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財
新課程提出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但是在課堂上總有一部分學生沉默寡言,發(fā)言不積極,課堂參與度不高,逐漸淪為數(shù)學課堂中的“觀眾”。這類學生為什么不愿意主動舉手參與課堂?他們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課堂“觀眾生”的形成?教師又該如何去改變他們?根據(jù)二十年的從教經(jīng)歷有了以下思考。
一、改變“刻板”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敢說”
從課堂中不難發(fā)現(xiàn),改變“刻板”的課堂環(huán)境,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言論的基礎。新課程實施后,課堂教學中最大的轉變是由教師的“教”為主向學生的“學”為主轉變。如何轉變教師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數(shù)學課堂的前提。教學中只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雙方以平等的關系相處,積極主動配合達到和諧一致,學生學習才會感到心情舒暢,求知欲旺盛,思維也就非?;钴S、流暢,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問,學生才能去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中應該讓每個學生既能勇敢地站起來,又要讓他體面地坐下,以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在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中,在一種極其和諧的狀態(tài)下,心情舒暢,各種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這種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來自于老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理想教學應該是平等對話式的和諧交流,只有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才會真正敢參與。
二、合理的課堂提問,讓學生“能說”
調(diào)查告訴我們,造成“觀眾生”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難,讓學生無從下手,從而造成課堂的“一片沉默”。所以我們在設置提問時要兼顧寬泛性和層次性,注意降低難度化整為零。問題的提出,要按照教學內(nèi)容的內(nèi)在邏輯順序展開,要考慮學生的認知順序、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因此,對一些繁難復雜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原來的問題分解成幾個比較簡單的具有層次性的問題,或以舊探新,或鋪路搭橋,或同類啟發(fā),觸類旁通,以平緩坡度,化難為易,使學生能回答。在課堂中,圍繞教學重點或難點,尤其針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注意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循循善誘,引起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通過分層啟發(fā),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糾正對“優(yōu)等生”的偏愛,讓“沉默者”有機會說
在我們的課堂中總有那么幾個“佼佼者”能獲得老師的偏愛,因為他們的表現(xiàn)確實很不錯,思想活躍,發(fā)言積極,老師喜歡他們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要反思的是我們有沒有因為“偏愛”他們而忽略了其他人?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課堂參與度高,發(fā)言積極,他們高舉的小手、執(zhí)著的目光使我們不知不覺中會多次請他們發(fā)言、表演。如果進行記錄,恐怕會使自己大吃一驚:我們對他們有強烈的“偏愛”。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打擊了一些想?yún)⑴c課堂討論的學生的積極性,也就怪不得調(diào)查中學生會產(chǎn)生“以前我也經(jīng)常舉手,但老師經(jīng)常不叫我,所以我索性聽聽算了”這樣的心理。可以說這類“觀眾生”并不是不想?yún)⑴c,教師一次次的“表現(xiàn)機會分配的不公平”造成他們心理的“無奈”,逐漸淪為“觀眾生”。我們的教育提倡“關注每一位孩子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在教學實際中要多給這些孩子一些關注,糾正對優(yōu)等生的“偏愛”,從而促使學生共同參與提高。
四、樹立自信心,讓學生不再沉默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邢喈斠徊糠謱W生對學習是毫無興趣可言,他們把學習當作一項苦差事。這時教師應拿出全部的熱情與他們交朋友、談心,同時課內(nèi)外都采取民主平等的原則,以加強他們學習的興趣。親其師則信其道,對教師沒有了距離感,學習的興趣濃了,自信心足了,學生的膽量自然就大了起來,在課堂上就不會沉默了。
其次,要正確評價學生。教師不得嘲諷、打擊學生,即使在回答問題時,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教師在指出錯誤的同時也要肯定其某方面的合理性,并鼓勵其再思、再悟。不得對學生的回答不以為然,不置可否。教師要在班級中營造積極評價的氛圍,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相互鼓勵,要讓學生不但自己學會思考,而且也能傾聽別人的意見。能為他人的成功而喝彩,為他人的失敗而惋惜。要讓學生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在欣賞別人的同時也欣賞了自己。
最后,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樹立一些學習的榜樣,一方面使其身邊的榜樣在成功的激勵下保持充足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使暫時缺乏自信、沒有獲得成功的這部分學生通過觀察與比較,能獲得成功的學習行為,能感到成功離自己并不遙遠,從而激發(fā)其潛力,增強其自信,能永遠視榜樣為自己追逐的目標,不斷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能永遠做到自信、自立、自強。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怎樣的課堂?“沉默”不是孩子本色,我們多么希望看到孩子高高舉起他們的雙手,大膽而自信地回答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豐富的知識、靈活的方法、無私的關愛和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恒心,真正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給學生搭建一個舞臺,給每個學生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機會,讓“觀眾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227。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