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雷芳
摘要 闡述了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生態公益林現狀、建設及管護做法,并提出了進一步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及管護的對策,以期為生態公益林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生態公益林;現狀;做法;對策;江蘇蘇州;吳中區;金庭鎮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47-02
金庭鎮是我國內湖第一大島,位于蘇州市吳中區西南部,轄區總面積82.36 km2,轄境西山島及周圍34個太湖小島,現實行“區政合一”管理體制,下轄1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常住人口4.5萬人。金庭鎮以丘陵地貌為主,四面臨湖,是名副其實的“花果之鄉”“世外桃源”,素有“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天天有魚蝦”之稱。如今,金庭鎮相繼被國家命名為太湖國家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國家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金庭鎮全境都在太湖之中,是太湖保護的重點區、核心區。金庭鎮自2004年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與保護工作,現將生態公益林建設與保護情況總結如下。
1 生態公益林現狀
金庭鎮現有林地面積5 200 hm2,森林覆蓋率達80%,其中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4 693.3 hm2,占總林地的90%,主要分布在金庭鎮東村村、縹緲村、衙甪里、秉常村等9個行政村和東河社區。金庭鎮地處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地帶,原始植被為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混交林,自20世紀80年代初實施封山育林、分產到戶后,逐步形成了經濟林為主、用材林為輔的林地特點。目前,金庭鎮公益林中茶果經濟林面積3 133.3 hm2,主要樹種有茶、柑橘、楊梅、青梅、銀杏、板栗、枇杷、桃、李、杏、石榴、櫻桃、葡萄、棗、柿等;用材林有馬尾松、國外松、杉木、柏樹、櫟樹、樟樹等,人工營造的竹林有毛竹、剛竹、桂竹、淡竹、慈孝竹等。
2 生態公益林建設及管護做法
為了加強對金庭鎮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保護,改善生態狀況,用好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金庭鎮成立了生態公益林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鎮派出所、財政所、農林服務站、人民武裝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各村(社區)主任為組員,辦公室設在鎮農林服務站,具體負責生態公益林的日常管理。在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上做到責任明確、資金落到實處,產生了顯著的森林生態與社會效益,具體表現為連續幾年沒有大面積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發生,林分質量得到提高,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鷺、獐等野生動物在金庭鎮山區森林中筑巢數量增多,森林資源持續增長。
2.1 完善隊伍建設,落實管護責任
金庭鎮遵循有利于生態林管護的原則,按照行政村和自然地形的特點,將全鎮5 200 hm2林地劃分成10個村級管護片區落實管護責任。一是采用擇優錄取的方式選用管理人員和護林員,發放聘書,并與其簽訂管護合同,明確管護地點、管護責任,將管護責任落實到人。2018年,聘用生態公益林管理人員7人、護林員93人。二是在重點節假日、防火季節,增加臨時護林員,加強生態公益林巡護和管護力度。三是延伸防護戰線,將縹緲峰景區護林員納入鎮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對其進行監督和培訓,有效保護景區內的公益林。四是每年對全鎮護林員開展1次業務培訓,集中學習《森林防火條例》《江蘇省公益林管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統一辦事程序,做到按章辦事。
2.2 實施撫育補植工程,改善公益林林分結構
為改善金庭鎮公益林林分結構、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全鎮開展了一系列林業撫育、補植、病蟲害防治、資源保護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一是開展中幼齡林撫育工程。在涼帽頂、天王塢、簾子山、涵村、水月塢等地開展中幼齡林撫育,通過采取補植、衛生伐、割灌等措施,改善中幼齡林區現狀,幾年來共完成中幼齡林撫育面積約1 133.3 hm2,其中實施市級重點撫育工程逾33.3 hm2。二是開展公益林古樹名木普查及古樹后續資源保護工作。為防止古樹名木外流,組織各村(社區)、鎮旅游集團對森林公園內古樹木名及后續資源開展普查統計,登記建檔古樹名木52株、古樹名木后續資源6 561株,發放管護經費231.38萬元,補貼樹木所有者,用于支付古樹名木的管護。三是開展公益林林相改造工程。在簾子山、段田里、天王塢等地開展補植工程,種植香樟、廣玉蘭、紅葉石楠、楓香等闊葉樹,面積逾53.3 hm2,極大地改善了全鎮公益林林相結構,抑制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四是開展有害生物、病蟲害防治工程。對古樟園、明月灣景區的古香樟樹開展白蟻防治;對縹緲峰景區、沉思灣一帶開展葛藤防治;針對個別地方出現的蟲害,金庭鎮農林服務站組織重點護林員進行藥劑防治,保障公益林持續健康生長。
2.3 完善林地防火設施,狠抓公益林防火工作
金庭鎮在公益林防火工作中,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工作方針,全鎮已連續5年無較大森林火災。一是加強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了金庭鎮2014—2016年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3年計劃建設防火通道4 km、防火蓄水池43只、攔水壩15座、消防管道10 km、引水上山泵房3座;2014年完成防火通道17.15 km,蓄水池15只,攔水壩9座,消防管道4.12 km,引水上山泵房2座;2015年完成防火通道8.5 km,蓄水池6只。二是配備充足的防火物資。金庭鎮未雨綢繆,防火期間儲備充足的防火物資。購買滅火彈、三號工具、防火鞋、馬夾、作訓服、油鋸鏈等防火物資,做到關鍵時刻拉得出、撲火及時。三是完善防火隊伍建設。成立了公益林專業森林消防隊,實行24 h值班制度,擁有聯防隊、城管隊、民兵應急分隊3支專業撲救隊及12支村級業余撲救隊,有效加強了金庭鎮生態公益林防火控火的應急能力,為全鎮重點公益林管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2.4 加強生態公益林撫育,改善林分,提高蓄積量
根據金庭鎮生態公益林現狀,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公益林撫育工程,加大對林撫林相改造工程的投入,特別是對新建防火通道兩側、林分質量不高的公益林開展撫育工程,通過采取籽播、補植修枝、治灌、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技術措施,改善林分生長環境,提高林分的產量和質量,最終實現蓄積量的增長。
3 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管護的對策
3.1 加強宣傳力度,實施全民管護
生態公益林宣傳,必須深入各家各戶,宣傳生態公益林建設管護的重要性及相關條例、法律法規,以加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使命和責任感。嚴厲打擊盜挖林木等破壞生態公益林的行為,形成一種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3.2 成立專業隊伍,確保生態公益林建設
專業隊伍是負責生態公益林建設與管護的主要力量。為了把生態公益林建設好,金庭鎮分別成立了生態公益林撫育管護專業隊、護林專業隊、森林撲火專業隊。成立這些隊伍必須做好培訓,以提高其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同時,明確專業隊伍的責職,制定崗位責任制、責任狀,確保生態公益林建好、管好[1]。
3.3 落實公益林建設項目,確保補償資金專款專用
生態公益林建設在金庭鎮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項目。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對每一個項目做到認真規范、項項落實、認真實施。如做好公益林撫育管護、公益林抗旱澆灌、病蟲害防治、公益林防火等工作臺帳,對上級下達的補償金積極做到規范化科學分配,嚴格管護資金使用,切實做到補償資金專款專用。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設置專帳、獨立核算等嚴格管理制度,切實將中央下達的生態效益補償資金使用好[2]。
3.4 制定崗位責任,實施獎懲考核
生態林建設崗位眾多,應按照國家重點公益林管護要求,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并與相關人員簽訂管護合同,將管護責任和管護任務落到實處。并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管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為切實抓好生態公益林建設管護,對人員必須制定崗位責任制、責任狀,嚴守崗位責職,實施獎懲考核,其方法是按季、按年度進行考核。對工作認真、按時完成任務、堅守崗位、無森林火災發生或及時撲滅火情的,應及時付工資、發獎金,工作成績顯著或立功者應給予重獎;如工作失職、未完成撫育管護任務,或護林員任意離崗失職,或林地發生火情撲救不及時的,應根據崗位責任狀追責,可通過扣發獎金、扣發工資等辦法處理。情節嚴重造成重大損失的,根據情節輕重辭退或移交司法機關處理[3-4]。
4 參考文獻
[1] 劉力偉.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現狀初探[J].現代園藝,2018(17):187-188.
[2] 阿都古石.增強森林管護工作的對策[J].吉林農業,2018(18):108.
[3] 周訓芳.生態公益林補償與管護制度的法律重構[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4):89-97.
[4] 葉偉光.明溪縣生態公益林優化技術措施[J].林業勘察設計,2017,37(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