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娟
摘 要:博物館文化產品作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加大文化產品創意開發也是滿足博物館自身發展的需求。對于民族博物館來說,其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是地方傳統民族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诖耍恼乱悦袼撞┪镳^文化創意產品的現狀作為切入點,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理念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開發策略,以期能夠助力民俗博物館開發出更多具有創意的文化產品。
關鍵詞: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究
隨著十九大關于“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強國”理念的提及,我國文化傳承工作途徑不斷擴大。除了以往傳統的漢字交流、語言傳播等,逐漸向博物館等文物靜態領域發展,同時賦予了文化新的內涵與活力。民俗博物館作為地方文物保護的重要渠道,是地方文化發展歷史的重要載體。為了能夠確保地方傳統文化、地方歷史能夠得到有效傳承,就必須要讓文物、文化以及歷史走出博物館空間的束縛與限制,不斷擴展宣傳渠道。借助博物館館藏文物的圖案、紋飾以及色彩等具有標志性的元素,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意的文化產品,能夠有效實現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瑰寶的傳播和范圍的拓展,切實提高文物的社會藝術價值。同時能夠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也能夠完成文物傳承的歷史重任。
1 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的現狀
1.1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薄弱,經濟效益不佳
近幾年,在國家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在自身不斷進取下,文化產業取得了可喜的發展成效,同時也涌現出了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文化產業發展成果較為突出、經濟效益好的博物館。但是縱觀博物館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尤其是地方規模不大的民俗博物館依舊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產業基礎較為薄弱,所收獲的經濟效益與博物館自身發展定位以及所擁有的文物資源極度不符,不說與發達國家博物館相比差距懸殊,就是與國內成熟的大博物館相比也依舊存在較大差距。但是這也說明了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1.2 文化創意產品形式單一,難以刺激消費欲望
目前博物館內所銷售的大多都是印刷類、典藏品的延伸物以及文物元素基礎上所做的創意產品。但是通過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印刷類產品依舊是主打產品,其中又以名家畫集為主[1],其次是一些昂貴的古玩產品。文化創意產品的銷售額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博物館現有的文化創意產品大多種類單一、形式單調。民俗博物館更以一些女性銀飾品、手工織品類為主。這些產品不過是在外表上進行了簡單的延伸處理,造型設計極度缺乏創意。而且種類較少,難以刺激消費者消費。相比之下,國外或國內大型博物館所推出的文化創意產品形式多樣,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如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推出的莫奈太陽花手表、圣地亞哥博物館推出的名畫魔方、上海博物館開發的仿古書畫系列紅包、蘇州博物館推出的寓意溫馨與團圓的“純銅湯捂子”和“溫酒壺三件套”等。這些創意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大眾的喜愛和歡迎。因此,民俗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過程中必須要突破單一的產品形式,將產品設計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文化產品的藝術價值,使地方傳統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1.3 文化創意產品缺乏時代特色,不被大眾認可
民俗博物館大多館藏品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記載著地方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但文化創意產品要么是將藏品圖案直接印刷在其他產品上,要么就是一些簡單的女性日常銀飾品、生活用品類等,設計理念落后,依舊停留在以往旅游紀念品的銷售觀念上,缺乏時代新意。殊不知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理念、審美能力都得到了較大提升,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設計必須要符合時代特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迎合大眾的審美情趣。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挖掘文物元素精髓的基礎上,不斷從功能、造型、用途等方面發揮想象力,大膽創新,力爭創造出被大眾接受和喜愛的文化創意產品。
2 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理念
長期以來,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都得不到有效提升,產品開發力量相對薄弱,產品設計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在當前科技日新月日、現代潮流趨勢的時代背景下,任何一件產品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設計具有創意是提高產品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如果一件產品無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無法刺激購買欲望,那么就不是一件成功的商品。博物館文化產品亦然,不僅要有創意來吸引消費者眼球,同時也必須要具備較高的附加值,如觀賞價值、藝術價值等。與其他商品相比,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它更具有文物屬性,是基于博物館文物資源的衍生產品,承載著地方傳統文化的歷史信息、文化信息,同時也被賦予了當地特有的文化內涵。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在具體的設計開發過程中,必須要堅持“文化為主,時尚為輔”的原則,將文化與時尚有效結合起來,將民俗博物館現有館藏資源,如科技、文化、藝術以及歷史等有效利用起來,結合當代大眾審美風尚,順應文化領域的時代發展潮流,運用有新意的材料進行創意設計,在功能、包裝上下功夫,博眼球,提高產品經濟效益。
3 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實踐分析
3.1 表層式設計
在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表層式設計主要是將文物藏品中的符號、圖形以及紋路、色彩等元素充分結合起來,將其通過具有創意的手法展現在產品外包裝上,增強產品的視覺效果,第一時間吸引消費者眼球。表層式設計簡便,產品開發成本低,同時又兼具周期短的優點,但是該種設計方法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開發的產品不具有較強的附加價值,并且易出現產品雷同[2]。在我國現有的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中,大多都采用此種設計方法,比如我館開發的具有畬族民族特色民和畬族文化元素的各類銀飾品、包包、鞋面、筆記本等的封面設計等。雖一目了然,但所創造的文意產品不夠有收藏價值。
3.2 骨架式設計
骨架式設計是將博物館內現有的文物元素進行挖掘,提取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內涵,并對其進行融合內化,最后將融合的元素與產品的功能結構有效結合起來。與表層式設計不同,骨架式設計并非是簡單地將文物元素進行移植,而是挖掘其中的內涵,并通過抽象、夸張的表現形式展示出來。所設計的產品中蘊含的文物元素與產品結構、功能融為一體,使得產品的附加值得到了較大提升。
3.3 意蘊式設計
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中,意蘊式設計是一種高層次的設計方式,并非是簡單地將文化的“形”套用到產品中[3]。而是深入挖掘整個博物館的文化內涵,將文物元素進行精神化處理,然后再將其移植到產品中,使所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與博物館文化的精神內涵吻合,提高了文化創意產品的故事性與情感性。這樣的產品在消費者長期把玩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文化滲透。
4 結語
總而言之,民俗博物館作為弘揚地方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發展文化創意產品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求,同時對于拉動地方經濟、提高整個民族文化軟實力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國家政府大力支持博物館創新文化產品、推動文物活起來的背景下,作為地方民俗博物館更應當重視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工作,開發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滿足大眾審美的文化創意產品,使得原本靜態的博物館能夠走進大眾生活,縮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陳凌云.博物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現狀述評[J].上海文化,2018(4).
[2]周珺.南京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3]何曉雷.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特征、問題及對策[J].學習與實踐,2016(12):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