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鵬潔
藝術教育「統整課程」初步探析
陶鵬潔
隨著臺灣九年一貫課程的提出,「統整課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成為了學校課程改革的核心,而在藝術與人文學科中,也是課程研習的重點。
統整課程 學校課程改革 藝術
「課程統整」是指一種課程設計的型態。此種課程設計型態是將相關的知識、經驗組織起來,使各部分的知識、經驗緊密連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學到知識的意義,達到更加的學習效果,更容易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適應社會生活(教育部,2000)。而早在1989和1977年Jacobs和Beane都有說到課程統整是一種課程設計的方式,不考慮學科的界限,教師與學生共同界定重要的問題和爭論,進行課程組織。(Beane,1997)也強調:經由課程設計的統整,達成知識、經驗和社會的統整。即運用「統整課程」的模式試圖取消學科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學科之間找到聯系。「統整課程」強調將知識應用到具有個人意義與社會意義的問題和關系上,在這些問題的脈絡中,知識被重新定位,學科領域的界限被消除,知識的范圍和順序依師生合作擬定的主題和問題而定(歐用生,2000)。課程就是連接,統整即建立連接、聯系、關聯、并進而完整化或更新;如果以通整課程為一種動態、運作或行動,則通整課程可以說是這種動態、運作或行動所呈現的各種結構、層次或圖形(黃譯瑩,1998)。
教育部在2000年的課程統整手冊中提出:(1)以科目或領域為范圍的思考方式,主要是從各科或領域中找出相似的主題內容進行統整。(2)跳脫科目或領域的思考方式,超學科式的統整。其中以科目或領域為范圍的思考方式分為四種:①單一科式的統整,即在每個科目或領域中規劃主題,選擇學習內容、或調整授課順序,將類似的教材集中教學。②平行學科式的統整,即以某些共同的主題來安排各科目或領域學習內容;或以某一科或領域為主,其他科目或領域安排相關之學習內容。③跨學科式的統整,即在各科中,有時會蘊含著某些共同的知識內容,以這些知識內容為主軸,將課科或領域的學習加以整合。④科技融合式的統整,即在主題出現后,再思考各科或領域可以教些什么,各活動的順序安排完全以主題為主;跳脫科目或領域的思考方式,超學科式的統整。則是依照主題所需設計教學活動,不考慮哪些教學活動屬于哪些科目,或哪些科目須設計怎樣的主題。

關于統整性課程的模式,國內、外學者還提出了各種課程統整的模式,如下:
(1)黃譯瑩:提出學科統整課程、己課統整課程、己我統整課程、己世統整課程。
(2)周淑卿:提出課程統整的方式有六:
①不同學科因重疊的內容而連結。
②引入不同學科概念來介紹同一主題。
③接數個學科融合為新的學習整體。
④以某個主題為核心,擷取各科材料。
⑤以某些知識與能力貫串各學科。
⑥完全以生活經驗設計課程,無視學科知識系統。
(3)林怡秀:歸納的六類模式為單一學科、多元學科、科技整合、超學科主題式、超學科領域分析式、學生自主。
(4)Fogarty:十種統整模式。
①在單一學科中的統整

1)分立式:如同潛望鏡,只有一個方向、單一觀點及專注于單一學科。
2)聯立式:如同觀劇用小型雙眼望鏡,重視每一學科的細部,亦即關注其精細處和內部連貫性。
3)窠巢式:如同3D立體眼鏡,將單一現象、主題單元多面化。
②兩個以上學科間的統整

4)并列式:如同眼鏡,藉由廣泛的相關的概念,建構出不同教材架構。
5)共有式:如同雙眼望遠鏡,二個學科同時分享其概念與技能上重疊的部分。
6)張網式:如同伸縮望眼鏡,將各個觀點當成一主題,再以蜘蛛網式聯結不同的要素。
7)線串式:如同放大鏡,透過再了解課程方式充實課程內容。
8)整合式:如同萬花筒,利用每一學科的基本要素形成新的型態與設計。
③學習者本身或學習者之間的統整

9)沈浸式:如同顯微鏡,允許微觀解釋個人觀點,所有內容均以興趣和專長為前 提。
10)網絡式:如同稜鏡,指多面向的觀點。
(1)Efland(1995)提出了“格子式課程”(Lattice Curriculum)。

1 Art Studio(藝術創作)
1/2 Studio with Criticism(創作和批評)
2 Art Criticism(藝術批評)
2/3 Criticism with History(批評和歷史)
3 Art History(藝術史)
3/4 History with aesthetics(歷史和美學)
4 Aesthetics(美學)
1/3 Studio with History(創作和歷史)
1/4 Studio with Aesthetics(創作和美學)
(2)美國學者Krug和Cohen-Evron從美術教育的立場具體的提出四種課程統整的立場與做法:①將藝術作為其他學科的資源(Using the Arts as Resources for Other Disciplines):運用藝術為資源來說明多樣的知識形式、澄清特殊科目問題、并且加強某些技術;②經由藝術擴大課程統整的軸心(Enlarging Organizing Centers through the Arts):建構課程使用合作模式擴大范圍并且加深一種最初思想與主題的寬度;③經由藝術詮釋題材、觀念或主 題(Interpreting Subjects,Ideas,or Themes through the Arts):這種跨學科形式實行結合不同方式,透過多樣鏡頭提供借由多種學科去理解并且思考關于概念和思想;④了解以生活為中心的議題(Understanding Life-centered Issues):生活為中心的研究門徑對于課程組織傾注藝術于其他科目領域指引關于個人和社會相關思想、議題或問題調查(Krug & Cohen-Evron,2000,265-271)。
課程統整是九年一貫倡導的課程組織方式,其功能和模式雖然層出不窮,但是都是大同小異,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在各自的學科中如何有效的運用課程統整模式,而藝術作為統整課程核心的核心,應該怎樣去加強連接?
[1]湯志龍.教育概論[М].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統整課程」:理論篇[Z].教育部,2000.
[3]歐用生.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J].教育研究信息,1999,7(1):22~32.
[4]黃譯瑩.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J].人文及社會科學,1998,8(4).
[5]周淑卿.論九年一貫的統整問題[М].臺北:揚智文化,1999.
[6]Вeane J.curriculum integtation and the disciрlines of knowledge[J].Рhi Delta Kaррan,1995,76(8):616~622.
[7]Efland a.D.Тhe sрiral and the lattice:changes in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у with imрlications for art Education[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1995,36(3):134~153.
[8]Jocabs.Interdisciрlinarу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рlementation[c].Va:aScD.1989.
[9]Krug D.,cohen-Evron N.curriculum integration рositions and рractices in art education[J].Studies in art Education,2000,41(3):258~275.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
陶鵬潔(1993-),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美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