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瑪麗·斯勞特
“新美國”智庫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主任,曾任美國國際法學會會長、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政治與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幾乎每一天,我們都會遇到以未來的工作機會為主題的文章、會議和研究項目。機器人時代正在來臨,它或許不會讓所有人都失業,但會占據一些工作崗位。實際上,我們不必去預測未來,而可以看一看今天存在于幾十億人眼前的現實是什么。
大約80%的全球人口生活在新興經濟體,這些經濟體的特征是非正式市場和高流動性就業結構。考察這些多樣化的國家的工作模式帶來了三大關鍵的教訓。首先,人們可分成多種工作層次,他們的收入來源往往不單一。其次,平臺經濟正在快速崛起并以傳統網絡為基礎。最后,這些工作模式的出現常常伴隨嚴重的收入不平等。
靈活性和不確定性是發展中國家非正式市場的特征。那些擁有正式工作的幸運兒(不到40%)常常通過副業用時間、專業知識、網絡或點子賺取外快,以對沖不確定的勞動力市場。
同樣的模式也開始在發達國家出現。JP摩根大通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平臺崗位主要是第二收入來源,被用來抵消常規收入的下降。
但一個關鍵性區別在于,在新興經濟體,靈活的個人或小企業網絡占據了正式雇主的位置。肯尼亞的非正式部門——“朱阿卡麗”(在斯瓦西里語里意為“火熱的太陽”)是肯尼亞最主要的就業崗位創造者。2017年肯尼亞經濟調查表明,朱阿卡麗在此前一年中創造了大約75萬個工作崗位,而正式部門只創造了8.5萬個。
朱阿卡麗由各種屬于工人和技工的行業協會組成。這些行業協會比如木匠協會、機械工協會、水管工協會等將各行業人才儲備匯集起來,為他們提供提高技能的機會,并形成了一種市場監管形式。
隨著技術的提高,許多協會正在往線上發展,以更有效地匹配非正式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印度尼西亞的Go-Jek是一家25億美元規模的交通與物流公司,通過手機應用,提供從摩托車遞送食品到美發師上門服務的各種需求。該公司有20多萬名平臺司機,提高了擁堵不堪的印度尼西亞的生產率。
加納阿克拉的廉價法律服務市場則是另一個有趣的例子。記者約瑟夫·瓦倫古(Joseph Warungu)描述了一條“法院大樓背后的窄巷”,那里充斥著公證員、宣誓監督員和律師,提供從目擊證詞到法律合同的各種服務,所有項目都能做到“高效處理,價格優惠”。這條小巷就是一個平臺,集結了提供與需求不同法律服務的眾多賣家和買家,這和傳統律師事務所不同,后者需要當事人從同一家律所購買多種服務。
發達經濟體剛剛開始趕超。幸福律師公司有一套遍布全美國的15000多名律師的“班子”,他們每小時收費超過200美元,“為公司內部的法務部門和當事人提供基于契約的工作”。更廣泛地看,商業人才集團“按需提供熱門商業人才”,涵蓋了范圍非常廣泛的各種專業服務。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也為發達國家提供了按需經濟副作用的警示。它們的收入不平等水平有的位列世界最高行列。世界上50個最不平等的經濟體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而收入不平等性最嚴重的則是南非。
這些國家市場不正式,缺乏融資途徑,并且教育機會不足,大部分人一直處于相對貧困狀態。提供沒有福利和職業發展的小就業崗位的零工經濟平臺能夠起到補充收入、緩沖其他就業的作用,但不能提供正式就業崗位所帶來的安全感和進步機會。事實上,大部分新興市場工人之所以轉向零工經濟,不是出于渴望靈活性或是因為激情所在,而純粹是為了解決個人收入不足的困境。
盡管如此,發展中國家的非正式市場仍然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讓零工崗位轉變為工人的穩步提升之路。改革教育以使工人在他們需要時獲得他們需要的技能,以及通過區塊鏈構建工作歷史,是幫助零工經濟工人更有效地找到合適的機會、讓他們的勞動獲得更大價值的兩個方法。
歐洲、北美和亞洲的發達國家正在快速老齡化,而新興經濟體要年輕得多。到2040年,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工人將是非洲人。他們是活躍的非正式市場的產物,而這應該使他們很容易被技術推動的零工經濟吸收。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年輕人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影響全球工作趨勢。我們可以從他們今天的狀況中學習,為明天做好準備。
(奧布里·赫魯比對本文亦有貢獻,她是非洲專家網絡聯合創始人、大西洋委員會高級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