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曉芳
(江蘇省興化市中醫院,江蘇 興化 225700)
對腦梗死患者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的效果分析
吉曉芳
(江蘇省興化市中醫院,江蘇 興化 225700)
目的:分析對腦梗死患者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間江蘇省興化市中醫院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相應的治療,然后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治護的依從性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治護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護,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對治護的總依從率及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梗死患者實施細節化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能夠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性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細節化優質護理;腦梗死;依從性;滿意度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的病因是,患者局部腦組織的血液發生供應障礙,導致其腦組織因為缺血、缺氧而發生病變壞死,進而出現神經功能缺失等癥狀。相關的研究證明,在腦梗死急性期和恢復期的患者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可明顯增加其預后不良的風險。因此,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具有重要意義。在本次研究中,為了驗證這一結論,筆者對在江蘇省興化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腦梗死患者實施了細節化優質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間江蘇省興化市中醫院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這10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齡為46~78歲,平均年齡為(58.6±3.8)歲;在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齡為47~82歲,平均年齡為(61.3±2.6)歲。這10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過臨床檢查得到確診且其生命體征平穩。其中,排除存在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及不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相應的治療,然后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觀察其生命體征。然后,對患者的作息、用藥及應對并發癥的措施進行指導。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在查房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若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其病情進行講解,為其提供治療疾病的知識,并為其介紹治療腦梗死成功的病例,以便增強其治療疾病的信心[1]。2)護理人員需在飲食方面對患者進行指導。讓患者少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和高鹽類的食物,多食用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戒煙戒酒,幫助其制定科學的用餐規劃。3)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告知其適當進行運動的重要性,鼓勵其自覺地進行運動,以便促進其肢體肌力的恢復。若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發生異常,應及時向主治醫生報告,并按醫囑對其進行處理。同時,定期對患者的肢體進行按摩,以便促進其肢體的血液循環。4)護理人員需保持患者生活環境的清潔,并將生活用品置于其隨手可及處。對于存在肢體麻木或偏癱等癥狀的患者,需對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堅持每天應為其更換床單、被褥,保持其導尿管及其周圍皮膚的清潔和干燥,從而減少局部感染現象的發生。若患者存在咳嗽、排痰困難等癥狀,應為其進行通氣排痰,并定期對其口腔進行清理。
1)接受護理前后,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分,患者的分數越高代表其焦慮、抑郁的癥狀越嚴重。2)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對治護的依從性,將其對治護的依從性分為依從、部分依從及不依從3個等級。總依從率=(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3)采用自制的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問卷有3個選項: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護,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的對比(分,)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的對比(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治護前 治護后 治護前 治護后對照組 50 54.6±8.7 39.8±7.9 53.7±8.7 38.9±8.9觀察組 50 55.7±8.2 26.8±7.2 52.7±9.5 27.8±7.8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治護的總依從率為96%,對照組患者治護的總依從率為64%,觀察組患者治護的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6%,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84%,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治護依從性的對比[n(%)]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n(%)]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腦梗死患者具有發病急、病程長、致死率及致殘率高的特點,多存在行動障礙、語言障礙與智力障礙。因此,部分該病患者常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治護工作,從而影響其治療的效果。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為該病患者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能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改善其預后[2]。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要求護理人員要以患者為核心,在尊重患者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最全面、最細致的護理;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與心理指導,從而提高其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消除其對治療過程的疑慮,從而改善醫患關系,提高其對康復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促進其康復。另外,在對患者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前,必須先對其病情進行綜合性分析。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護理[3]。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分別進行了細節化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治護的總依從率及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進行細節化優質護理對于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王彤,張會茹,傅天.優質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11):177-178.
[2]郭麗.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104-105.
[3]杜潔.健康教育對腦梗死患者心理狀態和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4):137-138.
R743
]B
]2095-7629-(2017)21-0280-02
吉曉芳,女,1980年3月出生,漢族,江蘇興化人,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