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華
(海門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江蘇 海門 226100)
對接受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對其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許麗華
(海門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江蘇 海門 226100)
目的:觀察對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對其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海門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30例/組)。對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治護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對治療的總依從率較高(P<0.05)。結論:對接受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可顯著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
全面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治療依從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指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或氣管出現的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非特異性呼吸系統炎癥病變。隨著病情的進展,該病患者可發生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等并發癥。目前,臨床上常用無創呼吸機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通氣治療。由于該病患者的病程長、病情易反復發作,故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可直接影響其治療的效果[1]。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對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海門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接受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對這類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對其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海門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接受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6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試驗組30例患者中有女性14例、男性16例;其年齡為52~84歲,平均年齡為(65.68±5.56)歲。對照組30例患者中有女性15例、男性15例;其年齡為51~85歲,平均年齡為(65.25±6.1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包括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為其進行吸氧、定時為其吸痰、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等。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進行治療前的心理護理。很多患者可因缺乏與無創呼吸機相關的知識而出現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護理人員可對有自主意識、存在焦慮及恐懼心理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向其介紹進行無創機械通氣的步驟、注意事項及效果(包括如何配合儀器進行呼吸、如何在出現不適感時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等),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2-3]。2)進行治療過程中的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呼吸方式及臉型為其選擇適宜的呼吸面罩及鼻罩,以增加其舒適感。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戴上呼吸面罩后,對面罩與其頭部之間的距離進行調試,確保其感覺舒適、氣道通暢。患者若感覺呼吸不暢,護理人員可通過調整面罩與其頭部之間的距離、使其仰頭或取45°~60°的坐位進行改善[3]。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自主呼吸頻率等指標,及時對呼吸機的參數(如支持壓力、氣流流速等)進行調整,以增加人機的協調性。護理人員定時將監測結果簡要、準確地轉述給醫生,以便醫生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3)進行合并癥的護理。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若出現咽部不適、口干等現象,護理人員為其適當飲水,并及時清理其口腔、氣道中的分泌物。對于痰液較黏稠的患者,護理人員加強對其進行霧化治療,并及時緩解其氣道痙攣的癥狀。對于無法自主咳痰的患者,護理人員定時為其進行吸痰[4]。患者若出現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的現象,護理人員應立即用纖維支氣管鏡對其進行吸痰處理,或協助醫生對其進行氣管切開治療。患者若因出現氣胸、縱隔氣腫而導致心率、血壓及呼吸狀態發生異常,護理人員應先降低其呼吸機的吸氣、呼氣正壓,調整其姿勢,必要時摘下其呼吸面罩,使其自主呼吸,以緩解其癥狀。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分為良好、尚可、差三個等級。其中,良好:患者在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過程中未出現任何恐懼的心理和抵觸的情緒,能主動配合治療,并完全遵從醫囑。尚可:患者在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過程中基本未出現恐懼的心理和抵觸的情緒,在大部分時間都能有效地配合治療,偶爾出現不配合治療的情況[5]。差:患者雖同意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但存在強烈的抵觸、逃避和不合作的心理。
將本研究所得的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對治療的總依從率較高(P<0.05)。詳見表1。注:總依從率=(良好例數+尚可例數)/總例數×100%。

表1 兩組患者對治療依從性的對比 [n(%)]
慢阻肺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該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并發呼吸衰竭及肺心病等疾病,甚至可威脅其生命[6]。進行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該療法操作簡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控制其氣道的炎癥反應,且不會損傷其氣道的防御功能。該療法還可避免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減輕其痛苦。不過,進行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對患者自主配合能力和治療依從性的要求較高,故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對于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確保其治療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海門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對在該院接受無創呼吸機治療的對照組患者進行了常規護理,對試驗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全面護理。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對治療的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由此可見,對接受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可顯著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
[1]薛銀平,趙貫金.護理干預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呼吸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31):210-212.
[2]全倚.綜合護理干預對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2):140,142.
[3]劉曉麗.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23例整體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2014,20(15):85-87.
[4]樸希君.護理干預對BiPAP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05):857-859.
[5]廖彩仙.綜合護理干預對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5,(09):170-171.
[6]曾海燕,李娜,楊粵蓉.護理干預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呼吸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湖南中醫雜志,2015,(4):138-139.
R473.5
]B
]2095-7629-(2017)21-0276-02
許麗華,女,漢族,1979年3月出生,江蘇海門人,主管護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呼吸內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