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由中央音樂學院主辦,吉林文投集團、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音樂廳承辦的“心兒在歌唱——李雙江師生十九男高音音樂會”于2017年10月15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國務委員戴秉國,作曲家、原中國音協主席、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傅庚辰,歌劇表演藝術家、文化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與發展工程”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美術理論家、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劉偉冬以及來自祖國各地的文藝界著名人士與首都聽眾一起,在音樂會現場滿懷興致地聆聽了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李雙江教授攜18位優秀男高音弟子激情四射的聲樂演繹,共同見證了李雙江經典歌曲的不息傳承和高水平教學成果,展現了師生們用心唱好中國歌、向“十九大”獻禮的一片赤忱之心。作為李雙江的老歌迷、老朋友,筆者有幸恭逢這場音樂會之盛,感觸良多。
自不待言,李雙江是我國家喻戶曉的男高音歌唱家。五十多年來由他演唱過的歌曲高達近千首之多,其中,無論由李雙江首唱抑或由他翻唱的作品,一經他激情演繹便即刻深入人心、膾炙人口,至今傳唱不息,無不受到業內同行的熱切推崇和國內外廣大聽眾的由衷喜愛,均已成為我國當代聲樂藝術文獻中最具權威性且難以復制的經典版本。
同樣地,李雙江也是在教育園地辛勤耕耘數十載的聲樂教育家,長期在原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擔任主任和教授,培養出大批優秀軍旅歌唱人才;進入新世紀之后,在李雙江主導下,音樂系又與我所在的南京藝術學院聯合從事碩士研究生教育;近年來,又被中央音樂學院、河南理工大學等多所知名院校聘為客座教授和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先后招收了兩屆博士生。雖然年近耄耋,依然為我國高層次聲樂人才的培養殫精竭慮且成就斐然。
在本場音樂會上,李雙江與18位男高音弟子夏米力、魏金棟、梁召今、于乃久、李宏偉、李清資、于爽、項緒文、劉陽、權高明、袁雙洋、李亞東、李瑋、劉介華、張艷林、井緒柱、藺振華、成龍,分別以獨唱、對唱、領唱與合唱形式,演唱了李雙江的經典歌曲《北京頌歌》《紅星照我去戰斗》《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黨的陽光照耀著祖國》《再見吧!媽媽》《新編達坂城姑娘》《草原之夜》《戰士第二故鄉》《延安頌》《想起周總理紡線線》《戰士歌唱毛主席》《理想是不滅的火光》《雙腳踏上幸福路》《拉著駱駝送軍糧》《小黑板》《懷念戰友》《船工號子》以及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經典唱段《胸有朝陽》,共有十九首之多。
從音樂會現場臺上臺下熱切互動和強烈反響看,李雙江和他的18位弟子的演唱,激情洋溢,配合默契,各有特點,呈現出高度的政治自覺、專業精神和聲樂水平,音樂會獲得了圓滿成功。鑒于音樂會歌者、曲目眾多,限于篇幅,恕不能一一評說,且就以下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歌唱家及其演唱的曲目談幾點聽后感。
夏米力是李雙江歷屆學生中年齡最長、資歷最老、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弟子。在本場音樂會上,他演唱的《新編達坂城姑娘》是乃師編詞編曲且經常演唱的保留曲目之一。在夏米力的舞臺演繹中,洋溢在作品中強烈的維吾爾族旋律風格、輕松跳躍的節奏和樂觀豁達的詞義曲情,被他以自然生動、富有磁性魅力的聲音呈現出來;輔以面部表情的豐富變化和身體語言的翩翩起舞,整體舞臺形象顯出駕輕就熟、玲瓏剔透的美質。
梁召今是一位戲劇男高音,身材雄健魁梧,音質高亢堅實。他在本場音樂會上演唱李雙江的代表作《北京頌歌》,既有乃師風范,又具自身特色——在抒情性的A段,他的發聲和音量控制得法,音質通透清亮,有浪漫飄逸之美;一旦到了行進速度的B段,則盡情發揮自己的聲音優勢,以充沛的革命激情、極具戲劇性的輝煌音色,將詞曲中強烈的英雄性、豪邁性演繹得虎虎生風。
《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是李雙江演唱的經典曲目。前幾年,我曾在《人民音樂》上發表文章,追憶“文革”當年從廣播里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給我心靈帶來的巨大震撼和難以言表的審美快慰,至今難忘。如今再次聽他的學生、歌唱家魏金棟唱這首作品,喚起我當年的聽覺感受,令我依稀看到李雙江全盛時期的影子,于是心想:雖然李雙江的獨特聲音天賦不可復制,他的杰出歌唱造詣亦難以超越。但如同梁召今一樣,在魏金棟演唱中燃燒著的火一樣的激情和“用心唱好中國歌”的藝術理念,卻同樣強烈感染著臺下的聽眾。
李瑋是李雙江在“南藝”第二位聲樂演唱和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這位曾在我國40年代第一部有全國影響的正歌劇《秋子》2014年復演版中主演男一號宮毅的青年歌唱家,在音樂會上向聽眾奉獻了一曲《黨的陽光照耀著祖國》。同梁召今一樣,李瑋的聲音類型也屬英雄男高音。他那輝煌堅實的音色、強烈的戲劇性表現力,在這首歌曲的最后一段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相信在隨李雙江教授讀博的三年里,在乃師指導下假以時日,從藝術和學術兩方面認真揣摩“用心唱好中國歌”的真諦,逐步成長為中國聲樂界、歌劇表演藝術界的可造之材和后起之秀,猶可期也。
現代京劇唱段《胸有朝陽》,是一首難度極高的大段成套唱腔,此前我曾在某個場合聽李雙江唱過。不用說,他的歌喉清澈嘹亮、極具光彩,也不用說,他對吐字潤腔、京腔京韻和板式轉換之間快慢松緊的把握出神入化,單看他的舞臺動作和表演,深得中國戲曲“四功五法”堂奧,舉手投足英姿勃發,眉宇之下目光如炬,好一派豪情萬丈的英雄氣概!在本場音樂會上,這首曲目由天津音樂學院的李清資演唱。令我非常興奮的是,從李清資的歌唱和表演看,除了在聲音特質上無法達到李雙江的藝術高度之外,無論是對京劇音樂風格韻味的把握,還是舞臺上對“四功五法”的呈現,活脫脫一個李雙江式的楊子榮!這一切,對于一個年輕歌唱家來說,若無乃師李雙江多年的悉心指導和言傳身教,若無這兩位師生對京劇歌唱和表演藝術的長期學習和潛心揣摩,便斷無可能達到如此境界。
《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是李雙江與士心聯袂作曲并由李雙江首唱的重要作品,熾烈的愛國情懷、親切的生活氣息、濃重的豫劇韻味,是這首作品的最大特色。本場音樂會演唱這首歌的項緒文,究其聲音品質而言,雖不能與全盛時期的李雙江相比,但他在豫劇音樂行腔吐字、風格韻味、板式變化、速度快慢等方面的處理,對作品敘事性特質的把控和愛國主義精神內涵的表現,均達到相當的境界,頗得乃師風范。
在李雙江的歌唱生涯中,《再見吧,媽媽》《紅星照我去戰斗》和《船工號子》是人氣指數最高的三首代表作。在本場音樂會的最后,李雙江登場獨唱了前兩首。盡管他年事已高,聲音已不復當年輝煌燦爛的神采,但其演繹依然親切自然、生機勃勃,引起臺下掌聲四起、呼聲雷動。《船工號子》作為音樂會的壓軸曲目,由李雙江領唱、全體學生合唱,在一呼眾和、有張有弛、此起彼伏的歌聲中,將船工們不怕激流險灘、一往無前、豁達樂觀的精氣神揭示得栩栩如生,營造出一派熱烈奔放、雄渾豪邁的舞臺氛圍,頓時,臺上激情歌聲與臺下掌聲呼聲融為山呼海嘯般的宏偉交響,將音樂會的整體氣氛推向了沸點。
對我來說,每次看李雙江演出,聽他講課,這類雷鳴般的強烈互動,聽得夠多夠多;每次與李雙江同行(不論何時何地),總有一大幫歌迷(不論男女老少),里三層外三層地緊緊圍住他,爭先恐后地與他合影、請他簽名,也已屢見不鮮。我常想,一個軍旅歌唱家,一個聲樂教授,何以在廣大干部戰士、業內同行和普通群眾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和聲譽?我的答案是:用心唱好中國歌,以金子般的聲音、火一樣的熱情竭誠為兵歌唱,為祖國為人民歌唱,將自己的藝術生命融入到洶涌澎湃的時代大潮中,獻給偉大的黨!
本場音樂會,19位男高音,19首作品,黨的十九大,這些數字絕非是偶然巧合,其中無不跳躍著李雙江師生對我黨、我軍、祖國和人民無限熱愛、無限忠誠的拳拳之心。如今,黨的十九大已勝利閉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業已啟航。李雙江和他的18位男高音學生所展示的這場音樂會及它秉持的“用心唱好中國歌”藝術理念,是我國聲樂界的一座標桿、一筆財富,進而在音樂界、歌劇界發揚光大之,為我黨和我軍、為祖國和人民、為繁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打造經典、攀登高峰、用心歌唱——這也許就是這場音樂會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吧。
居其宏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特聘教授,南京藝術學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榮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