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爽,于桂麗
(1.濟南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天津 300072;四川李白研究會,四川 江由 621700;2.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北京 100089)
李白與哈菲茲“酒詩藝術”之比較研究
侯延爽1,于桂麗2
(1.濟南大學音樂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天津 300072;四川李白研究會,四川 江由 621700;2.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北京 100089)
距今三四千年前,位于亞洲的東部和中部冉冉升起兩大文明古國——中國與波斯(今伊朗)。兩個國家經濟發達,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其中“詩歌”是兩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特色。李白與哈菲茲分別作為中國和伊朗詩歌文化的代表人物,備受兩國乃至世界的認同與推崇。本文的“酒詩”指的就是李白與哈菲茲寫酒之詩。筆者對李白與哈菲茲“酒詩”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從“酒詩”的藝術風格、“酒詩”的音樂特性出發,對比李白與哈菲茲“酒詩藝術”的異同之處,進而剖析中國和伊朗詩歌相融相生的歷史淵源,印證“一帶一路”上詩歌文化交流的歷史印記,勾勒出中國與伊朗詩歌文化未來發展的圖景。
李白;哈菲茲;酒詩
項目來源: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中國盛唐詩樂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15CWYZ33);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項目“李白‘詩與樂’研究:存在的問題及突破的路徑”(項目編號:LB16-01)。
2017年5月初,我在中央音樂學院參加“一帶一路”世界音樂教育聯盟大會的時候,偶遇30年前的同學、好友——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的波斯語系創始人于桂麗博士。在觀看中亞、西亞古詩詞音樂會的三天時間中,我們不斷地被感動著、興奮著。意猶未盡之余,我們干脆擇一雅境,她吟著伊朗詩人哈菲茲的詩句,我誦著中國詩仙李白的名篇,盡情抒發靈魂的原始本真。突然間我們驚訝與感動,原因在于,雖然李白和哈菲茲來自亞洲不同國度,生活年代相隔幾百年,但是二人的性格,所選的詩歌主題、詩歌所體現的浪漫主義精神、風格、情調及詩歌的音樂特性都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二人芬芳各異又殊途同歸,好似生活在同一地界的孿生兄弟。李白和哈菲茲在詩壇的影響力自不用說,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熱愛飲酒,“酒”是二人詩歌創作的主旋律之一,浸潤著他們對世事、對人生的徹悟感嘆。于是我和于博士決定以李白與哈菲茲的“酒詩”作為切入點,梳理現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二人“酒詩”的創作背景、“酒詩”的藝術風格以及“酒詩”音樂特性的共性與差異。最終的目的是透過李白與哈菲茲的“酒詩”,了解“一帶一路”上中國與伊朗的詩歌文化脈絡,清晰地定位我們民族的詩歌精髓。
本文的“酒詩”是指李白與哈菲茲撰寫的有關酒的詩歌,兩位詩人以酒為題材和內容創作了大量詩歌。這些詩歌中有對詩人心情的描述,有對詩人政治理想的闡發,有對詩人宗教信仰的詮釋等,透過兩位詩人所寫的“酒詩”,我們可以洞悉詩人創作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特征等。寫作之初,我與于博士分別在李白和哈菲茲的故鄉生活數年,積累了大量的親身經驗,拜訪了研究李白和哈菲茲的諸位專家,也梳理了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深入中伊兩國詩詞文化交流的淵源,進而總結出我們自己的領悟。
筆者翻閱了李白近千首詩歌,詩題中出現“酒”“飲酒”“酌”“醉”等與酒相關的詩歌共243篇,占到李白詩歌的1/4左右。像《將進酒》《月下獨酌》等詩歌描寫了李白豐富的人生情懷。哈菲茲的詩歌中描寫的主要內容就是“酒”和“美女”。盡管伊朗的宗教不允許信徒們飲酒,但是哈菲茲卻打破這種界限,他把“酒”作為一種接近真主的媒介,通過“酒詩”表達哈菲茲清醒的思想和感恩的情懷。
目前,國內外對李白與哈菲茲研究的成果豐碩,對兩位詩人“酒詩”的研究也很多。其一,中國學者對李白“酒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酒的精神、酒的審美等方面,如羅田的《酒的精神與詩仙李白》、單永軍的《李白酒詩的審美精神》等;對哈菲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酒”的神學內涵方面,如穆宏燕《波斯蘇菲情詩審美論》、管三元《哈菲茲抒情詩的創作個性》等。其二,伊朗當代研究哈菲茲的權威學者是哈提波拉巴(Hatibrahbar),他出版的那本《哈菲茲詩集》廣受伊朗老百姓喜愛,并且成為伊朗高等院校文學教科書。還有古拉姆侯賽因扎德的《哈菲茲詩歌中的兩個世界》,阿拉維穆噶達姆的《哈菲茲詩歌從古蘭經中汲取養分》等,都是伊朗研究哈菲茲的經典之作。
從以上的梳理中發現,李白和哈菲茲都來自于亞洲的文明古國,兩個人都是很有個性的抒情詩人,他們詩歌的審美精神令人敬佩。在已有的成果中,在兩位詩人的詩歌中,看到兩位詩人有著很多相同的個性,尤其是他們都鐘情于“美酒”,他們寫了大量的飲酒詩歌??上У氖牵侥壳盀橹?,尚未發現把李白和哈菲茲的“酒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的文章。本文擬從李白與哈菲茲“酒詩”的藝術風格、“酒詩”音樂特性等方面,對兩位浪漫抒情詩人進行對比研究,意在找出“酒詩”的共性,挖掘兩位詩人通過酒的意象所傳達的共性之美之所在。
李白和哈菲茲都是抒情詩人的代表,哈菲茲留給世人近700首的詩歌中,抒情詩有近600首,他賦予抒情詩旺盛的生命力,使抒情詩的風格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雖然,李白抒情詩的數量沒有確切統計數據,但從世人對李白“詩仙”的稱呼上,從李白詩歌的表現形式看,他的詩歌應該是中國文學史上抒情詩歌的巔峰之作。盡管二人都是以抒情詩歌為主,但他們的“酒詩”還是有著自身內在的獨特屬性。
1.李白與哈菲茲“酒詩”的藝術表述方式
李白的“酒詩”表達方式千變萬化,哈菲茲的“酒詩”表達形式有定法可循。
李白的性格豪放不羈, 他很少按照常規的律詩要求進行“酒詩”的創作,其作品中律詩數量十分有限,反律的現象非常普遍。李白最喜創作樂府詩和古體詩,因為它們的句式不像律詩絕句那樣結構整齊,篇幅上也長短皆可。李白的作品中樂府詩數量極多,成就也最大。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李白的樂府詩都被原題和原辭所限制,但是他在韻律、情境、節奏等方面都有所創新,特別是在節奏方面,他按照內心情緒的需要來準確安排節奏,構思新穎,非常符合詩歌的審美標準。 如《將進酒》,開頭用三言總領,七言銜接,七言又是運用四三的節奏方式,與開頭的三言前后呼應,總體給人一種氣勢宏偉以及豪邁雄壯的感覺,之后接連若干個七言句,使全文節奏感強烈,準確表達出情感,最后用三五七言結合的方式,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感強,這種句式變化的節奏與其他樂府詩無法相提并論。[1]縱觀李白的“酒詩”,看似外表無序,內核卻被宇宙萬物的共同體“節奏”貫穿始終。李白酒詩的節奏,緊緊抓住了人的藝術情懷,使讀者心馳神蕩。
哈菲茲的“酒詩”基本沿用了“嘎澤爾”體?!案聺蔂枴睆陌⒗目讼5迷婓w嬗變而來,其形式是:首先,每首詩一般包含有7— 12組對偶句,最多不超過15對。其次,每聯的尾音為全詩的韻,一韻到底,第一、二行押韻,以下逢雙行押韻。最后,每一對偶句要點明主題,同時還須將詩人的名字寫入詩中。這種詩體形式有法可循但相對自由,全詩不一定要有完整的中心思想,詩人可任思想自由跳躍,任想像肆意馳騁,信手寫來。在波斯文學史上,這種“嘎澤爾”體的抒情詩創作本不占重要地位,但其形式短小、自由,便于作者抒發內心情愫,故深得詩人喜愛。[2]哈菲茲的“酒詩”像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錯落有致、玲瓏剔透。在唯美有序的表述形式下,涌動著內心的豪邁與激蕩。
2.李白與哈菲茲“酒詩”的藝術表述語言
李白“酒詩”的語言注重修辭技巧,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是比較常見的。李白通過大量夸張的數字語言來描寫豪飲之態。他的“酒詩”中,“百”“千”“萬”等,隨處可見,如“高談滿四座,一日傾千觴。” (《贈劉都使》);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江夏贈韋南陵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三首》之一);“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月下獨酌四首》之四)等等。在形式上,李白反復運用修辭語句,來強化情感。比如,體現詩人屢遭打擊與摧殘的悲憤之情:悲來乎!悲來乎!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悲來不吟還不笑,天下無人知我心……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墳上月,且須一盡杯中酒?!瘉砗?!悲來乎!鳳鳴不至河無圖,微子去之箕子奴。漢帝不憶李將軍,楚王放卻屈大夫……(《悲歌行》) “悲來乎”的反復吟詠,表現出一種悲壯沉郁之美,詩中他以非實在的虛幻心理去體驗、回味現實人生的酸甜苦辣。
哈菲茲“酒詩”的語言激情而深刻,時如飛瀉的瀑布,時如洶涌的波濤,時如噴發的火山,震撼和激蕩著讀者的心弦。在激越的語言表述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虔誠的宗教信仰。伊朗著名文學家阿里·達師提指出:“哈菲茲有莫拉斯的靈魂、薩迪的語言和海亞姆的思想?!盵3](P218)換言之,我們從哈菲茲的詩中,可以看到莫拉斯的神秘主義色彩、薩迪的質樸清新的語言以及海亞姆對偽善宗教人士的批判精神。從詩人作品的內容而言,哈菲茲更接近海亞姆。哈菲茲的詩歌給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與回味的余地,所以膾炙人口,流傳后世,“不論是黑眼仁的克什米爾人,還是突厥人,都伴著哈菲茲的詩翩翩起舞”[4](P116)。
3.李白與哈菲茲“酒詩”的藝術氣派
氣派,是指文藝創作時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以及創作的激情、沖動、勇氣等心理。[5]詩歌創作達到頂峰階段,文辭和技巧早已解決,詩人們更加注重生命之“氣”。李白與哈菲茲的“酒詩”都有著上薄云天,下撼大地的雄壯之氣。
先說李白,著名的學者袁行霈指出: “李白乃是以氣奪人。”[6]他的“酒詩”的巨大魅力如果歸結為一個字當是“氣”。他常把自己比作諸葛亮、管仲等人,被朝廷重用的時候,他會大氣地感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市》);當被朝廷否定之時,他也會保持“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獨立傲骨。李白的“酒詩”有一種排山倒海的力量,他在《將進酒》中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松靡忭毐M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痹诿谰频闹拢畎自娋湫燮鎵验?、豪氣蓋世。
再說哈菲茲,他博愛善良、追求和平,崇尚人性的氣派,哈菲茲的“酒詩”深深地流淌在伊朗民族的血液與靈魂之中,哈菲茲的詩作儼然構成了伊朗民族的內在凝聚力。哈菲茲生活在公元14世紀的伊朗,正是異族統治時期,內憂外患使伊朗經濟文化都遭到嚴重破壞和摧殘。哈菲茲的“酒詩”直面社會現實,具有大無畏的反叛精神,他勇敢地向反動勢力發起戰斗的號角:“從南到北,由西到東,一片黑暗,鬼魅橫行;但從太古到永恒,托缽僧呵法力無窮??彀丫票鍧M,我要主宰蒼天;要像雄獅一樣,把這老狼的套索掙斷”(《哈菲茲詩集》);“薩基啊,把這僅有的甘露斟滿,天國里哪有這樣的光景,莫薩拉花園把花爭艷,路克那巴德清泉曼歌低吟”(《哈菲茲詩集》);“薩基啊,面對這杯酒的光影,請給我們帶來一點寧靜;這蒼天的壓迫和不公,令我們心中充滿了痛苦”(《哈菲茲詩集》);“薩基啊,拿酒來,一個天國的聲音響在我耳際:‘要忍耐這艱苦的歲月,我把靈丹妙藥寄給你’”(《哈菲茲詩集》);“薩基啊,即便那銀色的酒杯,給予我的不是美酒,而是痛苦,我也會欣然接受那酒杯,一飲而盡!”(《哈菲茲詩集》)。
在哈菲茲的創作中,酒被賦予了特殊的氣派,即反對道貌岸然的虛偽圣徒,飲酒成了離經判道和追求思想自由的同義詞,醉者是具有叛逆精神的人,醒者則指當權的教士。他針砭宗教的說教,大聲吶喊道:虔誠的信仰就是宗教,為人類的個人尊嚴而奮起斗爭。[7](P242)
1.詩人的生活環境
詩人的音樂素質對其寫作的詩歌是否便于入樂,有深刻的影響。我在和于博士交談的時候,有個共同的體會,就是李白和哈菲茲都生活在歌舞之鄉,這或許為兩位詩人“酒詩”具有音樂特性,提供了基礎。我在李白故里(四川江油)生活了7年,那里的人民能歌善舞,喜歡音樂,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人們舞動的身影,聽到人們動聽的歌喉。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李白喜愛音樂的豁達性格。于博士也講,她在伊朗生活了12年,伊朗人民熱愛詩歌,幾乎每家都有一本哈菲茲的詩集,他們吟誦、歌唱哈菲茲的詩歌成為一種習慣和信仰。因此,我們可以確信,生活在如此歌舞環境中的李白和哈菲茲,血液里一定流淌著音樂的血脈,他們的詩歌也必然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
2.“酒詩”本體的音樂特性
首先說李白。研究李白的專家孫琴安先生說:“我認為李白詩歌口語化、格律化、短小化,使李白的詩歌增加了音樂節奏感和韻律性”[8]。李白詩歌的口語化、格律化、短小化、節奏化、韻律化等在他的酒詩中都有體現,而這些特征與音樂的特征如出一轍,因此李白的詩歌更加容易入樂。同時,他的詩歌已經完全脫離了《詩經》《論語》《楚辭》等詩歌的古文言風格。詩詞具有口語化傾向,使得普通百姓易懂、易學、易背、易傳,外加上李白詩歌的短小精干,導致不論是為朝廷、官府服務的音樂家,還是流落民間的音樂藝人,都喜歡選用李白的詩歌來配樂和傳唱。另外,李白詩歌的語言善于把有序與無序、簡明與復沓、舒緩與“迅快”等各種節奏,營造成獨特的語言秩序,使李白的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背易記,這樣都為李白詩歌的入樂提供了便捷路徑。再說哈菲茲。哈菲茲的“酒詩”與李白的酒詩風格相近,對偶句偏多,尾音押韻,一韻到底。哈菲茲的創作思想可任意跳躍,詩體形式自由。這樣的詩體風格也與音樂風格相近,利于入樂。
3.“酒詩”歌曲的創作和演唱
吟誦李白和哈菲茲的“酒詩”就像在歌唱。比如,吟誦李白的《玉壺吟》,“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泅漣”,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有著較強的韻律感和節奏感。郭沫若說:“詩自己的節奏可以說是情調,外形的韻語可以說是聲調?!盵9]李白的“酒詩”中,有部分像大調音樂,熱情激蕩,使人振奮;部分像小調音樂,溫暖抒懷,令人憂怨。哈菲茲的“酒詩”也是一樣,意向的跳躍,出神入化。伊朗詩學研究專家楊武德教授指出,哈菲茲的詩歌嚴格如“加牢里”似的押aabb或abab韻。這樣的韻口與當代的歌詞特點十分相似,朗誦起來朗朗上口,流暢自如。[10]
李白“酒詩”歌曲創作和演唱的特點。李白的“酒詩”有一部分被收錄到《樂府詩集》之中,像《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對酒》(二首)、《山中與幽人對酌》等。以李白的“酒胡子”為例,李白的“酒胡子”曲譜選自唐代流傳下來的古譜《仁智要錄》,曲譜詳見侯延爽的專著《李白詩與樂》。[11](P191)該曲為D宮五聲調式,有4+6兩個樂句,第一樂句(1-4小節)分為兩個樂節,第一樂節以主音開始,落于屬音,圍繞骨干音la、sol、do創作而成。音域較高,旋律上下波動,因為是打譜形式,沒有嚴格規定音的時值,所以節奏比較自由;第二樂節為下行,音區將至中音區,圍繞主干音mi、re、do,最后落在主音上。第二樂句(兩個樂節)與第一樂句異頭同尾(合尾),是古曲常用的一種作曲手法,并加以擴展至6小節。前一樂節(5-6小節)以四分音符為主,旋律主要圍繞mi進行創作,這一樂節從節奏時值和旋律線上變化較大,形成對比,起到“轉”的作用。最后合尾結束到主音上(見譜例1)。
譜例1:

實際上我們從已經掌握的十幾首李白古樂譜(《靜夜思》《子夜吳歌》《清平調三首》等)來看,它們的作曲風格大致相同,有共同的特點,即簡潔、自由、易記、易唱。
再來以“酒胡子”為例,說一說李白古詩的演唱。李白時期沒有當今的音樂科技手段,沒有擴音設備,沒有LED的舞臺效果,要想被觀眾認可和喜愛,首先要讓觀眾能夠聽到歌者的演唱,這就需要有高超的聲樂技術技巧。正如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記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乃噫(發聲)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12](P18)也就是要想使大家聽到歌唱,首先要有正確的吸氣方法和保持住氣息的方法,其次聲音要有穿透力,要有共鳴腔體。同時演唱詩歌的時候,要有對李白詩歌的了解,要充分調動情感線條,表現詩歌中的意、情、景。例如演唱李白的“酒胡子”時,圍繞著并不穩定的mi音上下游動,把醉酒者上下馬的“吃力”形態表現出來?!安皇∠埋R時”連續吟唱兩次,其旋律是“歸來倒接羅”一句的樂句內部擴充,而且兩個旋律屬于合頭不合尾,似乎是作者醉酒后口里之所念叨。這種在旋律發展過程中不斷擴大音程的手法是受西域各地音樂影響的風格。[13]
哈菲茲“酒詩”的音樂創作風格。筆者在中央音樂學院聆聽了伊朗音樂家演唱伊朗古代詩人(包括哈菲茲)的詩歌??傮w來看,這些詩歌音樂的創作特點是,在旋律中有一些介于全音和半音之間的微分音存在。大部分詩歌音樂的節奏沒有定法,主要是根據詩歌抑揚頓挫和演唱者的情感表達來調整。還有少部分詩歌的創作技法加入了西方的和聲、調式等方法。以《Mowj va Nafas》這首詩歌為例,歌曲屬于和聲小調,主要分為上、下句,上句一般落在si或者mi上,屬方向;下句落到主音上,整個樂曲稍顯憂郁。節奏、節拍都很自由,每個樂句的長度也極不規整,表現出了即興的特點。與李白古曲的風格有相似的地方,旋律線起伏不大,波浪式,善用裝飾音,如波音、顫音等,使旋律線較為婉轉,華麗(見譜例2)。
譜例2

哈菲茲“酒詩”的音樂演唱風格。筆者發現哈菲茲詩歌的演唱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演唱方法都接近人們說話的自然狀態,音色空靈、雄渾、悠遠,滿含深情,猶如一顆播撒在心靈上的種子,它會生根、發芽,令人蕩氣回腸;其二,詩歌演唱的形式采用清唱、單獨手鼓伴奏演唱、單獨笛子伴奏演唱、樂器組合伴奏演唱等形式;其三,在伊朗,女人是不允許在公開場合演唱的,因此我們看到的哈菲茲“酒詩”都由男人演唱;其四,伴奏樂器主要有伊朗傳統樂器乃依(中國稱為“笛子”)、塔爾(中國稱為“琵琶”)、東巴克鼓(中國稱為“手鼓”)、桑圖爾(中國稱為“揚琴”)等。
4.“酒詩”的音樂傳播
上文論述了李白與哈菲茲的“酒詩”都是具有音樂特性的,都可以吟誦和演唱,那他們是怎樣把這種吟誦和演唱方式進行傳播的呢?
李白的詩歌音樂在盛唐時期主要通過兩種形式傳播,一種是通過詩人自己的吟誦、演唱,另一種是與歌妓(當時指從事聲樂演唱的官府和民間的音樂家)合作進行“酒詩”的演唱和傳播。不論哪種形式的吟誦或者演唱,最終的結果是部分“酒詩”被官府派出的進行“音樂采風”的音樂家收錄到《樂府詩集》等官府文集中,另一部分依靠詩人本人、歌妓流布于祖國各地,在與當地的親朋、摯友和民眾的交流中,口口相傳。李白“酒詩”音樂的古譜在當代瀕臨失傳,部分熱愛李白詩歌的音樂人用當代作曲技法重新詮釋和演繹李白的詩歌。當然也有部分熱愛李白詩歌的音樂人,以保存在《魏氏樂譜》《梅庵琴譜》等李白詩歌古譜為藍本,結合相關古籍資料,復原盛唐時期李白詩歌的原貌。并且把它應用到教學實踐之中。例如,筆者曾經查閱留存下來的李白詩歌古樂譜,指導自己的聲樂學生演唱這些古樂譜,并聯合我院舞蹈系的部分師生及外校的部分師生一起,用吟誦、演唱、舞蹈的形式展示李白的一生。并于2015年6月,在濟南大學大禮堂舉辦“古韻放歌——李白古詩詞音樂會”(圖1、圖2)。

圖1 李白古詩詞音樂會的全體演員

圖2 演唱李白的酒詩“酒胡子”
把古詩歌用音樂的形式再現出來,受到我校師生與相關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這樣的形式利于表演者和欣賞者接受,更有意義的是,在排練的過程中,參與的學生們對中華民族悠久的詩詞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對于我國文化精髓的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伊朗,從已經掌握的資料看,哈菲茲的詩歌音樂傳播有三種途徑:其一,詩歌演唱與體育運動相結合。從古至今,伊朗“傳統體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遺名錄)是伊朗老百姓最喜愛的運動之一?!皞鹘y體操”的一大特點就是配有音樂,吟誦的詩歌分為史詩或玄學詩歌。史詩通常用的是菲爾多希的詩歌,玄學詩歌多數采用的是哈菲茲的詩歌。操練者通常根據吟誦者的口氣和詩歌意蘊舞弄兵器。所以,演唱哈菲茲的詩歌是每個選手必做的一件事,這里一定有哈菲茲的“酒詩”存在。其二,伊朗的詩歌音樂深入百姓骨髓,在伊朗民眾的生活中,演唱哈菲茲的“酒詩”成為生活的必須。我曾經在參加中央音樂學院伊朗工作坊時向伊朗的音樂家提出問題:哈菲茲詩歌在伊朗怎樣演唱、怎樣伴奏?當時伊朗的音樂家給出了答案:在伊朗的民眾家里,不用樂器伴奏地吟誦哈菲茲的詩歌是常事,如果用樂器伴奏,多用 “笛子”“手鼓”等樂器。其三,還有一種傳播途徑,就是官方組織的哈菲茲詩歌演唱活動,這種官方的音樂團體代表國家和其他國家進行音樂演唱交流與學術交流(圖3、圖4)。

圖3 伊朗傳統體操表演

圖4 伊朗詩歌演唱
注:伊朗傳統體操和伊朗詩歌演唱圖片來自于學術交流現場拍攝。
在李白與哈菲茲詩歌音樂特性的比較研究中,可以看出,兩位詩人都生活在浪漫的音樂之鄉和詩歌之鄉,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音樂與詩歌就已經流淌在兩位詩人的血脈之中,因此兩位詩人“酒詩”的本體音樂特性明顯。而且他們的詩歌在詩人生存的時代和后世都成為了人們吟誦的對象和音樂家借以譜曲的藍本,盡管兩位詩人詩歌演唱的形式有所區別,他們的“酒詩”音樂卻都在平民百姓中廣泛流傳。
總之,通過上文的比較和分析,發現兩位詩人的“酒詩”藝術風格、“酒詩”音樂特性有很多共同之處。但是由于兩位詩人不同的生活環境和不同的人生信仰又導致他們的“酒詩”有著自己的特色,即李白詩歌中的“酒”更真實,勾勒了更廣闊的生活圖譜;哈菲茲的“酒”更有宗教色彩,從蘇菲神秘主義學說角度有更豐富的闡釋。盡管他們都是大氣磅礴、敢于直面現實的詩界哲人,但由于兩人生活環境中政治、經濟、文化、信仰不同,促使他們的“酒詩”具有了各自的特點:李白的“酒詩”重修辭,哈菲茲的“酒詩”重哲學思想;李白的“酒詩”表達方式千變萬化,哈菲茲的“酒詩”表達形式有定法可循。
再有,通過研究李白與哈菲茲的“酒詩”,也不免引起思考:其一,李白和哈菲茲雖然愛酒,但是他們沒有沉迷于酒里而失去自我,酒是他們表達思想、舒放情懷的工具。酒可以使人向上升華,也可以使人頹喪墮落。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那些沉迷于美酒的朋友們是否應該學習李白和哈菲茲的酒品與酒學修養,而不是飲酒上癮、沉淪喪志?其二,如何看待李白與哈菲茲“酒詩”的當代價值。李白與哈菲茲是世界文學領域的名家,深受學界關注。例如,李白的詩歌先后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等語言;哈菲茲的詩促進了英國和歐洲浪漫主義詩歌的產生與發展,并被譯成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陸續出版。甚至歌德在哈菲茲詩歌的影響下寫成了《西東詩集》。但是學界至今只是關注他們詩歌的本體,而對于這些詩歌能夠為當代詩歌提供怎樣的借鑒和幫助缺乏思考。以古促今,企盼以此不才之作,激發當代詩人學習、汲取李白與哈菲茲等詩壇名圣的藝術成就的熱情,拓展當代詩人的新思維、新視野,以期創作出更加優秀的當代詩篇。
[1]李文凡.李白詩歌節奏特點簡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4).
[2]馬俊騏.哈菲茲和他的詩歌[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
[3]傅加令等.東方文化之迷[M].北京:工人出版社,1991.
[4]Tamburlane The Conqueror.by Hilda Hookhum,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62.
[5][6]袁行霈.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J]. 文學遺產, 1986,(1).
[7]季羨林.簡明東方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8]孫琴安.為何獨有唐詩流傳最多最廣[N].解放日報,2017-3-19(007).
[9]孟修祥.論李白詩歌的節奏[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10]楊武德.西方向東方發出的問候—淺論《西東合集》[J].外國文學研究,2002,(2).
[11]侯延爽.李白詩與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12]鄭祖襄.中國古代音樂史[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
[13]侯延爽.李白詩詞音樂及演唱初探[J].中國音樂,2009,(3).
[14][伊]哈提波拉巴.哈菲茲詩集[M].德黑蘭.薩菲·阿里沙赫出版社,1987.
J605;I207.22
A
1002-2236(2017)06-0023-06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6.005
2017-10-08
侯延爽(1970—),女,濟南大學教授,天津大學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李白研究會研究員。
于桂麗(1969—),女,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波斯文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際儒聯研究員。
李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