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新教育改革體制下數學教學的發展現狀對于數學教學的發展趨勢和當代國內教育體制的現狀,淺要的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的啟示和技巧,希望可以給國內小學教育帶來一些思路,從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管理模式
《國家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了以下內容: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首先要了解并且感受到數學作為一種嚴正的科學性質,同時也要體驗其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上對于人們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數學思維的教育可以使得人們從小時候開始便培養出一種理性科學的人生觀,而這正順應了當代社會發展的趨勢,新教育體制改革便正是以此為出發點,以數學學科魅力為支撐,培養新時代下高素質的人才。《國家教學課程標準》同樣提到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課程,基本出發點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是對于數學文化的肯定,是對于其自身特質的推崇,因為數學學科本身就能夠對人們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新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數學學科我們尤其要重視起來,從而發揮素質教育的有效效力。
首先教師們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要有自身的思考,要結合實際對于孩子們設身處地的去從孩子們的角度思考,那么“興趣”二字便尤其重要,正所謂“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孩子們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才能顯著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甚至由硬式教學提升至自主學習,這種本質上的轉變是我們教學成功所必備的條件。那么如何成功的實現這種轉變呢?首先第一點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一個轉換的難點,即從思維中的抽象問題轉到實際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的轉換難點,這種問題普遍存在小學生當中,如何把實際問題的精髓從抽象的思維模式中抽離出來是很多教師束手無策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到生活中尋找運用數學的例子,結合他們日常生活的經驗來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以社會這個大環境作為一道題的環境,從而實現由計算題到應用題的轉變,從抽象到具體的轉變,從他人教授到自主學習的轉變。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不該一味地給孩子們講課,而要組織情景以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對解決方案的搜尋。”因此我們可以得知情景教學的重要性,舉例來說,有一道數學題需要運用到加法運算,那么我們可以設置一個和媽媽出去買菜的情景,在進行付款的過程中,需要孩子進行簡單的運算。那么為實現這一過程,需要孩子進行思維模式的轉換,把簡單的數字聯想成商品的價格,從而能夠易于接受并且實現運算,但在設置情景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幾點,首先來說對于情景的設置不能過于簡單,否則便失去了其初識的意義,喪失了孩子的積極性,從而也就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另一方面,情景的設置不可以過于復雜困難,否則學生的自信就會受到打壓同時其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受挫,同樣無法實現調動積極性的作用。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掌控情節設置的尺度與難度是一個難點。這種情景設計能夠有效鍛煉孩子們的發散思維,從而使他們獲取舉一反三的能力,這種聯想式地教學模式同樣帶給孩子更多想象力,提升其創新的空間。
教師對于教學模式中的新興科學技術要辯證地看待,《國家教學課程標準》對于這一問題進行了論述:“教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順應時代潮流的改變以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時代下各種科技產品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同樣的對于小學教育而言要與時俱進,對于部分計算題目而言,可以允許學生利用先進科技進行運算,是提升其效率并且考驗其時代性能力的另一種檢驗,舉例來說對于多位的大型數字以及復雜公式的運算,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往往失去耐心從而形成抵抗心理,而可以引導其使用計算器等快速工具,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同時利用科學技術的圖像功能,能夠有效且直觀的幫助學生構建立體空間,從而幫助其形成自身的空間想象能力,舉例來說,如果要表示一條直線,那么在實體的黑板上,僅僅能看到二維平面的延伸以及畫長,而在電子設備上可以表現出兩段無限延長的效果,因此結合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從而給他一種無限延長的效果,從而實現對于概念的理解,同樣的方法,對于數學教學中的重重立體圖形有著有效的作用,立體圖形結合圖像功能的透視性能夠更好的表現其空間結構,從而使其更深入的理解空間幾何關系。另一方面對于信息時代的科學技術也有其局限性:“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討。”也就是說在學生自身能力范圍內要減少計算機的使用,防止其對于計算器或計算機產生一種依賴性,從而降低學生自身運算能力以及自我想象幾何空間圖形的能力。
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多樣化,學生教學方法的情景化,電子信息技術運用的合理化是對于當代新教育體制改革的新思路,只有做到以上三點才能夠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培養出更符合時代特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教學[J].課程教材,2004(4).
[2]陳英和.小學2-4年紀兒童數學應用題表征策略對其解決不規則問題的影響研究[J].心理科學,2005(6).
[3]蘭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J].2012.
作者簡介:
鐘鵬,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