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露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整潔大方的衣著、自然端莊的教態、形象生動的語言、富有激情的歌唱、優美動聽的琴聲、準確嫻熟的指揮、工整認真的板書都會時刻影響著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在課堂之外,教師應當廣泛地收集音樂方面的各種知識,主動地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通過音樂為學生打開另一扇認知世界的大門。
關鍵詞:創新教育;音樂;興趣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知識的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日趨迅猛,是否具備創新能力已成為未來人才的綜合評價標準之一。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利用音樂課程,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妙,通過音樂為他們打開另一扇認知世界的大門;如何進行探索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前提和動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音樂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前提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小學音樂創新教育與其他課程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的學習過程更注重的是興趣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應當積極構建互動融洽的課堂氛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習的主動權回歸學生,以學生為本,以審美為核心,遵循新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改變傳統課堂中所強調的“雙基”“一言堂”,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我們要讓學生通過聆聽,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聲音,讓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通過用簡單的材料模擬創造各種聲音的聲響,讓學生進一步體驗音樂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給學生創設創造音樂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享受創造音樂帶來的快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新知,進一步引導和發展兒童的創新意識。
二、開放的教學模式,是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關鍵
在眾多藝術類課程中,音樂的創作自由度是最高的。這就決定了音樂課的教學過程不能是封閉、孤立的。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應是教師發揮主導引領作用,學生生成和發展主體能力的過程,是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具有極高的開放性。開放的音樂教學模式應為學生拓展音樂學習空間,創設廣闊的自主創新的音樂學習環境。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打破常規,從根本上解放學生,使他們在音樂實踐的活動中,能結合聽覺、視覺、觸覺,再加上積極的聯想和想象,不斷地去創造,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次,讓音樂成為師生溝通的情感橋梁。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首先應具有創新意識,并將這種創新意識融入教學之中,探索出豐富、新穎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應營造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縮短與學生的距離,這樣學生才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接受老師的教誨。在課堂上經常鼓勵那些比較內向的同學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唱、大膽演。帶有支持性、期望性、肯定性的鼓勵的語言,能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音樂的美,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進步的信心。
最后,讓音樂走出狹小的課堂。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成了課堂中必要的手段。現代化教育技術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想象思維的展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動形象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清晰的語言,具有很強的視聽效果,它超越于其他一切教學手段。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應當潛心鉆研,精心設計,善用、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讓它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
三、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是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重要部分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對創新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示范作用,有的方面可能會對學生的一生都產生影響。教師必須嚴于律己,努力提高個人師德修養,從自我做起,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認真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將創新意識充分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積極努力地學習,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和道德品質。
在課堂之外,教師應當廣泛地收集音樂方面的各種知識,主動地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深入地開展音樂課創新教學的研究,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技能,自覺培養創新意識、開拓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總之,小學音樂的創新教育是一項長遠的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以淺嘗輒止,而是要不拘一格地進行大膽改革與嘗試。我愿與各位致力于音樂教育事業的同仁們進行更深入的、更長遠的探討與交流。
參考文獻:
[1]杜海燕.分析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J].才智,2013(11).
[2]謝妤.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