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杰 張浩
承德市推行“互聯網+智慧醫保”實施途徑研究
薛杰1張浩2
承德市醫療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全市參保人數達到43.6萬人。積極推進“互聯網+智慧醫保”,已成為新形勢下醫保管理服務的一個緊迫課題。借助互聯網等媒體,探索“智慧醫保”的工作模式,建設“智慧醫保”平臺,推進承德“智慧醫保”發展,最終提升全市健康水平。
醫療保障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直致力于醫保制度的改革。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對轉變醫保管理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積極推進“互聯網+智慧醫保”利民服務,已成為新形勢下醫療保險管理服務的一個緊迫課題。
自2000年承德市醫保中心成立以來,服務對象由最初的5萬人發展到今天的43.6萬人,現參保率已達到95%以上。從2013年起,我市就積極謀劃醫保市級統籌信息系統建設;2015年1月,市級統籌信息系統正式啟用;2016年,我市全面推進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2017年,我市作為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城市,積極完成參保地和就醫地的系統測試,目前平臺已經正式開通。
建立統一的交互式服務管理平臺
建設市級統一的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全市范圍內參保人信息共享,有利于醫保業務的規范運行和精細管理,有利于構建職工、城鄉居民一體化醫保體系,也有利于提升市級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市級信息化均衡發展。
整合現有信息化系統
推動已有信息系統整合,加強業務協同。按照標準統一、資源共享、服務延伸的要求,突破橫亙于不兼容應用或數據庫之間的障礙,把各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通過平臺化的技術連成一體,使之成為一個功能更強大的整體系統;:
通過多種終端形式實現“網廳一體”
依托“互聯網+”,通過發揮新媒體平臺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搭建微信公眾號、醫保網站、電視機頂盒應用“三位一體”線上聯絡平臺,使線上大廳可實現服務窗口的全部功能,參保群眾的辦事效率將進一步提高,服務體驗將進一步改善。
1.:政策難題目前,醫保信息化體制尚處于改革階段,政策不斷調整,覆蓋人群不斷擴大,各項制度也在逐漸完善。一些管理模式、業務流程、組織機構的變化在所難免,這必然對智慧醫保系統的可改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2.:技術難題智慧醫保系統中人事資料數據庫龐大,操作上也要求較強的交互性,建設維護過程中需要把風險降到最低。系統發展有著前臺使用越來越方便、后臺技術越來越復雜的特點。應用的難度降低了,建設和運維的難度卻顯著提高。
3.:人員難題目前大多數醫保信息部門缺少專業性人才,工作人員缺少專業知識,思想意識不能與時俱進。醫保工作人員中普通操作型人員較多,系統開發維護的復合型人才比較匱乏,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智慧醫保的進程。
4.:難題解決方案
政策方面:我國已經具備將現行的三大醫療保險制度“合三為一”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建立統一的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對于克服現行三大醫保制度日漸顯現的各種弊端,保障城鄉居民身體健康、促進醫保事業的信息化發展十分重要。
技術方面:首先,要選擇具有相當技術實力與人才經驗的軟件供應商作為合作伙伴;其次,軟件開發要具有很強的可擴展性。同時,醫保經辦機構需要建立自有的信息化綜合管理機構,以保障系統能夠正常運轉。
人員方面:一是與各大專院校合作,建立醫療保險相關專業,保證學生數量跟上、質量吻合;二是從單位內部選拔具有計算機基礎的管理人員,組建信息化團隊,切實擔負起信息化建設的規劃與管理。
1.:通過監管模塊有效控制基金使用
通過建立多維研判系統,快速便捷地識別和智能審核,實現對浪費、濫用、欺詐醫保基金行為的篩查和監控,推動醫保監管方式由事后稽查向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的轉型升級,確保醫保基金安全,提升醫保基金利用效率。
2.:變管理為服務,方便參保人
通過互聯網+智慧醫保的資源、平臺,打破了只能在線下進行醫保繳費、支付的單一方式,縮短了辦事、就醫時間,實現“群眾跑路”向“信息跑路”的轉變,既能提升參保人就醫體驗,也提升了對醫保中心、醫院的滿意度。
3.: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分級診療
依托“互聯網+”,推進診療服務扁平化,進一步開展網上診療實踐,讓更多老百姓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診療。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延長醫療服務半徑,將病人留在基層。讓患者流動起來,到更合適的醫療機構接受服務。
可以預見,“互聯網+智慧醫保”:平臺系統的價值和潛力是巨大的,加快“智慧醫保”平臺建設,不僅關系到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更關系到每一位參保群眾的切身利益。從大醫改的視野來看,平臺找到了我國醫療市場的痛點,抓住了深化醫改的突破口,也為完善我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探索出一條可行路徑。
河北省承德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我市推行“互聯網+智慧醫保”實施途徑研究》(20171001)
1.承德市醫療保險基金管理結算中心;2.承德廣通信息網絡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