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姚絲雨
【摘要】通過家庭系統視角運用家譜圖評估工具,探索暴力家庭的關系模式、家庭創傷及家庭功能等信息,尋找家庭暴力癥結。選取夫妻間家暴為研究對象,評估家庭三代人的家庭模式,為干預家庭暴力提供科學論據。
【關鍵詞】家庭暴力 家譜圖 家庭系統
在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明確規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甭摵蠂丝诨?010年調查顯示,全世界60%~70%女性都曾受過與其關系密切者的軀體虐待?!吨袊鴭D女白皮書》中全國共有2.67億個家庭,離異家庭占1.54%,家暴導致離婚的占25%。家庭暴力危害人身安全、導致家庭解體、造成家庭中兒童人格扭曲。因以暴制暴引發女性犯罪率升高。目前,干預家暴有法可依,但缺乏針對性強的工作模式。深入探索暴力家庭是對癥下藥是當務之急。
一、暴力家庭研究現狀
國內外關于暴力家庭研究,家庭系統對施暴及受虐行為產生重要影響,Fergusson(2008)研究(n=828)發現,兒童期遭受虐待、家庭功能不良和負性經歷均是親密伴侶暴力施暴和受虐的顯著因子。班杜拉(1978)提出社會學習理論最早涉及家庭暴力代際傳遞Ellen.Pence(1983)繪制暴力家庭圖譜描繪代際傳遞、家庭關系及癥狀模式、權利及控制力等問題。McCaulcy J(1995)發現不良社會支持也會增加家庭暴力發生。受虐婦女自身與社會隔絕,對自身價值確認僅來自禁錮她的施暴者,從而形成習得無助感導致暴力惡性循環。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家譜圖(genogram)是評估家庭功能模式的實用工具。從家庭系統視角了解家庭歷史、家庭關系、從家庭層級結構,評估家庭狀況。借助家譜圖我們可以全面直觀、系統了解人的行為及問題。將人及問題放置其環境背景下,橫向研究兼有縱向研究。
研究對象選取夫妻間家庭暴力案例,面對面訪談有30例,另有32個樣本調研來自白絲帶熱線和各地區婦聯婦女權益部的接待檔案,并以電話回訪方式補全資料。樣本屬于隨機選取。62個樣本中59例受害者為女性,2例為夫妻互毆,1例為施暴者為女性(求助者男性)。在以往研究中家暴受害者約90%位女性,10%左右受害者為男性一致。
三、個案資料統計與家譜圖繪制
1.個案一般資料統計
共62個家庭,女性年齡38±13.0歲;男性年齡46±17.0歲;施暴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8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34人;受害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2人,大專以上學歷40人;農村家庭15例,城鎮家庭47例;家庭夫妻雙方職業分為農民30人,無業26人,個體32人,有職業36人。暴力家庭子女情況,夫妻婚內有親生子女54例,夫妻二人無親生子女2例,一方有婚前子女6例。
2.家庭暴力形式
家庭暴力表現形式有言語辱罵、冷暴力(漠不關心、持續一個月以上不交流)、肢體暴力(徒手暴力和持械暴力)、折磨、性虐待、威脅恐嚇。這些暴力形式大多都是混合共存。
3.個案家譜圖繪制
家譜圖繪制有標準圖例,至少繪制家庭三代家庭故事,我們選取Z家庭作為示例,呈現暴力家庭成員關系、行為模式、家庭創傷等。
個案:Z家庭故事
基本信息:Z男士59歲,施暴者,職業曾是貨車司機,現為警察,Y女士57歲,公務員,受害者?;辇g33年。育有一子,已婚離異,受害者。
家庭暴力情況:首次家暴出現在婚后,孩子出生2個月時,當時Z為貨車司機,嫌孩子哭鬧影響其休息,開始謾罵吵鬧,對妻子有肢體暴力。日常酗酒、吝嗇、說話謾罵,暴力頻次每個月2~3次小沖突,每年3~4次暴力沖突,最嚴重兩次暴力,一次受害者Y女士頭部砍傷縫7針,另一次用水果刀刺入其肋下。在救援過程中,因嫌醫生到達慢,又將醫生打傷。對兒子經常謾罵毆打扇耳光。曾發生過一次兒子毆打父親,致使左腿骨折。暴力處理方式:一是幾個月不說話,沖突擱置,事后不溝通;再有把Z父母兄妹叫過來調停,無實效。
家譜圖及解析:
(1)家譜圖圍繞核心家庭畫出三代關系圖。核心家庭為家譜圖中子系統,置身于家族背景和所處歷史時代背景。
(2)家庭關系代際呈現:施暴者Z的原生家庭父母沖突頻繁,童年Z被父親動輒打罵,日常冷暴力,兒童期Z被家暴,成年酗酒、家暴。受害者Y女士原生家庭重男輕女,排行第四,與其緊鄰的姐姐有病,弟弟爭寵,幼年被忽視。父母年齡偏差35歲,家庭情感疏遠。Z女士要面子、爭強好勝。對待孩子養育:Z常暴力打罵控制方式,Y給予生活照顧,忽略其情感感受。
(3)家庭歷史創傷:Y女士家庭遭遇政治運動和文革沖擊,父親被批斗抄家,母親對打斗場面恐懼,家庭“成分”被劃分為地主,被不公平對待。丈夫對Z女士家庭看不起,致使家庭失去平衡。
(4)家庭創傷事件:Z父親在其生命中有創傷性婚外情的家庭秘密,有兩子夭折。Y女士的父親有6子女早年夭折、原配妻子去世,都構成家庭生命周期里創傷,影響家庭系統功能。
(5)家庭行為模式及疾?。篫父親有暴力行為,Z有嚴重暴力行為、酗酒,Z兒子有暴力沖動,呈現了暴力代際傳遞。Z父母要求其為原生家庭付出,Z對經濟控制嚴格。Y女士因歷史原因家庭被社會排斥,母親以順從回避方式應對沖突。Y女士以躲避隱忍方式應對家暴,家庭中的心身疾病,Z父親腦梗,Z母親食道癌去世,Z兒子高血壓和兩次發作心梗。Y女士父親糖尿病,Y女士三姐脊椎瘤,疾病是家庭系統問題的表達。
(6)社會支持系統:Z家庭中父親、兄弟、妹妹會支持受害者,但只停留在調節。Y女士原生家庭主張忍耐躲避,少有情感支持。Y女士愛面子會偽裝自己很好,使其少有尋求支持。
4.家庭系統資料
家庭系統視角看家庭結構、行為模式、家庭歷史創傷(如戰爭、文革)、家庭創傷(如親人喪失、父母離異)、成長創傷(如兒童期暴力虐待)、經濟控制等,考察暴力夫妻的原生家庭,及子女是否一同遭遇暴力。endprint
四、討論
從家庭暴力形式看,言語辱罵發生率最高,其次徒手毆打、威脅恐嚇、冷暴力、持械暴力、性虐待、折磨,與以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從家庭系統看:家庭結構上再婚家庭中家暴占比最高,其次是初婚家庭、一方再婚一方初婚。再婚家庭中因施暴者的家暴導致婚姻失敗居多;家庭暴力有顯著的代際傳遞,嚴重軀體暴力施暴行為與兒童早期受虐待及目睹家庭暴力呈正相關。目睹父母家暴或遭遇家暴的兒童,在成年后容易陷入暴力關系中;施暴者酗酒、婚外情在暴力家庭中占比很高,甚至是導致暴力發生的根源;家庭創傷影響家庭成員間親密互動,從歷史文化創傷,到家庭創傷或陰暗秘密,通過情緒情感體驗和親密困難等方式留有痕跡,施暴者多為情緒表達或控制困難;研究中顯示施暴者獲得家族支持的比例超過受害者,呈現施暴者得到來自其家庭不良支持,會增加暴力行為。受害者呈現了顯著原生家庭弱化,家庭成員少,性格弱,或彼此情感淡漠,受害者父母灌輸多順從忍耐的家庭教育。受害者求助受挫,使其無法擺脫暴力。結論:暴力家庭很難自行解決暴力問題。需要社會工作介入干預家庭暴力,公安司法、婦聯、法律、心理治療(尤其家庭心理治療)、民政等部門協作依法干預,全面幫助暴力家庭消除暴力傷害。
參考文獻:
[1]Fergusson DM,Boden JM,Horwood LJ.Developmental antecedents of interpartner violence in a New Zealand birth cohort.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2008.
[2]Ellen pence,The Duluth Domestic Abuse Intervention Project 6 Hamline L.Rev.1983.247.
[3]McCaulcy J,KemDE,Kolodner K,et al.The“Battering Syndrome”: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pimary care internal medicine practic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5,(10) :37-46.
[4][美]莫妮卡.麥戈德里克.家譜圖評估與干預[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5-20.
[5]曹玉萍,張亞林,楊世昌.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及其相關因素的比較研究.中國臨床心理雜志,2008,(01) :28-30.
[6]柳娜.家庭暴力中嚴重軀體施暴行為的代際傳襲:從心理社會——精神病理遺傳學角度探討[D].2011.5.
[7][美]巴塞爾.范德考克.身體從未忘記——心理創傷療愈中的大腦、心智和身體.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