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雙鳳+田冰
[摘 要] 黨員領導干部特權是指某些黨員領導干部利用職權便利牟取或享有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之外的個人利益和權力,其本質凌駕于法律和制度之上。領導干部特權不但破壞黨的形象、助長權力崇拜、惡化黨群關系,而且喪失社會誠實,必須徹底鏟除。
[關鍵字] 領導干部;表現;危害;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D2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219(2017)05-0018-04
一、領導干部特權的種種表現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關于領導干部特權行為的遏制和治理。本文就這一思路出發,就目前領導干部特權問題作一分析,以就教同行。
(一)思想上優越感。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官本位思想嚴重,忘記“人民公仆”身份,把自己當作人民的父母官,高高在上,“官氣”十足,對待群眾頤指氣使、態度生硬。有的認為自己是領導,就應該享有更加特殊的待遇和照顧,處處講身份、講地位、講排場、耍威風,到基層調研時往往表現為前呼后擁、甚至警車開道。
(二)政治上官僚化。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家長制作風嚴重,習慣“一言堂”。尤其是在“三重一大”事項上,聽不進不同意見,容不下別人批評,唯我獨尊,獨斷專行。在干部任用、人員聘用上,任人唯親、排斥異己,暗箱操作,安插親信,拉“小圈子”。在消費上利用職務的便利進行公權私用,有的配備公車超出標準或者利用公車進行私人事務。在公務接待上不嚴格按照標準執行或者根本就不按標準進行接待。
(三)經濟上利益化。有的黨員領導干部把公共權力當作牟取個人利益的工具,大搞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有的利用職權上的便利,向相關部門提出不法要求,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有的插手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及礦產資源開發等,造成國有資源嚴重流失。有的違反規定多處占用住房,或者違規買賣經濟適用房,或者倒賣經濟適用房、集資房指標等。有的在工作中喜歡交結大款,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從中牟取不正當利益。
(四)生活上特殊化。有的黨員領導干部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追求享受。曾幾何時,違規配備公車現象嚴重。本來,縣級部門和鄉鎮的主要領導都配有專車,甚至一些所謂的“強勢部門”的副職也配有專車,有的甚至還掛用軍、警車牌享受特殊通行。有的違規配備秘書和工作人員,事事都要他人代勞。有的還超面積占用辦公用房,配置高檔辦公家具及辦公用品。有的公私不分,隨意消費,只要與公務活動沾上邊,個人消費都由公家埋單。有的打著考察、招商、培訓等幌子用公款旅游。
(五)社會待遇遞延化。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利用所掌握的職權,給親屬提供便利,“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的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招錄中搞“蘿卜招聘”;有的利用特權讓子女或親屬吃“空餉”,上名校,少交甚至不交擇校費;有的領導干部或其親人到醫院看病,通過打招呼,不排隊,享受專家特殊待遇。更有甚者,違規享受高干病房待遇。有的還利用特權為子女、配偶或親戚經商辦企業大開綠燈。
二、特權危害性分析
(一)破壞法治秩序。領導干部特權現象違背了法治秩序。正是因為領導干部擁有特權,習慣權大于法,蔑視法律、無視規則,所以才導致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的屢屢發生,才會導致釣魚執法、“法不責貴”行為不斷出現。可以說,領導干部特權現象嚴重損害了社會主義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破壞了法治秩序的正常運行。
(二)助長權力崇拜。憲法明文規定,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故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應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但正因為權力異化成個人特權,所以使人們越來越看重權力,覺得只要有了權就能夠謀私得利,只要有了權,不管官位再小也有尋租的潛能。正因為如此,追逐官位成為人們的奮斗目標,乃至不惜代價經營官場。
(三)惡化黨群關系。無疑,領導干部特權違背了黨的性質和黨的宗旨。現實中,人民群眾更多地不是從黨的綱領路線出發,而是從身邊的領導干部的實際行為看齊。這種情況下,特權現象超越了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因而形成了一批“特權公民”, 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威信與形象,嚴重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造成黨群干群關系緊張。
(四)干擾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堅持的政治主張和價值追求。領導干部利用手中的職權享用特權,甚至非法侵占公共資源,其結果是破壞公平競爭規則,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其潛在反應是削弱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反對領導干部特權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反對特權的制度籠子不牢固。少數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敢于肆無忌憚地搞特權,原因就在于他們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擺平一切。盡管,我國法律對貪污、受賄的立案標準作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種種原因很少能嚴格執行。特別是有少數“上級”領導不時插手干預案件,因而造成制度在執行難度,無形中這就破壞了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公正性。
(二)反對特權的制約監督機制不到位。盡管我國法律法規、黨紀黨規等對監督做出了相關規定,但由于特權具有“隱性化”特性,加上“人情社會”等因素影響,使監督在執行中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而實際工作中,上級不易監督、下級不敢監督、同級不愿監督的現象時有發生。即使有的領導干部會被追究責任,也會因為享有特權,使監督力量難以發揮作用。
(三)對特權的懲處力度不夠。特權超越法律和制度之外,應當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但目前對領導干部特權現象,要么沒有具體的定性標準,要么即使有規定,也是懲處力度不大。曾經因對領導干部特權現象的懲處一般是以批評教育、警告為主。少數性質嚴重者即使受到撤職、降級、調離等削除權力地位的處罰,因很快就能官復原職,因而,這種“低成本”的懲處力度,讓行使特權的領導干部心存僥幸,導致特權現象屢禁不止。
(四)對黨員領導干部教育力度不大。一般而言,搞特權的都是些位高權重的領導干部。這些干部由于平時工作比較忙、事務比較多,所以很少有時間進行思想政治學習。加之有的部門學習制度不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放松思想改造,降低紀律約束,導致思想發生滑坡,價值觀扭曲,有的甚至將行使特權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征。endprint
四、反對特權的對策建議
(一)堅定理想信念,常抓思想教育。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始終是黨員領導干部遏制特權思想、站穩政治立場的關鍵所在。一是常抓思想理論教育。用科學理論武裝領導干部的頭腦,不斷提升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理論修養,堅定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二是常抓警示教育。堅持黨性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持久以恒地開展黨章黨規教育,堅持黨性鍛煉。一方面要組織先進典型現場教育,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示范引領作用;另一方面要組織警示現場教育,發揮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懾作用,通過深刻剖析違紀違法思想根源的案例分析,提升領導干部拒腐防變能力。三是常抓法治教育。堅持學習黨紀法規,堅持集中教育與日常教育相結合,增強領導干部的法治觀念,促使他們自覺摒棄特權思想。
(二)完善制度建設,規范權力運用。制度是規范權力的關鍵,必須建全并不斷更新嚴管制度。一是健全組織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的個人財產公示制度,領導干部廉政承諾制度、領導干部問責制度、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以外”活動監督管理等制度,使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曝光于陽光之下,促進其克服特權思想,消除特權現象。二是健全交流任職制度。為保證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可根據領導干部的工作年限適時調整工作崗位,進行權力分解,這樣既有利于優化領導班子結構,也利于提高領導干部的素質和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反對特權制度。進一步完善依法公開用權制度,明確權力歸屬,加強處罰力度,從源頭上預防領導干部職務利益“特權化”。此外,還要保證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性,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憲法和法律。
(三)加大監督力度,健全監督機制。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要消除特權現象,必須加大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一是突出監督重點。加強對重要部門、關鍵崗位領導干部的監督,尤其是這些部門的“一把手”行使權力時要實行全程監督。二是增強權力運作的透明度。要及時將政府的公共決策以及與群眾權益密切相關的重大社會事項等政務信息向社會全方位地公開,保證群眾的知情權。三是拓寬監督渠道。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形成監督合力,讓權力運行在陽光之下,讓特權現象難以遁行。
(四)嚴格依紀依法,加大懲處力度。一是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只要違反黨紀、政紀、法紀,只要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搞特權,一律嚴厲懲處,增加其違法違紀成本。二是注重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通過查辦搞特權案件,更好地監督和教育廣大黨員干部,達到“查辦一個案件、解決一類問題”的目的,從而遏制特權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DB/OL〕.學習中國,2016-11-08.
[2]陳 靜.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探析[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4,(05).
[3]沈耀欽.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探究及治理對策[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3-10-21.
[責任編輯:曾 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