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寒梅
摘 要:資興市經濟開發區堅持科學發展觀,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園區建設,園區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但是面對招商引資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資興市工業園區的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與困難。科學謀劃,制定超前的園區總體規劃,夯實基礎,構建一流的園區創業環境,招大引強,凝聚更強的招商比較優勢
關鍵詞:資興市;工業園區;現狀
一、資興市工業園區的現狀
(一)規劃布局譜寫新篇章
科學編制了園區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園區總規劃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堅持“園區即城區”、“園區即景區”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產城融合,高起點、高標準規劃了城市綜合體、大王寨生態休閑旅游開發等服務業項目,將工業園區打造成為城市綜合功能區。新開發建設了資五產業園,形成了“一區四園”的產業發展布局。重點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和食品加工地方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產業定位清晰、特色明顯、分工明確的專業園區。羅圍食品工業園主要發展食品加工業,做大做強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示范基地。東江加工貿易園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江業工業園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壓延加工、先進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資五產業園重點發展循環經濟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業,著力建設好湖南省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
(二)園區建設走出新天地
新開發建設了資五產業園,江高路、環城北路、江高路延伸段、環城北路延伸段、高平路等資五園“二縱三橫”主干道路全面拉通,水、電、訊等配套設施基本建成,實際控制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啟動了城市綜合體和大王寨生態休閑旅游開發項目。通過采用政府投資、社會資本投資、民間資本投資等方式建設標準廠房105萬平方米。對原有“一區四園”實施擴容提質改造,開通了園區公交專線。
(三)轉型發展取得新成效
改造提升了華信有色、豐越科技等一批傳統產業龍頭企業,推動傳統冶煉企業向綜合回收循環經濟、科技環保、新材料企業轉變,初步建立起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鏈,成功創建了“湖南省發展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成功引進了杉杉新材料、華康新材料、高鑫新材料、鏵福精密制造、清蘭科技、久隆旺電子、慧華電子、鑫京鴻電子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成功創建了湖南省新型工業化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放大“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示范基地”的效應,著力打造東江湖茶葉、水系列產品、魚產品、酒類飲料等地方品牌。以有色金屬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為主導、食品加工為特色的工業體系基本形成。東江湖大數據中心項目是湖南省內已動工的規模最大的大數據項目,將分期共投建個10000個機架,總投資12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20個億,年稅收5000萬元左右。同時,以大數據中心為基礎,資興還將在“十三五” 期間建設規劃用地3000畝、總建筑面積100萬平米、總投資達50億元的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引進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5家左右,互聯網企業1000家,形成年產值100億元規模的以大數據為主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園。企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園區高新技術產品企業達到38家,園區企業共獲國家專利技術207項,豐越環保的余熱發電機組被認定為資源綜合利用機組,華信稀貴、豐越環保、鑫閣鋁業等4家企業入選湖南省有色金屬行業50強企業名單,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同步發展、工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發展道路。
(四)創新創造獲取新動力
十二五期間,園區企業共獲國家發明專利52項,實用新型專利近100項,專利技術比2010年翻兩番。華信有色創建成為湖南省企業技術中心、豐越環保科技創建成為湖南省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杉杉科技、豐越環保、鑫閣鋁業等1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園區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達到29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237.84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4 %,比2010年增加了190.7億元,大幅提高了18.5個百分點。2015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730.5億元,同比增長14.8%;完成規模工業企業總產值521.2億元,同比增長10.4%;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77.1億元,同比增長11.3%,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的75.0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8億元,同比增長12.8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繳稅金8.26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6.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5%。華信有色的“長銀”和狗腦貢茶業的“狗腦貢”分別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東江魚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品牌創建和科技創新方面創造了多項第一,杉杉科技是全國唯一擁有生產鋰離子電子負極材料完整工序的企業,大誠中藥成為湖南省第一家通過的國家藥品新版GMP認證的企業,青島啤酒是湖南省內首家推行“四標一體”化管理的啤酒生產企業,華信有色成為湖南省第一家上榜英國倫敦金銀交易市場會員的民營企業。開發區建立了“助保貸”融資平臺,設立園區企業創業圓夢基金,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共幫助企業融資10余億元。豐越環保與上海鼎立科技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優勢與資本優勢的強強聯合,實現公司整體上市,大誠中藥、光軒玻璃等企業沖刺新三板上市工作順利推進。園區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經濟總量不大,規模相對偏小
雖然縱向比的發展速度較快,但與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湖南省先進的開發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技工貿總收入、工業增加值、工業企業實繳稅金都不及他們的五分之一。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企業還沒有1家,加快發展仍然是“十三五”時期的主題。
(二)產業結構不優,矛盾比較突出
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集聚度在全省省級以上園區排位靠后。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發展態勢較好,但產品層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現代服務業欠發達,環境容量壓力大。
(三)土地利用不高,集約水平較低
園區企業閑置土地情況較多,企業土地開發利用投資強度和產業強度不高,企業土地稅收貢獻率過低,土地出讓價格不高,報批土地不能及時出讓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四)自主創新不強,核心技術缺乏
只有高新技術企業11家,占規模工業企業數量比例不到20%,高新技術企業缺少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不強,競爭優勢不明顯。至今還沒有1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或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人才引進機制不活,科技創新人才缺乏。
(五)管理水平不高,經營理念落后
企業對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重視不夠,企業家隊伍素質整體不強,企業組織結構不盡合理,經營理念和創業活力有待進一步改變,企業家隊伍素質和企業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促進工業園區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科學謀劃,制定超前的園區總體規劃
1.把握園區建設的規劃定位
經驗表明,工業發展、招商引資的主要突破口還是在大規模、高檔次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因此,要按照“高起點、高品位、高標準”的要求,對工業園區進行超前規劃,跟蹤管理。
2.把握園區建設的規模定位
圍繞能滿足10年以上的發展需要,縣域工業集聚區規模應達到50平方公里左右;同時要按照工業園區的提形象、上品位的要求,對園區的發展定位、功能區設置、基礎設施布局、產業結構重點和實施目標等作出科學合理設計,并組織論證,確保其建設發展的可行性。
3.把握園區建設的產業定位
要以現代化、科技化、專業化為工業園區的產業發展導向,將工業升級和科技升級緊密結合起來,以產業的高級化來帶動整個產業體系的優化,達到提高開發區整體競爭力。同時,要積極著手搭建現代服務平臺,依托區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集交通、商貿、服務為一體的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模式,實現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互動發展,推進工業園區的城市化進程。
(二)夯實基礎,構建一流的園區創業環境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規劃先行、設施快上”的要求,做到水、電氣、通信、排污與道路建設同步考慮、同步跟進。在更高標準、更高水平上,做好硬環境設施建設,突出以爭創“生態園區”為目標,制訂園區環保規劃,抓緊實施工業園區配套的污水集中處理工程,有效降低工業污水處理成本。嚴格按照產業區域分布,恪守環保定律,在企業中推進“清潔生產”。
2.注重園區管理創新
一是要建立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安排園區管理人員出去學習園區管理經驗,使園區的管理做到“對外接軌、對內接口”,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創建園區行業協會和培育社會中介機構,帶動企業同國際接軌,促進產業和技術擴散。二是要建立園區開發建設良性運作合機制。以經營園區的理念,把工業園區作為產業來經營,可以建立工業園區開發投資公司,作為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項目業主,全面籌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建設項目的實施。投資公司以財政投入為基礎,引導金融界、企業界、個人及其它社會資本參加,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資機制。
3.抓好園區服務體系建設
通過工業園區管委會建立企業信用卡、采取獎懲措施,對信用企業實行工商免檢辦法,積極引導企業守信、誠實依法生產經營;建立園區企業人才培養、企業家培訓服務體系,建立統一的檢測中心和科研服務中心,鼓勵探索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方式。
(三)招大引強,凝聚更強的招商比較優勢
1.明確方向,突出產業招商
要突出園區工業的功能特色,有重點、有選擇地實施主題招商,形成自己的產業結構、技術結構、體制結構的特色優勢。以引進外商投資工業為主,同時注重培育新興工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注意引進縣(市)內資金,通過培育壯大園區主導產業,提高園區招商引資的競爭力。
2.放遠視野,拓寬招商新領域
逐步擴大在商業、外資、金融、保險、證券、電信、旅游、運輸、咨詢、法律、會計等服務領域的利用外資規模,把服務領域利用外資作為新的突破口,通過強化對外商投資的產業導向,著力拓寬第三產業的招商引資,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