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翠
[摘要] 目的 探究青年心肌梗死與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 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結合年齡的不同將其分為青年組(50例)、老年組(58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 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之間的性別、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梗死部位、前驅癥狀、典型胸痛、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病變冠脈支數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住院期間,青年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00%,相比老年組(32.76%)明顯更低(χ2=8.064 8,P<0.05)。結論 青年心肌梗死與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存在較大差異,冠狀動脈造影結果較老年患者更優。
[關鍵詞] 青年;老年;心肌梗死;臨床特點;冠狀動脈造影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9(b)-002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you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young group (50 cases) and the elderly group (58 cases).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family history,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infarction, prodromal symptoms, typical chest pain, degree of diseased stenosis, and coronary artery count between the young and elderly groups(P<0.05); an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the incidence of cardiac adverse events in the young group was 10.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lderly group (32.76%) (χ2=8.064 8,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you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Youth; Old ag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features; Coronary angiography
隨著近些年人們生活方式改變以及社會壓力的增加,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1-2],且較多研究證實[3-5],該疾病的患病年齡呈現年輕化發展,有數據顯示,45歲以下(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所占比例高達11.7%,在一定程度上威脅了青年群體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該院對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探究對比青年心肌梗死與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研究,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結合年齡的不同將其分為青年組(50例)、老年組(58例)。青年組50例患者年齡為24~45(40.65±2.23)歲,男女分別為47例(94.00%)、3例(6.00%)。老年組58例患者年齡為61~82(70.36±2.40)歲,男女分別為42例(72.41%)、16例(27.59%)。兩組除年齡外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依據《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制定的診斷標準(由中華醫學會等制定),符合以下2條即可,①缺血性胸痛時間超過30 min,含服硝酸甘油仍不緩解:②心肌壞死的血清心肌標記物(心肌鈣蛋白Ⅰ、肌鈣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水平超過正常2倍。③心電圖ST-T段存在動態演變。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大于20歲;③患者臨床資料信息齊全;④患者或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急性肺動脈栓塞、急性心包炎、心絞痛、心肌炎、主動脈夾層、心肌病等患者;②再發心肌梗死患者;③惡性腫瘤者;④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10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主要對患者的個人信息(年齡、性別)、疾病信息(是否有吸煙史、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臨床表現進行了解,并對患者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及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分析。
1.3 評估指標
研究對比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與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其中冠狀動脈造影觀察指標具體為:①結合冠狀動脈病變受累部位將其分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狀動脈(RCA)。②結合病變血管狹窄程度可分為輕度狹窄(病變血管狹窄程度<50%)、中度狹窄(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為50%~74%)、重度狹窄(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為75%~99%)及完全閉塞(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為100%)[6]。③結合病變冠脈支數將其分為單支、雙支以及三支病變。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x±s)或計數資料[n(%)]的統計學方法分別選擇t檢驗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的臨床特點
統計發現,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之間的性別、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梗死部位、前驅癥狀、典型胸痛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對比分析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結果
統計發現,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之間的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病變冠脈支數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病變部位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2.3 對比分析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
住院期間,青年組有5例患者發生心臟不良事件(3例惡性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休克),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00%;老年組有19例患者發生心臟不良事件(8例惡性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休克,4例乳頭肌斷裂,5例心力衰竭),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2.76%;統計發現,老年組患者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相比青年組明顯更高(χ2=8.064 8,P<0.05)。
3 討論
目前,我國心肌梗死的患病人群以老年群體為主,但隨著近些年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等因素的改變,青年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且有研究證實[7],短期內高度精神緊張、過量吸煙、過度勞累是導致青年群體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有數據顯示[8],40歲以下青年人吸煙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幾率是不吸煙患者的7倍。
該研究對48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此次研究數據顯示,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之間的性別、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梗死部位、前驅癥狀、典型胸痛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在臨床特點方面,青年心肌梗死與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較大差異,其中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比率明顯高于青年組,而青年組患者男性、家族史、高血脂的比例明顯更高,出現該現象很可能和男性患者應酬多、吸煙、酗酒等因素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同時,青年患者心肌梗死的部位以前壁心肌梗死為主,典型胸痛的比例明顯更高,而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部位以下壁心肌梗死為主,且老年患者前驅癥狀的比例明顯更高,這也提示在對患者實施治療時,應建議青年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尤其是男性患者,如戒煙及避免被動吸煙,同時適度飲酒(白酒飲酒量應少于100 mL,啤酒飲酒量應少于1 000 mL),注意合理膳食,避免過度勞累,加強有氧運動(每天運動30 min),平常飲食應注意少食油脂高的食物[9-10]。
此外,對資料進行分析發現,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之間的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病變冠脈支數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病變部位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住院期間,青年組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00%,相比老年組(32.76%)明顯更低,出現該現象很可能和青年患者病變多為單發、身體素質好以及心肌代償功能好存在較強的相關性。
王萍等人[11]在《青年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冠脈病變嚴重程度比較》一文中詳細對比了青年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通過研究其發現,與老年組比較,青年組男性、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的比例顯著升高,該結果和該研究較類似,均認為男性、家族史、血脂異常是導致青年人群發生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王萍等人對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的冠脈病變嚴重程度進行比較發現,青年組和老年組患者之間單支病變、病變血管中度狹窄、多支病變、病變血管重度狹窄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對上述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青年組住院期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13.33%)相比老年組(88.33%)明顯降低,通過研究其認為,與老年組患者相比,青年組患者的癥狀表現較典型,血管病變范圍局限,且早期干預預后較好。將王萍等人的研究結果和該研究進行比較可知,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認為青年組和老年組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冠脈病變結果存在較大差異。
綜上所述,青年心肌梗死與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存在較大差異,其中青年患者以男性、家族史、血脂異常為主要危險因素,發病時存在典型胸痛,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病變冠脈支數的結果較老年患者更優,且預后較老年組患者更佳。
[參考文獻]
[1] 王喜福,楊鐸,曾玉杰,等.青年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漿炎性因子的對比分析[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5,34(6):441-443.
[2] 王佳玉,王德昭,陳威,等.中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6):3226-3231.
[3] Ribino Patrizia,Cossentino Massimo,Lodato Carmelo,et al.Requirement analysis abstractions for AmI system design[J].Journal of intelligent &;amp; fuzzy systems: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5,28(1):55-70.
[4] 葛廣豪,龔勇,馬江偉,等.不同負荷劑量他汀類藥物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療術后心肌細胞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9):899-904.
[5] 徐琢,馬樹人,朱穎,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5,42(6):416-418.
[6] Huang Shih-Che,Lu Chan-Nan,Lo Yuan-Liang,et al.Evaluation of AMI and SCADA Data Synergy for Distribution Feeder Model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2015,6(4):1639-1647.
[7] 劉芙蓉,譚麗玲,王明生,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特點及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40(14):2207-2209.
[8] 王輝,劉震宇,張抒揚,等.接受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線特征、治療和30天預后[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5,23(3):129-134.
[9] 彭帆,劉閨男.老年STEMI伴高尿酸血癥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5,44(4):338-341.
[10] Faisal Mustafa Amir,Aung Zeyar,Williams John R,et al.Data-Stream-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in Smart Grid: A Feasibility Study[J].IEEE systems journal,2015,9(1):31-44.
[11] 王萍,鄭茵,曾敏,等.青年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冠脈病變嚴重程度比較[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7,26(3):238-241.
(收稿日期:201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