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林
摘要:追求課堂高效,是每一位教師都想要的,教師的教學方法、理念等都能對課堂效率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制定恰當的學習計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關鍵詞:高效;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042-01
1.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傳統課堂上老師是絕對的權威,老師的主導地位不可動搖,老師的言語不可置疑,而孩子卻是有問題不敢問,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說上臺去展示了,老師站在講臺上嘶聲力竭,孩子卻是昏昏然。在這一點上,杜郎口學校可以說創造了"教育神話", 每節課前,課代表把教學任務提前分配給小組長,小組長指揮安排組員全員參與到預習準備中,展示時"臺上"學生或表演、或辯論、或歌唱、或講解,"臺下"學生或蹲、或坐,地上、課桌上、板凳上擠滿學生,看著很亂,其實徒弟都是主動跟著師傅的。學生的發言不用舉手,站起來就說,誰聲音大誰就先說,說完自己坐下另一個接著說,這里的課堂完全是學生的舞臺,其精神之抖擻、精力之集中、思維之活躍,令所有人為之驚嘆不已。孩子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主動的學習、積極的思考,高效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中的助手,有困難的時候給學生一點點啟發,引導他們繼續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我認為,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大膽放手,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課堂的行為,必須充分考慮到是否做到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保護學生,是否遵循著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是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務,是否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準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
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由于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涉及面較廣,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夠主動地搜集課外的資料,并進行閱讀與思考。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等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提高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3.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功夫
有人說,高效課堂老師就輕省了,因為教師上課講的少了,學生說的多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如果課備得不高效,課堂就不高效,再好的課堂教學改革也會落空。這就要求教師工作中要摸清學生的底子,瞄準教學要求的靶子,既要深入解讀教材,注意知識前后聯系,又要認真研究學生,不光是寫教案那么簡單了,教師課前要經過廣泛的閱讀,精心的設計,做好充足的準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高效課堂還要做到備學生,仔細考慮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課堂中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充分的準備,設計相對應的解決方案,確保問題的有效解決。教學環節的設計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現在,全國形成了高效課堂九大教學模式:分別是:山東杜郎口中學"10+35"模式、山東昌樂二中"271"模式、山東兗州一中"循環大課堂"、江蘇灌南新知學校"自學交流"學習模式、河北圍場天卉中學大單元教學、遼寧沈陽立人學校整體教學系統、江西武寧寧達中學自主式開放型課堂、河南鄭州第102中學"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課堂"和安徽銅陵銅都雙語學校五環大課堂,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都主張把課堂還給學生,主張能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好課,一切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課堂必須體現出"生命的狂歡",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4.語文教學要注重讀、寫互動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重要的授課內容,掌握它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意學生的朗讀,不僅要讀準字音,讀出語氣、表情,讀出抑揚頓挫的情調,而且還要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使之服務于閱讀教學。在讀的基礎上,要轉化為書面語言,就要動筆。語文教學既要有對讀書的指導,也要有對寫作的指導,既要有讀的練習,又要有寫的練習,全過程體現讀寫結合,互動互促。我在教《匆匆》這篇課文時,當讀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讓學生反復朗讀后進行仿寫,寫后再讀。通過讀寫結合,學生不僅明白了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還領悟到作者的表達方法。當讀到"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讀熟后進行仿寫,通過仿寫,他們明白了時間來去匆匆,故要珍惜時間,利用好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