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菲
【摘 要】 民事訴訟法是法學的核心之一,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踐意義。在我國特別是西部社會實踐活動的短板不能幫助我們反思現行民事訴訟法的缺陷。為了實現秩序、公平、正義和自由的目標,民事訴訟法學應開展多元化的研究達到相應目的。
【關鍵詞】 民事訴訟法學 突出規范分析 開展多樣化研究
1 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發展及其不足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發展過程中,民事訴訟法學經歷了三次立法與修法,得到了較大的完善與發展,不僅解決了許多現實問題,也對我國的司法體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且還促進了訴訟管理的傳播,普及法律常識的同時提升了全民司法能力。另外,民事訴訟法學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得到了廣泛地關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的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更是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以中國民事訴訟法學六十年作為主題開展了相關的研討會。這是當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發展情況。目前來說,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學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主要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存在困難。當前,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學存在著嚴重的單向化、平面化,整體上處于粗放型的發展狀態,民事訴訟法學的嚴謹程度不能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在民事訴訟法學的實踐上存在難以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對現實問題進行理論總結等的情況,這些都體現了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理論沒有與現實接軌,實踐性不強。第二個方面是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學的功能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在我國的法律體系發展中,民事訴訟法學作為其中重要的內容,但是對于其發展改革卻沒有發揮出該有的功能影響,也沒有為我國法學知識貢獻提供該有的力量,在解決現實問題上,指導性有待增強,實用性也有待發展。
2 民事訴訟法分析
2.1訴訟模式
在我國民事訴訟應采取何種模式的問題,一些學者提出了在我國的民事訴訟模式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民事訴訟的訴訟模式,即約束性辯論原則、處分原則、權力制約原則為基礎,輔之以合理的解釋權制度。最近幾年我國民事訴訟的,模式在改革目標的理論上出現一些錯誤的認識,主要是對當事人訴訟模式的使用范圍的混淆、對協動主義輔助性的錯誤理解、補充等特性。
從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條語義的角度對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其核心原則和理念要求結合在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制度已基本在我國建立起來,但仍應注意條文語義和實踐之間的規定仍有相當距離。有學者指出,中國的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從職權干預型轉變為當事人主導的訴訟模式。作為當事人主義建設的兩大支柱,辯論和處分原則奠定了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其核心精神是界定各方的分配與民事訴訟中的法院實現當事人權利的制約司法權。從我國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來看,雖然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權力制約仍然不足。
2.2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理論探討
有的專家學者提出《解釋》是第一次將三個要素作為我國民事糾紛重復起訴的識別要素,主要包括當事人、訴訟標的、訴訟請求。但由于我國由于歷史的原因,大陸法系國家的訴訟和索賠主體不遵循傳統的一致性,實體法保持兩者間保持一致性,所以重復追訴的識別對訴訟和識別作為并列的識別要素,很容易導致理解和應用程序的混亂。
有的專家學者還提出了對于訴的統一性的辨別,《解釋》第247條分別在第1款設定了3項并列條件。要想構成重復起訴應同時具備這些條件。其中第2項和第3項分別是訴訟標的相同和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后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只從文義解釋來看,可將訴訟請求和訴訟標的視作并列的兩項條件,在一定程度上認為這兩相訴訟請求又不相同。在《解釋》中認為訴訟標的是法院判斷和審理的對象,并覺得舊實體法更符合我國的現有國情。所以可將其界定為原告在訴訟上所為一定具體實體法之權利主張;訴訟標的具體聲明是訴訟請求的基礎,是訴訟請求的上位概念。這和二次元理論認為的訴訟請求是訴訟標的上位概念的理解向反。
2.3電子訴訟
有學者提出,互聯網正在塑造著新型法院與訴訟制度,審判也正在被重新定義。以法院信息化建設為外在形式的內部電子法院構建,是外部電子法院的準備階段,后者以訴訟公共服務為目標,以當事人為中心。電子訴訟的功能不僅在于提高訴訟效率,更在于整合法院審判資源,通過電子法律交往促進當事人與法院之間形成協同型訴訟文化。電子法院與電子訴訟的制度構建,要在策略上考慮訴訟原則即訴訟結構的許可限度,以及不同訴訟主體的責任,不同訴訟階段與訴訟權利的適應性。有學者提出,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發展,將現代信息通訊技術應用于民事訴訟的電子訴訟已經成為世界潮流,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已經進行并將繼續進行各種不同形式的電子訴訟。電子訴訟的推行,對傳統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程序運行甚至訴訟場所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電子訴訟的推行需要立法予以認可和規范,我國應該通過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方式,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電子訴訟行為、電子送達、庭審的電子化、證人與鑒定人通過視頻等方式作證、案卷的電子化等電子訴訟內容進行全面規范。
3 結語
民事訴訟法學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亦是我國法律體系發展中的不足。所以要想實現我國法律現代化,必須要從民事訴訟法學做起,認清民事訴訟法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性的促進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現代化轉向,這促進對于民事訴訟法學發展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的法律體系發展也有重要作用。實現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現代化轉向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法學研究者以及普通群眾的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 張衛平.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J].法商研究,2016,33(02):3-16.
[2] 張衛平.對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索[J].清華法學,2014,8(02):5-34.
[3] 湯維建.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現代化轉向[J].清華法學,2013,7(05):143-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