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新民 張明豪
摘要:供電企業的綜合性經濟技術的指標是線損,同時,也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指標,加強線損管理是電網經營企業面臨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
關鍵詞:供電管理;臺區線損;系統工程;精益管理
引言
線損是電能從發電廠傳輸到用戶過程中,在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各環節中所產生的電能損耗。線損率是線損電量占供電電量的百分比,是供電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也是供電企業經濟效益的直接體現。加強線損管理是電網經營企業面臨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線損管理以深化線損“四分”(分區、分壓、分元件、分臺區)管理為重點,其中“分臺區”線損管理以擁有95%以上的客戶、線損電量一般占有總損失電量的55%左右,而成為線損“四分”管理的根基,成為供電企業降損增效工作的重中之重。
臺區線損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即設備技術損失和管理損失。設備技術損失是電能在傳輸分配的過程中,由于電阻磁場原因而損失的電能,在設備和技術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是難以避免的損失;管理損失則是在供、用電過程中,由于管理原因而引起的損失。本文以某縣供電公司臺區線損為研究對象,對線路設備技術損失和管理損失進行探討。
1概述
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要求加強營銷專業線損管理,強化臺區線損精益化管控。一方面,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公司盈利空間被逐步壓縮,加強專業線損管理成為公司保持經營效益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傳統的、依賴高耗能行業拉動售電量持續高速增長的格局不能為繼,電量和收入下滑與成本剛性增長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直接交易規模也在逐年擴大,向內挖潛,強化專業線損管理成為公司經營管理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
2使用精益六西格瑪解決問題的思路
2.1精益六西格瑪的方法論
精益六西格瑪來源于全面質量管理,后發展成內涵豐富的一個概念。精益六西格瑪方法論是一種如何獲取、維持和最大化業務成功的思維和實踐推進過程,其獨特的魅力是密切理解顧客的需求,嚴格地使用事實、數據和統計分析,以及不斷地關注業務過程的管理、改進和徹底改造。精益六西格瑪方法論由五個步驟組成: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制。定義階段,界定需要,確定什么是最重要的,設定目標。測量階段,根據需要測量績效,回答“現在做得怎樣”。分析階段,根據設定目標和當前狀況,找出問題的原因。改進階段,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確定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并予以實施??刂齐A段,建立維持績效的標準,形成長效機制。
2.2解決問題的分析過程
分析改進機會。首先通過背景分析和問題陳述根據臺區線損實際現狀及該公司現實情況,確定了兩個基本項目關鍵指標:380V臺區線損率(Y1)、臺區線損合格率(Y2)。測量關鍵問題。依次進行了流程分析、既往臺區線損數據收集和測量系統分析、過程能力分析。明確產生問題的原因。采用CE矩陣、FMEA、魚骨圖分析等方法,尋找到了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見圖1。通過德爾菲法、權重矩陣法、帕累托圖法,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在以下5個方面采取改進措施即可解決存在問題中的80%以上的權重:終止檔案混亂、打擊竊電行為、采用技術降耗、明確降損目標、改善管理制度,見圖2。
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針對分析階段中找到的原因提出改進方案,并對方案進行評估,選出最合理的改進方案試運行??刂齐A段。運用控制計劃、固化成果、成效分析等工具,固化改進措施,形成長效的機制,從而保證項目成果在該公司得以持續推行。
3改進措施
3.1組織反竊電專項行動,逐步解決竊電問題
竊電是線損不合理增大的頑疾。竊電給供電企業、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而反竊電工作又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要徹底解決竊電問題,不但需要完善、可靠的技術措施,還需要嚴格、科學、合理、規范的管理措施。從現實情況看,定期不定期開展反竊電(含違約用電)專項行動,容易收到比較顯著的效果。每次專項行動,各供電所按照營銷科下發的計劃進行反竊電檢查、反竊電宣傳,各供電所負責人按時提交用戶竊電或計量裝置漏計電量排查結果統計表,對分析得出的重點用戶進行重點監控,采取反竊電措施。
3.2增強管控力度
一是建立例會制度,定期召開營銷線損管理例會,分析工作進展,落實推進下階段工作,明晰工作職責。在同期線損系統建設期間,會議調度營銷專業線損相關系統功能部署情況,營銷專業線損相關系統功能應用及臺區同期線損治理情況,協調解決系統功能部署過程中的問題、討論解決方案;二是建立管控機制,嚴格執行營銷線損管理、同期線損系統建設實施計劃,在實施過程中詳細監控數據清理進度以及各應用推廣情況,建立每日數據上傳及異動監測機制,滿足國網營銷相關報表上報要求。定期以通報形式提醒工作進度慢、指標落后的基層單位,確保問題治理、建設進度按期推進。加強同業對標考核,逐月發布各市縣公司營銷線損管理情況,促進管理水平提升;三是建立培訓、檢查機制,強化人員培訓關,著力加強市縣公司線損管理一線人員培訓工作,對同期線損管理功能模塊進行全面培訓,提升營銷一線人員線損管理、用電檢查、計量管理、系統操作等方面技能;四是建立營銷線損管控體系,充分發揮營銷業務質量管控中心功能,開展線損工作協調、系統監控、信息報告、問題診斷和督導檢查,形成線損管控周報13期,累計排查問題2113個,并全部整改到位,實現低壓線損管理閉環運轉。
3.3固化臺區線損的降損流程,形成長效機制
臺區線損的降損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形成長效機制。為此需要固化降損流程,將相關工作列入對應人員的職責,逐步完善績效考核指標,充分調動起供電企業全員參與降損工作的積極性。降損流程為:確認某臺區已無串戶。此工作由轄區直管電工配合相關人員進行清理,清理結果經過雙方確認。
確認該臺區總表、互感器接線正確,互感器比倍與系統一致。此工作由轄區直管電工配合相關人員進行清理,清理結果經過雙方確認。如現場發現接線錯誤,立即上報,由上級安排進行處理。如發現互感器比倍與系統比倍不一致錯誤,立即上報,由上級根據變壓器容量選擇相應比倍互感器進行處理。以上問題原則上當日必須整改完畢。根據系統三相負荷平衡度及現場實際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將三相負荷不平臺區上報上級安排進行處理。臺區失敗表計處理。部分靠近合格率很近的臺區,因為失敗表計而導致線損不合格情況,在處理每個臺區線損之前,確認該臺區采集成功率是否達到100%;對未達100%的,在臺區處理線損工作中一并處理。合上開關后加封并告知用戶。對需要換表的立即進行換表,換表后填寫好裝拆單用手機微信發送到工作群,回供電所后將表計、裝拆單交由負責人安排人員進行處理。用電檢查。各所負責人定期將不合格臺區異常用電情況進行統計,下發到各小組組長手中。由各小組轄區電工進行核實,對有疑問地進行修改增補。每周一由組長安排在本轄區內進行夜間用電檢查(每周至少一次)。降損工作結合運維工作一同開展。隨時解決臺區通道問題、下戶線零亂問題、臺區總漏電保護器投運問題等。對每月制定的降損計劃是否如期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每月降損有關資料歸檔。
結語
營銷線損管理應以營銷技術進步為基礎,進一步加強相關新技術研究,全面整合跨系統數據資源,加快攻關突破線損管理提升瓶頸,推動營銷線損管理從事后分析查處向事前分類預判、事中溯源監管方式轉變,持續推進精準降損工作,有效提升線損管理水平和公司經營效。
參考文獻
[1]潘偉洪.對龍門縣農村供電所低壓線損管理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