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文,陳明偉
(1.西安交通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陜西 西安 710061)
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效果觀察
嚴 文1,陳明偉2?
(1.西安交通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陜西 西安 710061)
目的:探討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間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102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這些患者就診的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n=51)和觀察組(n=51)。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進行治療。然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臨床癥狀緩解的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腦膜刺激征消失的時間、腦脊液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腦脊液蛋白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及退熱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效果顯著,可快速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腦脊液置換術;鞘內注射藥物;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神經系統結核病。該病是結核桿菌侵入蛛網膜下腔,造成蛛網膜、軟腦膜、腦實質與腦血管產生的非化膿性炎癥。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1]。近幾年,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及致死率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治療結核性腦膜炎可置換出含有結核桿菌、炎性物質及毒素的腦脊液,促進患者蛛網膜下腔內腦脊液的流動,使抗結核藥物迅速通過血腦屏障,并降低顱內壓。為進一步探討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效果,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對近期收治的部分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進行治療,現將研究過程及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8 月至2016年8月期間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102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標準。根據這些患者就診的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n=51)和觀察組(n=51)。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16~70歲,平均年齡為(37.8±9.3)歲。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17~70歲,平均年齡為(38.1±9.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具體的方法是:為患者每天靜脈滴注1次異煙肼,每次滴注600 mg。為患者每天靜脈滴注1次利福平,每次滴注600 mg。讓患者每天口服1次吡嗪酰胺,每次服1.5g。讓患者每天口服1次乙胺丁醇,每次服0.75 g。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在無菌條件下對患者進行腰椎穿刺。穿刺成功后放出5~10 ml的腦脊液,注入等量的生理鹽水,留置5~10 min。置換3~5次,置換出的腦脊液總量不得超過30 ml。將100 mg的異煙肼注射液和2.5 mg的地塞米松注射液注射入鞘內。每周進行2次治療。可根據患者的病情確定置換的次數,直至患者腦脊液的壓力恢復正常。治療期間讓患者臥床休息,并根據其具體情況對其進行降低顱內壓、預防感染等對癥治療。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記錄兩組患者腦膜刺激征消失的時間、腦脊液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腦脊液蛋白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及退熱的時間。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其腦脊液的壓力與各項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其腦脊液的壓力基本恢復正常,其腦脊液蛋白的水平為0.45~0.6 g/L,其腦脊液細胞計數低于100×106/L。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得到明顯的改善甚至在加重,其腦脊液的壓力未降低甚至在升高。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觀察組患者腦膜刺激征消失的時間、腦脊液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腦脊液蛋白水平恢復正常的時間及退熱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的時間(d,±s )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的時間(d,±s )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0.05。
?
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腦膜非化膿性炎癥。該病可提高腦膜與脈絡叢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破壞血腦屏障,阻礙腦脊液循環,使腦脊液蛋白的水平上升。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治療結核性腦膜炎可置換出含有結核桿菌、炎性細胞及毒素的腦脊液,促進患者蛛網膜腔內腦脊液的流動,使抗結核藥物迅速地通過血腦屏障,減少炎性物質與蛋白在腦室和蛛網膜下腔的沉積,促使抗結核藥物快速地通過血腦屏障,并降低顱內壓[2]。在本次研究中,為觀察組患者鞘內注射的藥物為異煙肼和地塞米松。異煙肼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抗結核藥。該藥的水溶性較好,毒性很小,穿透性強,可殺滅繁殖期的結核桿菌。地塞米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使用該藥治療結核性腦膜炎可減輕腦水腫,減少炎性物質的滲出,抑制或延緩蛛網膜肉芽腫的產生,抑制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預防顱底粘連[3]。
綜上所述,使用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藥物法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效果顯著,可快速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1]張廷娟.腦脊液置換聯合鞘內注藥治療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藥前沿,2016,6(8):107-108.
[2]韓莉.腦脊液置換與鞘內注藥聯合治療結核性腦膜炎臨床意義探究[J].當代醫學,2016,22(3):127-128.
[3]王新宏,李鳳娟.腦脊液置換術聯合鞘內注射治療老年中晚期結核性腦膜炎的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3(21):3-4.
R529.3
]B
]2095-7629-(2017)21-0063-02
*通訊作者:陳明偉,男,1964年9月出生,漢族,籍貫為陜西西安,畢業院校為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呼吸病的基礎與臨床,電子郵箱:chenmw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