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霞+張素萍
摘 要:聽力是大學生英語能力的薄弱環節,將語塊理論運用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切實有助于學生逐漸克服聽力障礙,建立聽力的自信心,有效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為此,本文提出了語塊理論在聽力教學運用中的三點策略:增強語塊意識,加大語塊輸入;利用語塊筆記,加強短時記憶;利用高頻語塊,預測出題重點。為這一理論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提供具體參考。
關鍵詞:語塊;聽力教學;策略
隨著2013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的修訂,聽力理解部分所占分值提高到35%,聽力在整個大學英語水平測試中的重要性再次凸顯。而后在不斷的改革中對聽力部分要求逐漸升級,增加了新聞聽力、演講等真實的聽力素材和題型,難度不斷加大。而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具有國際交流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對外語的聽說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經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合理運用語塊理論的策略、加強精聽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一、語塊理論
語塊這一概念最早由Becker 和 Bolinger 于 1975 年首次提出,近年隨著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和大規模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相關研究逐年增多。Alison Wray 認為,語塊是一種可作為整體儲存、提取和產出的存儲在大腦中的整體預制塊,使用時從記憶中被整體調用,而不是按照語法規則產出或分析的連續或非連續的、規范或非規范的由詞匯構成的語串( Wray,2002) 。國內學者則將語塊定義為一種兼具詞匯與語法特征的語言結構,通常為多詞單位,具有特定功能( 王立非、張大鳳,2006) 。根據 Nattinger 和 DeCarrico 對語塊從結構方面的分為四類,即(1)多元詞語塊(polywords),分為規范型和非規范型兩種。(2)習俗語語塊(institutional institutionalizedexpressions),包括諺語、警句、格言和社交套語,它們形式固定,使用規范,意義精練、連貫性強、獨立性高。(3)短語架構語塊(Phrasal constraints),這是由某些固定詞語構成的短語框架(4)句子構建語塊(sentence builders),其主要特點是為整個句子提供框架。語塊結構可以幫助語言使用者加快語言處理速度,提高準確性、流利性。
二、語塊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據調查英語聽力障礙是當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普遍問題,在實際教學中聽力障礙具體表現為詞匯量小,生詞太多聽不懂;沒有生詞,長句結構聽不懂,無法短時記憶;聽力材料語速過快,對英語基本發音規則和技巧不熟悉,無法辯音和識別出連讀、弱讀、重讀等語音現象,影響聽力效果。此外,對聽力材料所涉及的內容、文化背景等的陌生更是加大了聽力的難度。因此,在聽力教學中運用語塊理論,能有效幫助學生解決聽力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一)增強語塊意識,加大語塊輸入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講解語塊相關理論,讓學生了解哪些是語塊,使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更大的話語結構上,而不是停留在單個的詞上,減輕認知加工處理信息的負擔,加快大腦的解碼速度,從而提高語言輸入的效率。進行集中訓練,教學環節設計要突出語塊,將英語材料按照語塊進行學習,強化使用語塊的意識,確保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后可以將語塊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并自覺運用于聽力實踐中。聽力練習設計要由淺入深,首先識別出聽力中的停頓之處、其次閱讀聽力原文識別語塊、再次可直接聽寫出語塊。經過一段時間強化訓練,可以使學生深化語塊概念,形成自覺的語塊意識,從而運用到聽力練習當中。此外,鼓勵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各種英語材料,利用豐富的英語影視素材等大量積累語塊,只有大量的語塊輸入,才能為各項英語技能的輸出奠定扎實的基礎。大量的語塊積累也有助于把握篇章的整體脈絡和內容,加快聽力過程中的信息捕捉速度,提高聽力理解的能力。
(二)利用語塊筆記,加強短時記憶
聽力水平與我們的記憶能力息息相關。心理語言學認為記憶包括感覺記憶或感覺存儲、工作記憶或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或永久記憶。Carroll(2000)。感覺記憶只能保持大約 2秒。然后,輸入信息進入工作記憶/短時記憶階段。短時記憶通常被看成是被動地儲存信息的倉庫,工作記憶則體現了對記憶過程的一種動態的觀點,它同時具有儲存和加工兩種功能。輸入信息經過工作記憶的篩選、儲存和加工將會進入長時記憶。美國心理學家Miller ( 1996: 297 - 308) 指出人腦短時記憶的容量大概是7 ± 2 個單位,工作記憶能保持 10 秒~20 秒,但是其容量有限(齊暉,2008)。長時記憶是我們保存世界知識的倉庫,其容量無限,儲存了我們的所有知識和經驗等。長時記憶可以調動已儲存的知識經驗等幫助我們理解新的輸入。假如沒有長時記憶,我們無法理解和記住聽到的信息,從而無法進行交流。
在聽力過程中,利用語塊邊聽邊記筆記,使聽力理解過程中短時記憶的信息內容轉化為書面材料,作為一個外部存儲彌補了記憶容量的不足。研究發現處在感覺儲存階段的信息停留時間非常短暫,只有受到注意時才會進入短時記憶,信息在此經過編碼處理之后才會轉移到長時記憶階段。由此可見,要想讓短時工作記憶轉移到長時記憶中,必須對信息進行理解儲存。筆記就是很好的解碼儲存的手段。在聽力中要有選擇地注意一些重要語塊,進行理解解碼,記錄下來, 再轉移到長時記憶中保存下來,錄音結束后還能根據筆記想起主要內容,達到聽力練習的要求。因此,語塊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強化筆記效率。
(三)利用高頻語塊,預測出題重點
在一篇英語語料中,語塊結構的四種類型出現頻率的差異會說明它在文中的重要性。如文中某一類型的語塊出現頻率高,那么它將會為出題點貢獻更多的信息,也是聽力中要格外注意的重點。
三、結論
將語塊理論運用于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探索聽力教學的新模式,強化學生的語塊意識和概念,加強
語塊練習,切實有助于學生逐漸克服聽力障礙,建立聽力的自信心,有效提高英語聽力水平。但是光有技巧的運用遠遠不足,要鼓勵學生形成運用語塊的習慣,積極自覺主動地在大量廣泛地閱讀中,在各種語料的接觸中不斷積累、背誦,掌握大量語塊,才能最終實現聽力水平的飛躍。
參考文獻:
[1]Miller,G.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 Psychology Review,1996(16) : 297-308.
[2]Nattinger,J.R.&J.S.DeCarrico.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M].London: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2002.
[4]王立非,張大鳳.國外二語預制語塊習得研究的方法進展與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5):17-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