劉倩 馮再(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成都610000)
不忘初心,探尋新時代中國特色科技轉化路徑
劉倩 馮再(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成都610000)
技術轉移轉化與市場信息不對稱是造成部分科技公司技術成果轉化“墻內開花墻外香”尷尬現狀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西南聯交所突破傳統思維,大膽創新,搭建起集諸多要素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第一生產力”,開辟出一條新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將軍民融合和技術轉移轉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此背景下,西南聯交所突破傳統思維,在中國技術交易市場發展模式上大膽嘗試,依托自身優勢,運用系統化思維,采取投行化方式和信息化手段,搭建起集發現、篩選、撮合、轉化等功能,涵蓋人才、技術、資本、管理、市場、政策等諸多要素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第一生產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新路徑。為科技公司提供了一條新的技術轉移轉化和發展之路。
縱觀世界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科技戰略儲備一直是發達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滾滾源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賦予科技工作者、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者新任務。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建設行列,必須做好科技布局,涌現大批科研成果,既“頂天”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又“立地”服務社會、人民與經濟主戰場。
2016年,我國頒布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系列“組合拳”為全面落實軍民融合、創新創業國家戰略,推進全國創新改革試驗,并加快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轉化,培養大批具有專業素質的技術經紀人,打通技術轉化過程中“技術語言”與“市場語言”的對接,創造了絕佳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國家層面的改革信號釋放出來的信息是——“智慧之花”不能只綻放在實驗室里,技術轉移轉化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科學技術的第二個春天已經來臨。做好技術轉移轉化工作,提升技術轉移轉化率,讓科技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已經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驅動力。

數據顯示,我國是科技大國,從科研經費投入、專利產出量來看,已排名全球前列。2015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百萬件,連續五年居世界首位。然而,發人深省的是,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匹配性卻不盡人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边@說明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還較低,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還不夠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這些科技成果中包含的實用性技術不多,滿足企業的應用需求有一定差距,需要經過中試階段再向市場轉移;同時,技術轉移成功后,科研人員的經濟利益得不到充分體現,導致持續轉化和應用的動力不足。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的“技術語言”同“市場語言”銜接困難。
從技術語言到市場語言,即“科學到技術”、“技術到產品”、“產品到市場”的技術轉化全鏈條過程,涉及到實驗室階段、中試階段、商業化階段等。實驗室階段解決科學到技術的問題,中試階段解決技術到產品的問題,商業化階段解決產品到市場的問題。每個階段由不同的機構參與其中,實驗室階段主要是科研單位、高校等研究機構參與,通過政府科研經費解決資金問題;商業化階段由企業參與,通過社會資本解決資金問題。然而在關鍵的中試階段卻問題頻發:科研院所不宜做,企業做不了,資本不關注。這些現實問題導致技術轉化全鏈條斷裂,技術無法順利走向市場。
如何“破題”?西南聯交所董事長景平認為:“此中關鍵就是要使兩端‘語言’順利銜接?!蔽髂下摻凰剿骺萍嫁D移轉化新模式,就必須架起一座橋梁,打通技術與市場之間的聯系,讓技術順利轉化成生產力,“這就是我們打造‘第一生產力’平臺的初衷?!薄暗谝簧a力”平臺總策劃景平董事長說。

科技轉移轉化過程中,涉及多個環節、多方主體,要實現成功轉化,必須運用投行化思維,采取信息化手段將所有環節和相關方串成鏈條。技術代表科研人才、資本代表加速器、管理代表企業家、市場代表真正消費技術的市場主體、政府代表導向?!暗谝簧a力”要將人才、技術、資本、管理、市場、政策等因素融匯貫通,從而提升技術轉移成功的可能性。
在國家戰略背景下,西南聯交所順勢而為,創新探尋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科技轉化路徑。
2017年8月8日,“第一生產力”平臺上線試運行。該平臺以技術交易市場為切入點,重新整合資源,樹立行業公信力,建立并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高效技術轉移轉化生態體系,并力圖以“技術經紀人”為核心,通過構建全新的技術交易參與方,創新交易模式,探索和實踐中國特色技術交易、軍民融合發展的新途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分子應該是最富有的人,然而事實并不如此?!本捌蕉麻L說。以往,國內的技術交易方式多為傳統、簡單的“買賣”,由于交易標的物——技術是特殊的無形資產,因此傳統的交易方式并不太適用于技術交易,傳統方式和理念解決不了技術轉移轉化的困局。
“要讓真正的科研知識分子富起來?!本捌蕉麻L介紹,“第一生產力”突破傳統理念,構建全新的技術交易方式,重新認識技術轉移轉化流程,進行模式創新,包括重構技術交易參與方、交易模式投行化、交易手段互聯網化、股權收益長期化等?!暗谝簧a力要成為科研工作者實現價值的地方?!?/p>
具體來說,不同于傳統“買、賣、第三方”思路,“第一生產力”將技術交易市場參與方分為:“智本方”、“智產方”、“資金方”、“服務方”以及“承載方”。通俗地理解,智本方即科研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智產方指技術所有權方,如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資金方指為技術轉移轉化提供資金(信用)幫助的機構和個人;服務方指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承載方指需要技術的市場主體,通常為企業?!暗谝簧a力”平臺將這些參與方按照技術轉移轉化的內在邏輯規律重新整合起來,采用投行化服務方式和互聯網手段,將技術、資本、管理、市場、政府政策及落地場所等進行有效整合,并提供技術評估、方案設計、智力定制、試驗材料交換、科技情報、信息發布、融資融智等服務。
“第一生產力”相關負責人介紹,實驗室資本通過政府引導基金引入社會資本專投中試階段的技術項目;智力定制是由企業提出技術需求,由技術團隊提供技術服務滿足需求并獲取相應報酬;技術交易是將成熟的技術項目轉移到市場,由市場主體真正消費這些技術。目前,“第一生產力”第一期試運行已經實現以上三個交易功能。借助平臺服務,智本方可專注技術研發;智產方可加速項目培育;資金方可獲取優質的技術項目并購資源庫;政府可承接優質項目入駐政府園區、孵化器;承接方可擁有優勢技術資源,提升競爭門檻。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生產力”大膽探索,引入了“技術經紀人”這一新概念。目前我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經紀人,這是一個新型職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1977年版的《供發展中國家使用的許可證貿易手冊》中解釋,由于技術的復雜性,在技術交易過程中,需要“技術經紀人”起重要的專業作用,完成技術語言與市場語言的對接工作?!暗谝簧a力”作為一個技術經紀人大平臺,將以會員形式培養眾多技術經紀人,這些技術經紀人旨在以專業的服務,連接科技與市場,將科研工作者從技術轉移轉化工作中解放出來,使之全身心投入研究中,實現技術轉移轉化工作的專業化和高效化。
“第一生產力”平臺一期試運營三個月以來,創新模式成效顯著,目前已積累了以院士、國家千人、長江學者等為代表的技術項目四十余項,部份項目已落戶成都高新區、雙流區等地,其中包括:餐廚垃圾智能分類收運及資源化全利用項目、超臨界水處理技術、國際領先的高精度位移傳感器、國際專利跨平臺開發工具、清潔柴油等項目。受到科研機構、研發人員、投資機構的一致好評。
西南聯交所創新構建的技術交易模式正逐步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