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峰
[摘要]本文分別從財務會計、全面預算、內部審計風險管理等方面,探討如何構建適合現代企事業制度的內部控制機制與體系并對企業內部控制運行狀況進行跟蹤監測,以確保內部控制能持續、有效地運作。
[關鍵詞]內部控制;設計;跟蹤;監測;預算;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014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8-0024-02
引言
內部控制是指與會計工作直接有關的控制,是通過會計工作對企業生產經營以及管理各環節進行調節等活動,使企業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財務會計控制的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對外投資、籌資、采購與付款、銷售與收款、成本費用等經濟業務的會計控制。有些企業在平時的財務會計活動中,在資金管理方面的內控不夠規范,如“空白支票”一般存放于出納處,沒有相應的簽收和稽核管理,企業也很少對現金進行抽盤管理等核實工作。同時,有些企業未建立票據登記簿,可能導致票據遺失或非正常使用,使單位遭受經濟損失。因此,企業應明確各種票據的購買、保管、領用、背書轉讓和注銷等環節的職責,并建立票據管理的相關制度,設立相應登記簿進行記錄。此外,票據要由專人負責管理,每月定期核查。
2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思路
目前,社會經濟環境日趨復雜,企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內部控制只有與風險管理相融合,才能在企業中穩健、高效地實施。因此,企業在構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時應以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理論框架為基礎,同時借鑒COSO《企業風險管理—一總體框架》的風險管理的相關內容,并遵循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有關要求,構建—個與風險管理相結合的內部控制框架,并以此框架作為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依據和評判標準。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思路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財務人員要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為前提,并結合企業目前內部控制環境以及企業內控活動實施的現狀,分析企業在內控方面存在的問題;其次,企業要以相關法規制度為基本依據和準繩,并通過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搭建企業內控制度的基本框架;最后,企業通過選取銷售與收款循環、采購與付款循環這兩個典型模塊,對企業內控制度設計的具體方式以及細節要點進行舉例演示。
3企業全面預算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3.1缺乏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目前,大部分企業只是基本做到事前預測,后續的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尚未系統地建立起來。全面預算管理是對企業進行全面管理的有效工具,做好預算管理就應將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結合在一起,在各部門之間有計劃地分解企業的整體目標,最終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3.2預算項目不完整
大部分企業雖已建立了初步的預算管理制度,但僅涉及財務報表數據的簡單分析,缺乏全面、系統的銷售經營預算、資本性支出預算和財務預算在內的全面預算內部制度的設計。
3.3預算組織職責不夠清晰
大部分企業雖然已經建立預算管理組織體系,但卻存在職責不夠清晰的問題,各分企業和部門并沒有充分調動各個科室參與到全面預算的編制中,而是將所有任務拋給了財務部門,導致預算的組織和編制均是由財務部門執行。
3.4預算目標不夠明確
雖然每一個計劃期間企業都有預算目標,但是預算目標與企業戰略目標并不完全一致,二者之間缺乏明確和直接聯系。由于預算目標不明確,企業各執行部門只關注如何完成本部門的預算目標,不關注其他行為可能對企業總體戰略目標造成的影響。同時,企業下面各執行部門大多關注的是當年的利潤目標,忽視了企業的長期發展。
4企業的內部信息溝通機制存在的問題
信息與溝通存在于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之中,不僅包括銷售經營、財務信息系統,還包括員工與企業高管日常的溝通管理系統,但大部分企業尚未形成暢通、全面、有效的內部控制溝通渠道。
4.1企業的信息反饋渠道不暢,保障措施不完善
企業內部信息傳遞層次過多,每個層次又對信息按照有利于自身部門的方式進行主觀甄別和過濾,加工后再加工,最終才上報,從而導致反饋信息耗時長,且傳遞上來的信息失真。同時,企業也沒有采取任何保護和激勵機制保障反映問題的員工,導致員工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即使向上層反映的信息也都是經過“篩選”的,僅僅是被動地應付上級交待的任務。
4.2企業內部與外部的信息交流匱乏
企業部門之間很少進行信息溝通。采購、銷售、財務等環節缺少信息交換的平臺,無法實現信息的交流和共享。除了各部門的信息交流不暢通外,企業與供應商、顧客、外部審計人員的交流也較少,也會影響到企業及時獲取外部信息。
因此,企業的內部信息溝通渠道基本上是流于形式,高層的經營管理理念無法透徹地傳達到企業的中層及普通員工,員工也困于將真實有用的信息及時傳遞給管理層。信息溝通障礙將導致董事會及普通員工都無法真正意識到內部控制建立與健全的真實意義,更不清楚自己在企業內控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無疑將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
5企業內部監督與檢查評估體系存在的問題
5.1監督與檢查的評估方法滯后
大部分企業尚未建立自己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日常的內部控制狀況的監督與檢查也未形成一個模式固定的評估方法,企業僅僅依靠監事會不間斷地對企業的日常事務進行抽查與監督。可以說,企業目前的監督與檢查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查錯糾弊的水平,企業內部控制監督還屬于后饋控制,基本上還未做到前饋控制和中饋控制。企業發生的舞弊事件,都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才能被發覺,這與企業落后的監督檢查評估方法有關。
5.2監事會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企業監事會組成人員的知識更新速度趕不上企業發展需要,企業也沒有為監督檢查的人員提供任何的后續培訓。如果他們的專業素質相對偏低,那么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受到限制。因此,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中人員的專業素質非常重要,這是企業現階段特別欠缺的。
5.3監督機制缺乏保護和鼓勵政策
企業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缺乏保護和鼓勵政策,當監事會無法有效發現問題制約管理層的行為時,即使下屬發現管理層有不當行為也不敢對其有所指責和反對。此外,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比較嚴重,內部監督機制弱化,缺乏積極監督與檢查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