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云 鄭益嬌
[摘要] 目的 分析針對性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復發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4例雙相情感障礙復發患者納入該次實驗,入選病例均來自2015年8月—2017年6月,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2例)與對照組(3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 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率(93.8%)較對照組(71.9%)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79,P=0.020)。BRMS、HAMD、NGASR評分較對照組更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更高,觀察組患者抑郁心理評分、焦慮心理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其服藥依從性,改善其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降低自殺風險,利于病情的控制。
[關鍵詞] 雙相情感障礙;針對性護理;服藥依從性;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9(b)-016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bipolar disorder.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bipolar disorder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convenient selected cases were from August 2015 to June 2017.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3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3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erformed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mplianc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3.8%)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1.9%). The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ficant(χ2=5.379, P=0.020). The scores of BRMS, HAMD and NGASR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ficant(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can improve their medication compliance,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reduce the risk of suicide, and facilitate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Bipolar disorder; Targeted care; Medication adherence; Quality of life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鐘擺病,是一類嚴重的精神類疾病,患者同時伴有躁狂和抑郁發作,其病因復雜,治療難度大,而大多數患者服藥依從性不佳,病情易反復[1]。相關報道顯示75%以上患者疾病復發與未按醫囑用藥相關,因此在臨床中需重視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以改善預后[2]。該次實驗選取該院在2015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就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其用藥依從性的影響進行分析,現作如下具體總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4例雙相情感障礙復發患者納入該次實驗,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2例)與對照組(32例)。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齡30~75歲,平均(50.2±5.6)歲;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學8例,初中、高中、中專共14例,大專及以上8例。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28~72歲,平均(49.5±5.4)歲;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學10例,初中、高中、中專共11例,大專及以上8例。統計學分析顯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以上基線資料的差異無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實驗具有可行性。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排除合并嚴重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其他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對該次實驗知情、同意,且簽署了知情通知書,該次實驗符合醫學倫理學的相關要求。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給予病情監護、安全護理、健康宣教、生活護理等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分析患者用藥依從性較低的原因,給予針對性的護理,經過分析后得知患者用藥依從性較低的原因主要有:(1)服用藥物后出現了不良反應;(2)伴有精神狀態;(3)缺少長期服用藥物的意識;(4)缺少對服藥的認知;針對以上原因對患者采取一定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溝通,認真傾聽患者想法,囑咐其遵醫囑用藥。②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在患者住院期間需密切觀察其用藥情況,提前向其介紹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其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在出現不良反應后及時進行針對性處理。③確保患者得到充足休息。需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時間,保證其睡眠充足,以減少作息不規律對患者精神情緒的影響。④用藥指導。患者住院后,需向患者及其家屬系統介紹相關藥物的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禁忌證、不良反應等,增強患者用藥依從性,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服用藥物能夠延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精神狀態,介紹不按醫囑用藥可能引起病情復發或加重,密切監督患者用藥,讓患者以及患者家人知道不按照規律服用藥物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和復發,患者需要生活中避免產生不良情緒,不可自行中斷用藥,避免酗酒,飲食不規律。
1.3 評價標準
1.3.1 比較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 完全依從:患者能完全按醫囑用藥;部分依從:患者基本能按醫囑用藥,每周漏服藥物次數低于3次;不依從:患者經常漏服藥物,或者私自更改用藥時間和劑量、自行停藥[3]。服藥依從性為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之和。
1.3.2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及自殺風險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RMS(躁狂評定量表)、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NGASR(自殺風險評估量表)評分,3項得分均以低者為佳。
1.3.3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采取世衛組織制定的生活質量評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共包括心理、生理、社會、環境4個領域,得分均以高者為佳。
1.3.4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 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價,量表總分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心理狀態越差。
1.4 統計方法
在該次實驗結束后,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相關實驗資料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取標準差(x±s)標示,開展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n(%)]標示,開展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率(93.8%)相比于對照組(71.9%)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BRMS、HAMD、NGASR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BRMS、HAMD、NGASR評分無明顯區別,組間比較P>0.05;在護理后,觀察組患者BRMS、HAMD、NGASR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區別(P>0.05);在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心理狀態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心理狀態評分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心理狀態評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雙相情感障礙屬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其病因復雜,一般認為與遺傳、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患者一般伴有躁狂和抑郁同時發作,抑郁發作時患者情緒不穩定、睡眠增加、注意力不集中、出現自殺傾向等,躁狂發作時患者會出現思維奔逸、活動增多、睡眠紊亂、性欲亢進、極度興奮等[4-5]。雙向情感障礙會給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并威脅其身心健康,需盡早進行治療,臨床中多采取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但臨床觀察發現大多數患者用藥依從性不佳,病情復發率較高[6]。因此,需重視對患者的護理干預,通過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增進其對自身病情和用藥知識的認知,進而提升用藥依從性,保障治療效果[7]。針對性護理服務的應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對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其臨床應用深受患者及其家屬好評。該次實驗結果顯示,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實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其服藥依從性,服藥依從率高達93.8%,患者躁狂和抑郁癥狀顯著改善,自殺風險降低,其BRMS、HAMD、NGASR評分相比于護理前顯著降低,且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以上指標均優于單用常規護理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實驗結果類似于蘇紅梅[8]的實驗結果,且在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無顯著差異,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心理評分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統計學意義成立。竇廣慧[9]的研究認為隨著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新型藥物的研發以及對此種疾病診斷水平的上升,雙相情感障礙疾病的治療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患者往往服用藥物依從性較差,用藥依從率多在75%以下,極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甚至加重,導致患者預后不佳,而給予患者恰當的護理干預后,其用藥依從率可達到90%以上[9]。因此提高患者服用依從性是治療該疾病的關鍵所在。服藥依從性主要是指患者是否遵從醫囑用藥,影響到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原因,比如患者的認知度較低,藥物副作用較大,患者缺少服用藥物的意識,患者存在精神壓力,患者家屬的監督力度不夠等[10]。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復發病人服藥依從性具有積極的影響,適宜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建芳.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護理中互動達標理論應用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6, 1(2):156-157.
[2] 宋娥美, 謝苗星, 劉達平,等. 藥師臨床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6, 22(3):91-94.
[3] 韓娜. 心理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的護理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9):274-274.
[4] 李青月. 共情護理對雙相情感障礙情緒及生活功能的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7, 30(15):2308-2310.
[5] 張逸飛, 祁偉. 干預護理在提高雙相情感障礙住院患者生活質量中的運用[J]. 醫藥前沿, 2016, 6(19):263-264.
[6] 李春文. 全程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35):181-182.
[7] 林敏, 黃榕, 翁雪云. 探討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相患者的康復效果[J]. 醫藥前沿, 2016, 6(13):268-269.
[8] 蘇紅梅. 針對性護理在難治性情感障礙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4):47-48.
[9] 竇廣慧.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尋求幫助相關因素現狀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32-34.
[10] 李惠平,李靜芝,李立華, 等.電話隨訪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7(20):3222-3225.
(收稿日期:201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