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春花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參加工作六年,回首走過的路,有歡樂、有幸福,也有抱怨與心酸,但我從來不曾后悔。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心里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孩子們……在這六年教育生涯里,我一直在尋找,一直在學習,一直在實踐,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特別是對教師的全面發展及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全面發展教師先行
“師德師風”,從教育部到我們縣教育局每年都提。“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我非常認同,也一直在認真做。特別是我們農村老師,對學生的知識教育也要全面。雖然政府在農村教育中的投入逐漸加大,但現階段我們必須要面對客觀條件,這就要求我們懂得更多,給學生豐富各種知識。
第一年我在屏山中心小學任教一年級,一年級的學生好奇多問,對一切新鮮事物都非常感興趣。記得有一次下午,一群學生突然跑到我的辦公室,大聲喊道:老師,陳×吐血了。我一聽,嚇一跳,以為是學生打鬧發生了意外,趕緊跑到教室,原來只是虛驚一場,陳×同學的牙齒掉了在哭,嘴巴里流了血,這是正常的牙齒脫落。回辦公室后,我就想學生中肯定有很多人對牙齒相關知識不太懂,也比較好奇,而牙齒健康又非常重要。其實,說實話,我自己也不是很懂。于是,晚上我通過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準備了一節“走進你的牙齒,愛護你的牙齒”科普課。在課堂中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知道換了牙齒后,以后到老都不會自然換牙了,所以平時生活中要愛護牙齒,注意口腔衛生……
教師不應該僅僅只局限于對課本知識的傳授,還要根據他們的年齡、性格等特點,適當豐富相關生理、生活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同時知道更多的自然規律,培養更多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剛上崗的時候,我有很多不適應,遇到了很多問題。例如,為了能夠更了解學生,有時與學生走得過近,不利于組織教學。后來在前輩們的指導下,明白了師生關系要把握度,我們既要友善,也要嚴肅。在課后學生需要朋友談心時,老師是朋友,可以更好地走進孩子內心,了解他們的想法;在課堂學生接受知識時,我們是老師,高效組織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讓每個孩子能夠在課堂中接受知識,得到發展。這樣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我后來的教育教學開展得非常順利,特別是班主任工作,學生有生活苦惱、學習問題,都會來問我,我會及時發現問題學生,并及時引導。
三、構建有效的課堂學習
1.感知課本內容時需要安靜
學生匆匆閱讀完課本,教師馬上就讓學生說出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剛看完一道數學題目,教師馬上就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或讓學生寫出解法。試想,沒有經過深入的感悟、思考,學生對教學內容能做出正確的理解嗎?這樣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或解題能力嗎?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反而會使學生養成過于浮躁的心態,急于表現自己。課堂需要安靜,面對學習內容,只有靜靜地閱讀,靜靜地思考,才能走進內容,感知學習內容。
2.回答問題前需要安靜
當老師拋出問題后,別忙著“點將”,應該給學生留點思考的時間。學生還沒講完,思維出現暫時的空白點時,教師不要過于“熱情”,唯恐學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確,馬上補充或糾正答案。學生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和醞釀,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解題思路,才能有話可說,有觀點可講。
3.傾聽他人發言時需要安靜
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當一個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的注意力不全放在發言的同學身上,而是私下繼續自己的話題。激發學生主動發言、熱烈討論不難,難的是讓學生學會傾聽,傾聽是一種美德。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見解,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學會在靜靜的傾聽中理解和欣賞他人的不同見解,學會在相互交流與傾聽中拓寬自己的視野。
4.小組合作時需要安靜
教師提出問題后,馬上就讓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探究,小組間便頓時“熱鬧”起來,有的主講,有的應和,也有的趁機閑聊,不亦樂乎。合作交流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獨立探究為基礎,不能侵占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小組合作也需要個人獨立思考的空間,只有每個人有了自己的思考,合作才能多一些智慧和資源;只有經過沉靜的深思熟慮,討論才能深入,才能觸及本質。完美的課堂是“熱鬧”與“安靜”的和諧統一。在課堂教學中,“熱鬧”的學習氛圍要提倡,“安靜”的學習氛圍也要珍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很慶幸自己能進入教師行業,陪著孩子們一起成長。教師這個職業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萬人的愛戴,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同時深知一份信任,一份責任。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愿意在這條崇高的路上,不畏風雨,伴著孩子永遠前行。既然選擇了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參考文獻:
[1]毛景煥.論教育行動研究的功能[J].教育科學,2000(2).
[2]葉飛.教育智慧品性及其回歸[J].教育導刊,200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