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全仁
摘 要: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既是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前提條件,又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要注重心理溝通的策略,掌握并靈活應用心理溝通的技巧,努力構建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師生;心理溝通;意義;有效手段;策略
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構建起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而這種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是靠師生之間良好的心理溝通而實現的。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粗淺地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意義
1.心理溝通是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前提條件
所謂的心理溝通是指師生之間在心理上相互容納,即理解對方、接受對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體地講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對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幫助,并且將其轉化為行動。因此,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前提就是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溝通。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溝通,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與學生以心換心,用微笑、真誠、鼓勵、信任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引發師生間心理的共鳴與互動,在師生間建立心靈的彩橋,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必然有利于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進而提升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提高教學效率。
2.心理溝通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對于學生在生活上的問題也不應忽視,在日常生活中應主動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所思所想。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真正明白學生需要什么,學生缺乏什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時,通過互相溝通,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老師,尊重老師的辛勤勞動,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傊?,只有幫助學生解決了自身問題,學生才會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不斷提升學習能力。
二、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溝通的策略
1.溝通需要教師做到多鼓勵、少批評、多賞識學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泵總€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想方設法去挖掘學生的優點,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在“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的心態中奮發圖強。相反,對于學生的缺點、錯誤,要寬容、理解,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的錯誤,允許學生犯錯誤,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決不允許諷刺、挖苦。相反,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認識到犯錯誤的根源,再從行動上加以改正,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時間和機會。同時,要堅持當眾表揚、個別批評的教育原則。這樣,既能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也能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使學生能揚長避短,樹立成功的信心。
2.溝通需要教師做到對學生有愛心,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愛優生并不難,難的是愛學困生。教師不但要愛教育、愛學校,也要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而親之、厭之,而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蓖瑫r對待學生也應做到獎懲分明,面對優秀生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否則,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優越感”,甚至瞧不起同學,無視老師的教育。對待學困生,既要及時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又要讓他們認識到犯錯的緣由。因此,不論學困生還是優秀生都一樣,該獎勵時就獎勵,該懲罰時就懲罰,這樣學生才會覺得教師公正沒有袒護誰,為師生的心理溝通掃除了障礙。
3.利用日記、周記等作業進行溝通的策略
現在很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都要求學生寫日記或周記,通過日記、周記來了解學生一周以來的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況,這是一種與學生溝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這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敏感性,能通過學生日記、周記中的文字,及時捕捉有用的信息,然后與學生進行必要的溝通。如,寫一段激勵性的話語;提幾條具體可行的建議或要求;說一些教師自己的心里話;撫慰一下學生受傷的心靈等。這樣做會拉近教師與學生心靈上的距離,同時對學生也是一種鞭策和幫助,這樣日記、周記就成為師生心理溝通的載體和主渠道了。當然,教師在評改其他作業時,不要僅僅滿足于對與錯,這樣作業本就可以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途徑。如,教師可在作業本上寫道“做得真好!”“繼續努力,加油!”“努力啊,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等,也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做好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而且還要在教育中加以運用,才能使學生從情感上體驗到教師既是他的良師益友,又是他生活中的父母,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姜智勇.心理溝通,打開學生緊閉的心門[J].華夏教師,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