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超
摘 要 《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是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階段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關于高等教育發展頂層設計。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高等教育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抓手。
關鍵詞 管理 雙一流 應對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恢復高考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大批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投身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高質量的勞動力支撐;高等教育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提升,同樣也為行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術服務。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同樣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物質支持。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2015年10月,國家發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的戰略選擇,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為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細化了要求。
高等教育的發展需要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進行引導、保障和支撐。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必對高等學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和管理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同樣是高等學校管理創新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
1堅持黨管人才的管理原則
《方案》指出,“雙一流”建設任務首要是建設一流師資隊伍,改革任務首要是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因此,在“雙一流”建設進程中,必須堅持黨管人才的管理原則。建設世界一流首先需要具備中國特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傳承中華名族優秀文化就是最重要的中國特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必須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教師,尤其是其中的優秀教師,是這些教育理念和理論知識的直接授道者。因此堅持黨管人才,提升高校教師的社會主義理論素養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建設目標的重要保證。
2堅持體制創新的管理思路
《方案》要求堅持以改革為動力,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構建高效開放、充滿生機的學科發展機制體制。源于歷史積累形成的辦學體制僵化、發展模式粗放等問題日益凸顯,這是高等學校體制創新的現實需要。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舉措已經蔚然成風,這些新動態、新理念、新風尚為高等學校體制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國家在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巨大經費支持,信息化發展進入 “互聯網+”時期都為高等教育體制創新提供了物力支持。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高等教育體制創新已經迫在眉睫。依托“雙一流”建設工作,加快高等教育體制創新,是我國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契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增強的重要保障。
3堅持服務為本的管理理念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需要一流管理的管理支撐。高等學校的行政管理是為教學科研提供支持和保障,是為教學科研活動師生需求提供服務。行政管理人員不是權力的擁有者,而是服務的踐行者。“去行政化”是近來比較流行的熱詞,是高等學校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今的高等學校不再是以前的私塾學堂,而已經成為職能多樣的巨型聯合體,沒有行政管理是無法正常運行的。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而是要求行政工作回歸本位,做好應有的本職工作,為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不是學科建設和發展中指手畫腳。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高等學校的管理體制應該在高等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大局下,圍繞現代大學精神樹立、大學制度建設和大學章程執行,用于承擔,善于執行,能夠完成。在“雙一流”建設進程中,創造一流的管理制度,展現出一流的管理水平,為“雙一流”建設提供助力和支撐。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64號)[Z].2015-10-24.
[2] 鄭波.圍繞“雙一流”建設創新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機制[J].北京教育,2016(03).
[3] 馬廷奇.“雙一流”建設與大學發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