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 要: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對高中生的全面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主要體現為要著重培養高中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師一定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手段,積極采用問題教學法,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散思維的能力,從而為進一步學習物理打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教學法;素質教育
高中物理在高中教學中以及高考中所占的比重是不言而喻的,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和學習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問題教學法也是自古有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教學法有利于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合理調整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問題教學法把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找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更好地將問題教學法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出了三條策略,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進步。
一、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發揮問題的有效性
問題教學法對所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是符合教材內容的,以教材內容為基礎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是開展問題教學法的首要前提,這是決定是否能夠開展一節有效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其次、教師提出的問題還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主要包括學生舊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都是教師在安排問題時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有層次地安排問題。除此之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切忌太簡單的問題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無法掌握新知識,同時,太復雜的問題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對實施問題教學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新知識時,由于這節知識是比較重要同時也枯燥的知識,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仔細研讀教材內容,找到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設置相關問題引出主要內容。如“通過預習你能說一說你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影響物體的機械守恒的因素有哪些?你能想到生活中的相關例子嗎?”等,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和理解再進行教學,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性
由于高中物理知識是非常抽象的,而且內容很多、很復雜,包括很多公式和概念,高中生的生活經驗也很少,所以學到的知識很難運用到生活中,當然也無法發現生活中出現的有關物理知識的現象。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根據物理知識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使抽象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除此之外,需要教師多加注意的是,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一定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在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拓展和延伸,提出有利于教學的問題,創設相關的情境,這樣才能保證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例如:在學習“電路”這一新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某一具體電路的工作方式,以一個家庭為例,通過動畫給學生演示出電流的工作形式,注意在展示動畫的時候進行講解,然后給學生提出問題,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動手畫出電流的演示過程,加深記憶和了解。
三、增加提問題的方式,增加課堂趣味性
增加課堂趣味性的一大方法就是豐富提問的形式,設置問題的形式有很多種,除了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這一模式以外,教師還可以實施分組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平均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自由提出自己的疑問,讓其他學生給出自己的見解,注意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教師要保證維持紀律,確保學生是在學習和思考。這樣的提問方式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一新知識時,教師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這是最直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方式。此外,也可以采取學生互相提問的方式,由學生提出一個相關問題,如“為什么急速行駛的汽車不能立刻停下來?”,組織學生根據教材內容來做出回答,多次進行這樣的提問,直到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比教師站在講臺上枯燥的講解會起到更有效的效果。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高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習物理的效率,教師就要積極采用問題教學法來完成教學目標。要想更好地將這一教學法運用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首要前提就是要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充分發揮問題的有效性,此外,還要豐富提出問題的方式,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日后學好物理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偉.問題探討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6,(35):47.
[2]洪錦綿.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