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惠
摘 要:大豆是一種十分暢銷的食品,可滿足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飲食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已從溫飽型上升到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所以,無公害食品的需求量正在逐漸增加,目前農業生產中優質高效的無公害大豆與普通大豆相比,其占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與市場優勢。
關鍵詞:優質大豆;無公害植保新技術;推廣
對于優質大豆的無公害植保新技術,農業部門和各個政府部門應當大力的推廣,加快植保專業化服務的建設,確保農作物病蟲防治做到綠色且安全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發揮專業服務組織的作用,確保大豆的產量和品質的提高以及生態環境的安全。本文闡述了大豆無公害植保新技術的概念,并對幾種常見的新技術進行了探究,分析其推廣所獲得的效益。
一、無公害植保新技術概念
優質大豆的安全生產就是將抗病蟲育種作為基礎,運用各種安全措施生產出無公害的大豆產品。目前,我國的抗病蟲育種技術尚未達到生產無公害食品的要求,很多育種技術都不能克服大豆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必須使用藥劑在其生育期進行防治,在防治的初級階段,經驗防治是主要的核心技術,防治對象為單個病蟲害。在保護農作物的基礎上結合農作物的病蟲鼠害的防治技術,將傳統植保技術發展成為高效能、高科技、低毒性殘留和低污染的新植保技術,稱為無公害植保新技術。該技術在使農作物產量獲得提高的同時還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保證了農作物的高產優質,因此,應大力推廣無公害植保新技術。
近年來,我國在生產大豆時都會選擇高蛋白和高油的品種,將生產和開發優質無公害大豆作為目的,以大豆的天敵生物,大豆蚜、食心蟲、苗間害蟲、地下害蟲和豆天蛾等五蟲,灰斑病、孢囊線蟲病、大豆根腐病、細菌性斑點病等四病作為整體,建立IPM基地,運用植保新技術,研究并推廣使用生物、生物制劑以及低毒、高效的農藥控害技術,優化組合生物、物理、化學和農業等防治措施,從而使優質大豆無公害植保新技術得以形成。
二、優質大豆作物無公害植保新技術
1.農業防治技術
該技術是通過對危害大豆生長的生活環境進行改變,從而使大豆受到危害的幾率降低,這是一種既經濟又直接且無公害效果最好的植保新技術。農業防治植保新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對以往所使用的除草方法進行大力推廣,運用人工除草可避免采用具有毒性的除草劑產生污染,有利于維持人與自然之間生態環境的平衡。二是科學、合理地栽培農作物,為大豆的生長提供人為的、良好的生活環境,從而降低大豆的病蟲害幾率,使其產量獲得提高。如栽培大豆時采用寬窄行方法進行,令其通風條件和日照條件等均得到良好改善,使病蟲鼠害的發生情況減少。三是在栽培大豆時應選擇品種優良的種子。如經北京農林科學院所培育出來的“京豆一號”,不僅可栽植于京郊平原,還能栽植于山區,每畝可生產大豆150公斤,該品種的大豆對食心蟲和病毒病均具有高抗作用。又如由江西農科學院所培育出來的“科豐6號”和“中黃2號”受到國家的重點保護,每畝其大豆產量可達到250—270公斤,同時還能抵抗霜病毒和病毒病。所以,選擇品質優良的大豆種子進行種植也是無公害植保新技術之一。
2.生物制劑大豆植保技術
隨著農業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國針對大豆的產量問題研究出許多高科技的生物制劑,可以保護大豆在生長期間不受到病蟲鼠害的困擾。這些高科技的生物制劑,均具有高效能和低毒性的特點,都可以讓大豆免受病蟲鼠害的困擾。高科技生物制劑植保新技術可以讓大豆抵抗病蟲鼠害的危害,同時由于自身低毒性的特點,沒有造成環境的污染,推動了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例如,大豆還屬于幼苗期時,容易產生食心蟲、東方金龜子和二條葉甲這三種害蟲,這些害蟲對大豆的生長帶來了極大的破壞,為了消除這三種害蟲,種植大豆的人員可以使用桃小靈和速克斃這兩種生物制劑進行防治害蟲的工作。當大豆出現細菌性的葉燒病和斑點病,可以使用代森錳鋅、農用鏈霉素和小葉敵這幾種生物制劑進行防治。在使用高科技生物制劑時,需要引用低容量的噴灑藥劑的技巧。
3.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無公害植保新技術是采用物理的方法防治蟲害,達到保護大豆的目的。例如,大豆從成長到成熟階段可以鋪設一層防蟲網,可以有效的阻止害蟲與大豆的直接接觸,降低大豆蟲害的概率。大豆幼苗期間還可以用綜合了現代科技的智能型測報燈,這種測報燈具有預報的性能,當有蟲害接觸大豆時,就會發出紅色的警示,預示大豆正要受到蟲害的危害。除去上述講的兩種物理防治蟲害的方法,還有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殺蟲技術,就是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進行殺蟲。這種殺蟲不僅可以達到誘殺害蟲的效果,還可以減少燈區的農藥用量,對環境起到了保護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大豆產量的品質。
三、推廣無公害植保新技術的效益
1.生態效益
大力推廣無公害植保新技術可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也是我國綜合實力的一種體現,因此,無公害植保新技術的推廣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業綜合實力的增強。使用無公害植保新技術可使農藥的使用量減少,可對水和土地的污染起到嚴格控制的作用,保障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社會效益
對優質大豆無公害植保新技術進行大力推廣不僅能夠使其產量獲得進一步提升,還能保護生態環境。大豆產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使我國對國外大豆的進口量減少,使我國對國外產品的依賴性降低,這樣有助于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3.經濟效益
大力推廣優質大豆無公害植保新技術可為國家減少經濟損失,且無公害植保新技術所培育出來的大豆是一種綠色食品,在保證增收的基礎上,還能使大豆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獲得有效提高。
四、結語
大豆種植過程中,采取無公害植保新技術既能夠增加大豆產量,又可以保證生態系統的發展平衡,所以,我國農業部門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大力推廣應用這種新興技術,促進相關服務組織的有效構建,完善服務組織制度,保證大豆病蟲害防治實現全面綠色安全的目標,也就是將專業服務組織所具有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提升大豆種植產量以及品質,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周松影。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15(08):46.
[2]高洪斌。大豆機械化種植探討與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01):109.
[3]陳滿峰。鮮食蠶豆—鮮食大豆。秋豌豆高效種植技術規程[J].浙江農業科學,2015(03):347-3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