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彰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先進技術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也得到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我國糧食倉儲工作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糧食倉儲的質量與安全。本文重點探討物聯網及“互聯網+”在糧食倉儲中的運用問題。
關鍵詞:物聯網;互聯網+;糧食倉儲
中圖分類號:S3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3-0017-02
物聯網技術是全球范圍內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技術,21世紀初,我國政府開始高度重視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并出臺一系列相關產業規劃與扶持政策,物聯網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物聯網理念最初以RFID/EPC技術為基礎,后又借助網絡技術、感知技術等得以完善與提升。物流業被譽為最具生命力的行業之一,而倉儲業在物流行業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物聯網技術在倉儲中的應用也不斷被創新。
1 物聯網相關概述
物聯網,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指“物與物相連接的互聯網”,就是借助互聯網,利用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將物與物結合到一起,最終構成一個網絡。具體來說,物聯網有兩層含義:首先,物聯網以互聯網為基礎與核心,是互聯網的拓展與延伸;其次,物聯網的用戶端不僅指個人,還可指物品。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得到深入發展,物聯網在糧食倉儲中的應用也逐漸趨于穩定,比如已應用多年的多種子系統終端、機械通風、代農儲糧、糧情檢測等。
2 現階段,糧食倉儲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第一大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農業的發展,我國糧食規模與產量數值日益龐大,這也對糧食倉儲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糧食倉儲安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首先,糧食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的建立,大大提高了開展糧食總量與類型等數據搜集、分析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有利于提高糧食倉儲管理質量;其次,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完善的糧食物聯網應用系統方案,讓人們能根據相關信息來掌握糧食品質問題,有效提高了糧食管理效果[2]。但在現階段,我國糧食倉儲管理中仍然暴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糧倉監控系統無法滿足現代化需求,出現了數據監測系統統計不精準、抗干擾能力差,以及監測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技能差、職業素養不強等一系列問題[3];其次,現階段糧食倉儲信息化水平不高,而糧食倉儲對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數字糧庫技術”的要求較高。因此急需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糧庫智能管理系統,有效提高監管強度,提高糧倉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與自動化水平,提高糧食倉儲質量、安全,從而落實國家糧食保障與供給戰略。
3 物聯網應用的國內外實例
國內方面:海爾集團在我國首個嘗試利用RFID技術,如今,海爾集團已成功建立兩個全自動化物流中心,利用RFID技術成功減少了90%的滯留物資,節省了63%的庫存資金,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其次,四川億達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物聯網技術、倉儲物流信息技術推出互聯網倉儲綜合服務平臺——物聯網云倉,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涵蓋了“倉庫租賃、數字倉管、共同倉配、云倉技術、設備商城、金融保險”的六大核心服務,目前,物聯云倉在線面積突破1億大關,倉庫園區突破3300個,倉儲服務需求規模突破1000m2。
國外方面:沃爾瑪作為北美AutoID中心與EPC global Inc的參與者之一,如今,沃爾瑪在12個RFID試點商店與12個不使用RFID的商店進行試驗對比后發現,應用RFID的商店缺貨率為16%,比應用傳統條碼電子標簽技術的產品補給商品快三倍,自動補給讓庫存降低;另外,德國METRO集團作為德國最大的零售連鎖店,自2003年起開始建立基于RFID技術的“未來商店”應用程序,如今已經拓展應用到100多家供應商約250家店鋪,范圍從供應商交貨,擴展到整個銷售過程,以及商店貨架上的商品。
4 物聯網技術在糧食倉儲方面的具體應用
4.1 采購環節
在糧食的采購環節,可結合“互聯網+”技術、物聯網中的傳感技術和GPS技術,對提高糧食采購環節的信息透明度、客觀性有極強的促進作用。實際運行中,人們可利用這些技術來實時掌握糧食的采購、運輸進度,掌握相關真實信息,如采購糧食的種類與品質、配送進度、運輸車位置等,從而根據現實情況,作相關調整。因此在糧食的采購運輸過程中應用物聯網與“互聯網+”技術,有利于提高各環節可視化程度,提高糧食運輸及倉儲安全性。
4.2 檢測方面
現階段,為提高糧食檢測質量,技術人員利用物聯網、“互聯網+”技術來建立智能、科學的原糧質量檢測系統,可細分為三大模塊:
(1)數據庫模塊,主要是存儲糧食質量檢測方面的數據。對于原糧質量檢測體系,每次原糧檢測的結果都會被該數據庫收錄,旨在為工作人員提供客觀、準確的數據信息資料;(2)接口模塊。設計接口的目的是為檢測模塊傳送信息,便于公司隨時進行檢測業務,接口把公司要檢測的糧食及其相關訊息傳送至檢測模塊,相關訊息亦由接口模塊反饋至公司;(3)檢測模塊。檢測模塊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發揮其分析檢測功能。詳細點說,就是利用接口模塊掌握需檢測的糧食信息資料之后,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比較相關數據信息,最終獲得最為準確及客觀的結果。
4.3 儲存(稱重、通風)方面
在糧食儲存上,物聯網的技術優勢常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在糧食的稱重管理上,由于糧倉中往往長期儲放著糧食,物聯網技術能將這些糧食類型、數量等紙質存放的信息轉化為電子化、智能化的信息,有效提高信息保存質量的同時,倉管人員還能輕松地查詢到并統計得出糧食重量信息。一定程度上,物聯網技術能大大提升我國糧食儲存工作質量與效率,降低潛在問題發生風險;其次,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對于糧倉中濕度與溫度的控制大有好處,傳統糧食管理過程中,糧倉中一旦濕度、溫度不合理,就會發生糧食生蟲,甚至腐爛,從而給企業、社會以及國家帶來大量損失[4]。新形勢下,在糧食倉儲管理過程中,發揮“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優勢,能有效控制糧倉的濕度與溫度,建立倉內濕度、溫度變化預警系統[5]。但是,倉管人員必須綜合參考傳統管理經驗,科學設置預警系統中濕度、溫度變化范圍。在濕度與溫度系數超出合理范圍時,自動向監控中心發出示警信號,最終提高糧食倉儲質量與安全[6]。
4.4 追溯方面
將“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糧食品質的追溯工作中,意義重大,建立完善的糧食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就尤為重要。平臺要包括以下幾大功能[7-8]:
(1)庫存量查詢功能,管理員可通過這一平臺來查詢現階段庫存中糧食的數量、種類信息;(2)糧食收購企業信息查詢功能,一旦我們對某一種類的糧食質量心存疑問時,就可通過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來獲取糧食的來源,如,收購企業、售糧農戶等相關信息。
5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在糧食倉儲中的廣泛應用,讓我國糧食倉儲產業朝著智能化、規范化、安全化方向發展,并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由此可見,先進科技的應用不僅提升了糧食倉儲工作的安全性、可持續性,還有利于社會的科學發展和長遠發展。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技術的更新與推廣應用,為我國糧食倉儲產業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佚名.中國奇跡:以不足10%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J].中國瓜菜,2009,(6):53.
[2]秦中春.我國新型糧食儲備體系的主要特點[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09,(11):14-15.
[3]方榮肖.無線糧倉糧情測控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太原理工大學,2007.
[4]廖惜春.基于AT89C52的溫濕度智能監控系統的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2003,(10):7-9.
[5]來清民.基于CAN總線的多功能大型糧倉遠程監測系統[J].微計算機信息,2005,(7):51-52.
[6]譚乃厚.基于ZigBee與嵌入式Web的糧庫溫濕度監測系統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
[7]喬瑞林,李永平,王艷芳.糧食儲存品質監測系統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09,(14):51-53.
[8]李兆坤.基于CAN總線和組態王的糧庫監控系統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