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薇
審美教育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方法
胡曉薇
我國當前階段在不斷地推進著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漢語言文學是素質教育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提升,更加能讓學生審美素養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對審美教育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審美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在高職的教育體系當中漢語言文學是基礎課程。在進行漢語言的文學當中積極的融入審美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將能產生有效的保障,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文學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對學生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有所保障,因此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下面將對審美教育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方法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教學觀念落后。教育是隨著時代變化而逐漸發生變化的,但是當前階段在高職的教學當中教師對于教學觀念卻一直沒有改變,仍然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學當中教師普遍看重學生的知識性培養,對于學生的實際能力和運用發展等方面卻不是很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同時也將影響到未來學生的社會工作。
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明確的要求教學中需要將學生放在一個主體位置上去。但高職的漢語言文學當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在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的實現多樣化,但是學生仍然是被動的聽課者。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興趣難以得到提升,更加對于文學作品難以進行鑒賞,對審美能力的發展產生了限制性的影響。
教學難以突出重點。現代教育當中多媒體已經被教師所廣泛運用,在實際的應用當中有利也有弊。很多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經常會利用多媒體來展示教學效果,會利用多種多樣和豐富的資料進行教學拓展。這樣的方式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但也會導致整個課堂教學顯得雜亂無章,嚴重地偏離了教學內容和目標,導致教學效率受到了影響。
深入挖掘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起深入的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于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從而達到提升審美能力的目的。(蘇其飛.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及教學改革[J].中國高新區,2017,(19):152—156.)高職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的關系,他們普遍求知欲是比較強的,對此教師需要充分地利用起這一點,挖掘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將文學作品當中的思想情感作為主要脈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再來引導學生對教學當中的文學作品內涵進行藝術分析,促使學生能對文學作品當中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多的理解,也能形成自我感受。這樣的方式將有利于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養得到提升,也能更進一步的展現出漢語言文學當中的魅力,從而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漢語言文學知識。
豐富教學形式。當前階段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導致學生興趣不高,對于審美素質的培養也難以產生效果。對此作為教師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一定要積極的豐富教學形式,促使教學目標能夠順利的完成。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文學作品電影等形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文學作品當中所包含的內容。(許流雨.審美教育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滲透 [J].現代交際,2017,(20):21—25.)然后教師可以因到學生來寫一下觀后感,有效引導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增強學生文學素養。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例如詩歌表演或者是小組之間的交流,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文學作品當中的情感主線,讓學生能夠對文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充分地參與到教學實踐環節當中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深入探究作品當中的內涵。漢語言文學作品當中基本上都是包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因此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來理解這部分情感所在,幫助學生攝入的分析文學作品的內涵,從而引導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讓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并真正的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所感和所想,從而得到藝術熏陶,達到審美素質的提升。對此在教學當中教師就需要對文學作品當中所蘊含的內涵進行深入探究,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追求現實生活當中更高層次的美。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的利用單篇教學所無法實現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優勢,來對作品當中的風格特點進行描述,幫助學生逐漸的形成審美心理,促使學生能得到正確的審美思想和情趣的提升,為自身的審美素質發展奠定基礎。
合理利用審美因素。教師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當中,需要將作品進行充分的解讀,將文學作品當中所含有的意境和價值觀念傳授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作品當中的魅力所在。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來對作品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對當中的審美因素進行合理的利用,達到對作品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張寶月.漢語言文學學習的重要性及方法[J].科技展望,2017,(29):88—90.)這樣的形勢下能夠讓學生對文學作品理解的同時也達到審美和感知能力的培養。此外,好的文學作品當中都包含著很高的審美價值。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可以多選擇一些內容豐富、語境優美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品讀,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一段進行深讀,從而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達到教學效率和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目的。
漢語言文學當中的審美教育滲透,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當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內容來采取必要的教學手段,改進教學內容和模式,從而讓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得到更深入的理解,逐漸地提升審美素質和能力。
四平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