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華 周賽
摘 要:聽課、評課作為校本教學研究活動的重要手段,早已在教師成長和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以往的體育教學聽課、評課過度重視學生運動知識和技能的系統傳授,往往把教師活動作為評價的重點,忽視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及信息反饋。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該怎樣聽課、評課。
廣大體育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和摸索,創造出了許多新穎獨特、頗具個性、深受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然而,也有一些教師受傳統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過深,在舊觀念和新理念的碰撞下,感覺到體育課越來越難上了。那么,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體育教學中,我們該怎樣聽課、評課呢?
一、怎樣聽課
(一)聽課者聽課前干什么
聽課者的定位應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而不是旁觀者。聽課者要有“備”而聽,課前應充分了解課標、教材,分析所聽課程的目標要求以及學生已有的認知、技能水平。教學活動中,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獲取第一手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一堂體育課奠定基礎。
(二)聽課者聽課中聽什么
1.關注教師的教學活動
(1)了解本節課確定的教學目標以及目標在何時采用何種方式呈現,評價“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度。
(2)教師是否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學生通過教材學會了什么?
(3)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否突出?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練習中突破重點、難點?
(4)是否重視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否為本課教學目標服務?
(5)教學設計是否環環相扣,每個環節之間過渡是否流暢?
(6)是否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哪些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滲透了德育?
(7)教學中,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需求”和“發展”給予了哪些關注?課堂教學氛圍如何?
(8)施教的科學性、思想性、藝術性如何?
2.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
(1)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否得到激發,活動中情緒反應如何?
(3)學生是否樂于參與思考、討論與實踐?
(4)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
(5)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是否在原有水平上獲得進步?
(三)聽課后想什么
新課程倡導授課者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同樣,聽課后聽課者也應當對所聽課程進行總結和思考。古人有云:“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只有經過思考,我們才能從聽課中汲取營養,為自己和他人的成長和發展負責。
二、如何評課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1)評課者需要看教學活動中是否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是指要從“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具體是指三個目標要有明確要求或量化要求;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體現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看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個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緊密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重難點知識和技能如何處理,是否有充分的時間鞏固和強化。
2.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1)評課者需要分析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看準備活動、專門性練習與主教材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系。
(2)評課者需要看教師選擇教材搭配時,是否關注教材之間的有機聯系而并非一味追求練習密度和生理負荷指標。
(3)評課者需要看教材的重難點是否突出,有無相應的措施與手段突破重難點,抓住了關鍵。
3.從教學流程上分析
(1)看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否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要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否清晰,安排學、練活動是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四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是否完整、流暢、一氣呵成。
(2)看教學環節。教學環節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評課者需要評價以下幾點:看教學各部分時間分配是否恰當,有無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現象,看講與練時間分配是否合理;看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的時間分配,有無教師占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看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是否有在課堂上頻繁調隊,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脫離教學內容、浪費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等。
4.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項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成不變。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學生、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2)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所以評課既要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
(3)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評其的改革與創新。要看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要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要看學生合作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5.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1)看教態。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的,且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
(2)看語言。教師的課堂語言要確切、簡潔,口令應清晰、明了,語調要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3)看示范。教師示范動作有針對性、時機適宜,示范面準確、動作到位、優美,才能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掌握運動技巧的興趣。
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1)教師是否做到教學效率高,學生主體性得到發揮,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熱烈。
(2)教師是否做到讓學生受益面大,讓不同的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
(3)教師是否做到有效利用40分鐘,練習密度和運動量安排適宜,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的同時達成目標教學。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體育課程正在逐漸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的“灌輸—接受”的教學方式,并向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發展。每一個教師有不同的學習經歷,對新課程教學的理解不同、創造力不同,教學活動也就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只要依照新的教學理念去聽課、評課,努力挖掘每一個教師身上的閃光點,博采眾長,精益求精,積聚深厚廣博的知識營養,就能逐漸形成我們個人的教學風格,這個過程帶給教師的是素質的全面提高,帶給學生的是長遠的收益。
參考文獻:
[1]趙 兵.淺談體育新課程的聽課評課[J].中國學校體育,2008(10).
[2]張朋炬.新課程下體育教學聽課與評課的關注點[J].體育教學,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