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華
摘 要:加強初中史地政學科的教學測量與評價,有利于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深入了解,能夠為教師改進教學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本文在對初中政史地學科教學測量的有效方法進行綜合闡述的基礎上,論述了初中政史地學科教學評價的有效對策,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政史地;教學測量;教學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初中史地政教學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成效,學生的史地政核心素養顯著提升。在初中史地政學科中運用教學測量與評價,有利于實現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真實反映,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探索初中史地政學科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有效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初中政史地學科教學測量的有效方法
教學測量具有廣義和狹義的雙層含義。廣義上的教學測量是指對教學活動的量進行測量,涉及到教學效果、教育投入等多個要素。狹義上的教學測量是指依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思想道德培養和個性發展等指標進行測量,本次研究所提及的教學測量就是指狹義上的教學測量。教學測量的三要素分別為參照點、統一單位和量具。其中參照點分為相對零點和絕對零點,在初中政史地的教學測量過程中,通常將相對零點作為教學測量的參照點。量具是指試卷,試卷由試題構成,因而,初中政史地教師應高度重視試題的質量,合理設置題目類型和難度,從而提升教學測量結果的準確性[1]。
為了將教學測量的分數直觀的呈現在讀者面前,需要對凌亂的分數進行整理,順序排列表、頻數分布直方圖是整理分數的主要方法。其中,順序排列表依據學生分數的高低進行排列,具有簡單清晰的特點,能夠實現對學生成績的直觀了解。頻數分布直方圖通過繪制坐標系,將分數作為橫軸,頻數作為縱軸,將各組數據的組中值在橫軸標出,在縱軸上標出頻數值燈距,繪制各個組的矩形,即可得到頻數分布直方圖[2]。
在整理完分數后,應對分數進行統計。在分數統計的過程中,算數平均數、方差和差異系數是常用的集中方法。算數平均數是由分數的總和除以所有頻數求得的結果。方差是各個數據距離方差的平方和。差異系數是指一組數據標準差與平均數的百分比,是對分數離散程度的反映,適用于分數單位相同且平均數相近的情況。
例如:某校初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的政治成績標準差S1=20,算數平均分X1=85,歷史成績標準差S2=10,算數平均分X2=70,比較兩門學科的數據差異。
政治=S1/X1=20/85=23.53%
歷史=S2/X2=10/70=14.29%
由此可以認為,該校初一學生的歷史成績較為均衡。
二、初中政史地學科教學評價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口頭評價的運用
加強口頭評價的運用在初中政史地學科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應及時對學生已經取得的成果進行評價。與傳統的正式評價方式相比,口頭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教師應加強口頭表述評價,通過開展課堂演講、辯論和口試等形式,實現對學生只是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的深入了解,形成調整教學策略的有效依據。
例如: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某教師開展了“時政演講”新聞評論活動,要求每個學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就當天或前5天內國內和國際發生的某個新聞事件進行5分鐘的口頭評論,由教師對其評論內容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注重角色扮演活動評價
教師應注重角色扮演活動評價。基于老師指導下,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的體會和觀察,結合課程的實際特點設置故事情節,在虛擬的場景中發生互動,實現對所學內容的深刻掌握和了解。
例如:在北京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某教師設置了這樣的劇情:一外國人來該地游玩,但是迷路了,想請學生幫忙指引故宮的位置。學生根據所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知識,為游客在地圖上指示正確的方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表現,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三)實現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
實現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是提升初中政史地學科評價效果的關鍵,能夠形成教師改進教學策略的科學指導依據。因此,教師應采用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是指在學生學習結果的形成的過程中進行評價,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弱點和不足,同時能夠為教師合理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計劃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總結性評價是指在課程結束后,教師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通過總結性評價,教師能夠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導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在初中史地政學科的教學測量和評價過程中,通過運用平均數和數據差異等分數統計方法,能夠直觀反映學生的分數情況。在此基礎上,加強口頭評價的運用,注重角色扮演活動評價,實現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提升教學評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因此,在初中史地政學科的教學測量和評價過程中,可以應用上述方法。
參考文獻:
[1]楊星.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J].考試周刊,2017,(42):154.
[2]石美瑩.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觀下歷史教學面臨的問題[J].林區教學,2017,(0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