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昆
摘 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電力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電力配電網進行技術改造和網絡優化,一方面有利于維護配網持續、安全和可靠的運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益。筆者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在對當前我國電力配網技術改造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改造和優化策略,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電力配網;技術改造;現狀;網絡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TM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2-0104-01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對電力能源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換言之,也就是要在確保穩定性的基礎上,提供和輸送更高質量水平的電能。對于電力企業來說,必須基于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開展配網優化改造工作,確保電力配電網可以持續、穩定和可靠的運行,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在開展優化改造活動過程中,通常會受制于配網超負荷運行、用電檢查技術落后、配網結構不完善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配網始終處于質量差、效率低的狀態,所以,開展電力配網技術改造工作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本文將對當前我國電力配網技術改造現狀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更具針對性的網絡優化策略。
1 配網故障定位技術和用電檢查技術相對落后
要想確保電力系統持續、安全和穩定的運行,就必須采取更為先進的監測技術來采集和分析各種網絡運行參數,從而利用故障診斷技術來準確地分析和判斷出故障區域和故障性質,進而在最短時間內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降低和解決故障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現實情況是故障定位技術擁有眾多的技術難點,我國現階段所采取的配網故障定位技術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極大的提升了配網故障定位工作的難度,影響和制約了故障恢復的及時性。總的來說,現階段我國配網用電檢查技術較為落后,難以全面滿足配網用電檢查工作的需要,極大的限制了用電檢查工作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在開展電力配網故障檢查工作的過程中,因為技術水平達不到要求,會大幅延緩故障診斷的速度,導致故障檢修工作無法及時完成,嚴重的還會導致更為嚴重的設備損壞,對電力企業的運營效益、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1]
2 現階段我國配網網絡結構欠缺合理性
較之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毋庸置疑,我國的配電網網絡結構是比較落后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歷史原因導致我國欠賬過多。一方面,我國自改革開放后才開始采用現代化的理念來建設配電網,發展時間相對較短,而以近鄰日本為例,其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規劃和建設配電網了;另一方面,從經濟方面的因素來說,雖然我國中央政府持續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電力網絡的建設,但各級電網更加傾向于將資金投向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到成績和效益的主網之上。以上都是導致現階段我國配電網網絡結構欠缺合理性的主要原因,結合電力配網運營工作的實際需求來說,必須繼續現實需求,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配電網網絡,如果重視程度不足,就會導致配網工作效率處于較低的水平之上,并影響安全生產工作[2]。總的來說,結合現階段我國電力配網網絡結構而言,結構欠缺合理性是最為明顯的缺陷,加上未能采取針對性的優化措施,不利于電力配網始終處于穩定工作的狀態,導致在運行過程中電力配網過多的產生各種類型的故障,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3 配網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
進入新世紀后,特別是在我國改革開放進入到30年之后,GDP總量穩居全球第二位,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對各種電氣設備的需求大幅提升,使用頻率越來越頻密。據權威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用電量水平在21世紀頭一個10年,迅速增長。尤其是現階段隨著我國城鎮化工作的推進,以及城市風貌改造工作的開展,導致電力配網運輸場地嚴重不足。舉例來說,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配電網都存在著供電站數量較少的問題,導致在電能輸送和供應活動中,由供電站所供應的電能已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受此因素的影響,電力配網會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勢必會造成相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進而陷入惡性循環的局面,無法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必要和充足的能源。
4 關于電力配網技術改造和網絡優化的對策
4.1 科學規劃,加大建設力度
通過學習和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后,筆者認為:在電力配網改造和優化工作的規劃階段,就應當秉持長遠發展的眼光,科學的進行戰略布局工作,在對癥下藥的基礎上,未雨綢繆,對配電網未來的發展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
當前,我國的電力配電網普遍表現出建設力度無法滿足現實需求的問題。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用電量水平還會繼續大幅度提升,那么就會導致配電網長時間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從而影響和危及配電網穩定、安全和高效的運行,因此,對于電力企業來說,必須持續的開展電力配網技術改造和網絡優化工作,電力配電網最為關鍵的功能之一在于構建和強化電力企業同眾多用戶之間的聯系紐帶,要想實現供電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質性,就必須建設出具有現代化理念、更為穩定的配電網絡出來,以便降低和規避配網故障對于電網的負面影響。為此,對于電力企業來說,必須充分結合當地的用電情況,舉例來說,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用電量較大的區域,就應當投入更大的力度來進行建設,在此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變電站位置的選擇,提高規劃建設工作的合理性。另外,針對配網長期處于高負荷運行狀態的問題,應當積極的進行技術創新,開展實時數據監測工作,如果該情況在較大范圍出現,就必須采取針對性的調控措施。
4.2 科學、合理的優化配電網網絡結構
現代化、合理的配網結構是確保配網長期、穩定和安全運行的基礎,因此,必須科學、合理的優化配電網網絡結構。在開展該項工作之前,必須全面、充分的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和當前電力運行現狀等,發現和找出配電網所存在的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所在,只有這樣,才能采取針對性的優化方案。[3]在此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配網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長期、持續地開展配網優化工作,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改造和調整。另外,筆者基于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氣候狀況來合理安排優化改造工作,如針對性的采取防雷擊、防雨雪的措施等。
4.3 采用更為先進的用電檢查技術
落后的用電檢查技術,導致在現實工作中無法及時、準確的開展故障定位工作,所以,對于電力企業來說,必須落實技術創新工作,積極引進和創新用電檢查技術。需要注意的是,配網用電檢查技術需要將數據采集技術作為基礎,以便能夠在發生故障時及時的發現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最終降低故障對于電力運輸活動產生的負面影響,確保配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對電力能源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電力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技術實力。我國配網由于歷史原因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工作效率低下,時常因為故障無法正常的進行電力能源的供應。為此,筆者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優化策略,目的是為了提高配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陳敏康.有關配電網運行穩定性保障措施的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4,(33):23-26.
[2]趙金永.關于配電網安全管理問題及如何改進[J].通訊世界,2014,(22):71-72.
[3]金永祥.電力系統配網工程技術分析與安全管理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4,(2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