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霞
在全社會共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文明禮儀教育已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文明禮儀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通過游戲、主題活動等形式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然而,怎樣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呢?我們應該運用哪些有效方法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一日生活中進行幼兒文明禮儀教育
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內容豐富,非常適合在一日生活(諸如學習、進餐、睡覺、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針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從細節入手,引導幼兒認識到規范的做法,并針對幼兒容易出現的不規范行為提出更加具體、細致的要求。我園本著立足生活、扎實踐行的原則,將幼兒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喝水時,引導孩子們排隊等候,等到前面一個小朋友裝好水離開的時候第二個再去,改變了以前喝水時混亂的局面。遇到小朋友過生日吃蛋糕,所有的小朋友都會主動向過生日的人送祝福,說些“謝謝你的蛋糕”之類的話。
二、在課堂活動中進行幼兒文明禮儀教育
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是教師有目的和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植根生活巧設課堂,適時地開設課堂進行集中教學,使生活和課堂有機融合,能將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積累的禮儀經驗進行及時整合、分享和提升;一些有較復雜動作要領的禮儀內容可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更快掌握,如正確吐痰、打噴嚏、遞接剪刀等內容;還能將一些離幼兒生活較遠的公共禮儀內容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直觀地了解。如中班開展“交通安全”主題活動,為讓幼兒了解乘坐公交車的正確言行,教師設計了“公共汽車上”教育活動,創設乘公交車去春游的場景和情節,幼兒通過角色扮演、行為回顧和討論,圖片梳理等方式明辨文明與不文明乘車行為的利與弊,強化幼兒文明意識和行為。
三、利用幼兒園環境進行幼兒文明禮儀教育
在幼兒園創設有秩序的、整潔的、和諧歡樂的班級教育環境,科學合理的生活制度以及人與人之間講文明禮儀,團結友愛的人文環境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條件。如,在教室里張貼了許多文明禮貌用語的卡片,如“請”“你好”“早上好”“再見”“對不起”“沒關系”“謝謝你”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孩子們學習,每天念一念,并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并及時表揚在文明禮貌方面做得好的小朋友。
四、利用游戲活動進行幼兒文明禮儀教育
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游戲有其巨大的教育價值。兒童首先是由游戲來認識世界的。”正是由于游戲在幼兒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我通過游戲過程中角色的扮演,對幼兒進行了直觀、生動的教育,實現文明禮貌教育的目的。如,我設計了“讓座”“老奶奶摔倒了”“教室里的不文明行為”“講文明守秩序”等多種游戲向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讓孩子們正確分辨文明行為和不文明行為,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受到教育。
五、家園同步共同促進幼兒文明禮儀教育
開展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僅僅依靠幼兒園的禮儀教育遠遠不夠,幼兒禮儀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合作,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堅持教育的一致性原則。因此,教師要開展家長工作,引導家長成為合作伙伴,形成家園同步教育合力,讓幼兒在家和在園都有人監督和管理,提高幼兒生活禮儀養成的效率,促進幼兒禮儀品質的形成。
在家園聯系欄里,為家長經常提供一些文明禮貌教育的方式方法,爭取家長的支持,共同對孩子進行教育。每天我會向家長了解或問孩子在家里表現好不好,在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說話時是否用了文明禮貌用語,如請爺爺吃水果時是否用了“請”字,媽媽幫孩子洗衣服是否對媽媽說了“謝謝”……由于家長的配合,文明禮儀教育已經深入到孩子的心里,效果顯著。在家長會上向家長宣傳禮儀知識,多利用校訊通短信平臺、宣傳欄,發送文明禮儀知識的內容。禮儀教育開展一段時間以來,幼兒的文明禮儀素養漸漸提高,良好的行為習慣漸漸養成,我們和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細心教育孩子、觀察孩子,讓孩子做一個知禮、懂禮的人。
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正因此,我園數年如一日地認真開展著幼兒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不僅使我園教師在探索素質教育的道路上又邁開了堅實有力的一步,還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今后,我們將繼續認真開展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使文明禮儀之花更長久、更嬌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