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冬
要有效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需要多方著力、協調推進、接茬深入,更要在行動上倍加努力,砥礪前行。
北京市對流動人口管理的爭論,再次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這也提醒我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絕不可能靠一兩次“雷厲風行”的行政行為就能實現,更不可能靠單打一、一刀切的措施來滿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廣泛全面的,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干部中間出現了兩種傾向。一種存在于觀念領域,認為我們進入了新時代,因此盲目樂觀、沾沾自喜,忽視乃至有意漠視社會發展中依然存在的深刻矛盾、改革中的硬骨頭、前進中的深水區。這是一種盲目的樂觀主義。另一種體現在實踐領域,認為既然要提高執行力,就要對上級要求不折不扣、不動腦筋地執行,甚至將進行偉大的斗爭簡單理解為不顧客觀條件,不講對象的斗爭。更為了實現上級的要求、眼前的目標,全然不顧以人民為中心的長遠發展、改革發展穩定的政治大局。這是一種短視的行動主義。
我們黨在重要的歷史時刻,都會提醒全黨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不要陷入行動主義的陷阱。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偉大夢想絕不可能輕輕松松、敲鑼打鼓著實現,“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要從事偉大事業,建設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進行偉大斗爭,就需要領導十三億中國人民的執政黨“全面增強執政本領”。這些本領不是空泛的,而是具體的,是針對體制機制缺陷的,涉及方方面面的。這些本領包括: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盡管不能要求每一位干部都成為八項本領高強的全能干部,但是只要忽視某項本領,放松本領的提升,就會造成工作的短板,無法真正做到“政治過硬”。
要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固然要加強學習,掌握新的工作方法,采用先進的工作手段和技術,但是歸根到底還要將人民真正地放在心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當下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出現的以提高執行力為名的簡單粗暴行政而言,顯然沒有以人民為中心思考問題,落實行動。因此,要時刻提醒各級官員“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要堅決防止和糾正什么?!?/p>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意味的政治判斷,是對人類政治經驗,尤其是當代各國政治經驗的總結。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我們要經常以此來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只有這樣,才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