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玉
摘 要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習能否取得成效的內部因素,而許多教師卻反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越來越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發展也日漸得到廣泛關注。本文就影響學生主動性學習的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 主動性學習 影響因素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發展進入信息大爆炸時代,知識更新和知識激增的速度也隨之加快,知識的學習也逐漸成為一個終身的過程。傳統的知識講授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教學發展的需求,而且隨著高考改革的變化,對學生的檢測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記憶與運用,而是強調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學會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和現代社會的基本培養目標。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情境下,利用資料,積極主動建構而獲得的,即學生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主動的、有選擇的感知、加工外在信息,從而改變和重組原有的知識結構。因此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在學生主體中雙向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的,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學齡初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大程度上受家長和教師的影響,在家長和教師的督促中學習。到了青年初期,隨著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社會意義,從而會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任務,并進行相關知識的擴展,以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2中學生主動性學習的影響因素
2.1學習目標因素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之后,在知識和能力方面所要達到的結果,或者需要完成的任務,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要求和方向。在學習活動中,只有目標明確,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學習目標越詳細具體,學生學習中的操作性越強,學習目標實現的效果越好。學習目標的確定可以是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也可以是學生自身的內在需要,通過結合學生知識能力的掌握情況,確定合適的目標,才會為了更接近目標而勤奮努力,主動學習。相反,對于學習活動沒有一定的規劃,對知識掌握情況沒有一定的要求,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很低。
2.2外界環境因素
外界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來實現的。社會環境影響主要是社會大背景對學生發展的引導作用。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態度,對知識的接受與認可等。社會上盛行“讀書無用”論或者高校畢業生就業收入低于普通藍領工人,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家庭環境通過兩個方面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方面是父母及家人的教育方式,在家里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通過創造鮮活的例子來引導孩子模仿,從而自覺向榜樣學習;另一方面提供給孩子健康的心理環境,讓孩子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3知識能力因素
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對于其進行新知識的學習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若學生有著較好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較少,學習起來比較輕松,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認同感和信心,隨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大大提高。
2.4學習興趣因素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人們對有興趣的東西會表現出巨大的積極性,因此,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推動他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有關知識,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的挖掘知識中存在的興趣點,以興趣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學習。
3主動性學習的培養方法
3.1明確學習目標
教師在講授每一節課時,必須清楚的、明確的提出這節課的教學要求和目的,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對知識的重視,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經驗表明,教師愈能在課堂教學中闡述每一節的具體知識目的和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這些知識就愈發能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3.2改進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運用自主學習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在教學中將貼近生活的內容引入課堂教學中,并通過生動的教學方式來闡述,可以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動機。
3.3培養學習興趣
研究表明,只有當某種知識領域中的實際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能產生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有計劃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材內容過淺或過深都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都會妨礙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與發展。只有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保持對知識的好奇。
3.4及時反饋與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給予及時的反饋與評價,使學生清楚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看到自己在學習知識與能力運用中的成績與問題,可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欲望。通過看到學習結果,學生可以肯定自己的努力價值,也可以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從而繼續前進。當然還應該注意,評價必須客觀,公正,教師不能因為自己的主觀印象而影響評價的合理性,否則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挫傷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4總結
學習是個體積極主動完成的,將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只有積極主動的發現和接受知識,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發展也日漸得到廣泛關注。就學校教學而言,教師應該不斷探究和發現問題,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從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齊少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1(13).
[2] 張海杰.淺談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建立[J].華章,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