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梅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教學是最高境界。怎樣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體、準備、過程以及反思方面分析了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高低關鍵在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小學語文教師的本體看來,主要在于教師對于教學的認識、情感以及意識等,從教學過程看來,首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備課,具體來講就是教學目標以及內容的設計;其次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方法以及手段等;最后是小學語文教師對于自己教學各方面的反思。所以,關注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有效性,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針對以上三個方面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教學準備階段的有效策略
一是認清自己,高效備課。在小學語文教學準備階段,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隨著教學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師已經不是過去的獨裁者,從本質上來講,需要從以前的主角退為次主角,應該逐漸變成小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準備階段應該結合自我反思、認識以及評價等。第一,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針對自身的特點以及劣勢,設計具有特色的教案;第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之后還需要進行過反思,將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以及優勢分析,進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學;第三,經常性的進行自我評價,進而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水平,通過先進的教學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進一步的實踐以及設想。
二是了解學生,高效備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備課的主要依據是小學生。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轉變小學生過去被動接受式的模式,培養小學生主動性以及自主性,將合作以及探究式的學習模式進行有機的集合。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掌握學生的學情,在備課階段主要依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具體情況,做到全面以及科學的備課;其次,還需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實現因材施教,為小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最后,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按照每一位學生的具體學習背景,制定指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案。
三是吃透教材,全面備課。小學語文教師備課階段是離不開教材的,但是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小學語文教師的備課應該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刻的鉆研教材,對其中有用的知識進行挖掘,通過這樣的方式,引發小學生的探究以及思考;對教材內部知識進行全面的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師備課階段需要與小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
二、教學實施過程的有效策略
一是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小學語文教學本質上就是一種交流與對話。小學語文教師和小學生作為這種對話與交流的主體,對話交流的過程中需要一種平等輕松的狀態。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尊重小學生的個性與自尊,讓小學生自己體會到被尊重的意識;其次,小學生和小學語文教師之間是平等的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真誠的對待每一個小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與學習。
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小學生養成好學的習慣,激發小學生學習的欲望,轉變傳統的被動式學習的模式。第一,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創設充滿樂趣的氛圍,可以通過一定的游戲教學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養成學習以及認知的好習慣;第二,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盡可能的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小學生的求知欲望。遇到小學生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行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耐心的引導,不打擊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小學生認識到這種行為的不良作用;第三,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重視小學生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學習,培養小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適當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重要的是教給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第四,在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的基礎上,還需要發現學生自身的潛力,培養學生創新性的思維方式。
三是采用多種提問形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一種交流以及對話的方式,提問是缺少不了的。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這樣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讓小學生積極地進入探索的狀態下。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就=制作相關的圖片、課件以及音樂等,通過直觀的方式去提出問題,并且用直觀的物體來進行提問,這樣更能夠引起學生的探索以及求知的欲望;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較為開拓的問題,答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小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比較性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問題類型,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能夠自主并且輕松的進入學習。
四是采用新穎的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教學設計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應該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在保障小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與小學生之間還應該實現平等、互動以及共同發展的效果。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進一步的研讀,對教學進行綜合以及全面的設計,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來創設學習情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不僅僅局限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教材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進行有效的學習。
五是采用多種教學評價模式。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建立多元化評價。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小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體現開發性的思維,盡可能的實現多元化的評價。有效的評價對于引導學生進行多緯度的學習開發學生的智力有著重要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盡可能的不要通過一種評價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效果,充分的保障小學生的發展空間,使其能夠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方式才能夠保障小學生全面發展;第二,評價方法多元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多元的評價方式來保障學生的發展,對此能夠起到一定的激發作用。需要轉變單一的教學評價模式,按照不同的題型實施多元的評價方式。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測驗,應該包括小學生的全方面,具體來講比如,將每一位學生的每天的表現通過成長記錄袋的形式進行記錄,將其作為測試成績的一個評價標準。endprint
三、教學反思階段的有效策略
一是提高自身教學反思的知識素養。小學語文教師的反思是需要前提的。第一,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應該較為扎實,主要應該重視小學語文知識以及相關的邊緣學科的知識,具體來講比如美學、文學、社會學以及生態學等,這就是小學語文教師反思的必備條件;第二,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具有較為深厚的教育科學知識,具體來講比如心理學等。這樣的教育科學知識能夠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有針對性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實際理想認識;第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具備實踐能力,具體來講比如教師的教育信念,關于小學語文課堂與教學的知識等,小學語文教師的情景知識與策略知識等。
二是形成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在反思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自我檢視的習慣。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經常性的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考察以及審視,保障良好的行為以及習慣進行維持,改善不良的行為以及習慣,具體來講比如,審查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的是否做到了較為公正的品質或者開闊的心胸,是不是具有較為敏銳的判斷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是不是表現出了一定的幽默感以及耐心。小學語文教師通過不經常性的反思以及檢視,逐漸的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有效的促進自己的教學行為。雖然教學反思一般只在頭腦中進行,但是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思考還是能夠對以后的教學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不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定期的反思,自身教學行為的優勢也可能會被遺忘,這樣就消減了小學語文教師的反思價值。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的反思還是需要對自己的有效教學行為進行積累,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更好的共享價值。
三是同事之間相互交流。為了使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實現更好的反思效果,教學反思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自己反思,還可以找同事幫忙,邀請同事幫助自己尋找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第一,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尋找相關的專家進行對話以及交流,通過與專家的交流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起到一定的反思以及指導作用;第二,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自我開放,這樣一方面能夠通過被人來反思自己,讓同事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知識盲區,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從其他課堂教學過程中汲取相關的教學經驗,通過這些經驗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放自己語文課堂的基礎上,還可以積極地打開視線,從其他課堂教學中進行自我反思。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有效性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行為起著關鍵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充分的認識自己,從小學語文教學準備階段、實施階段以及教學反思階段盡可能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有效性,保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9).
[2]楊槐.淺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1):00087-00087.
[3]劉洪香.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5).
[4]劉艷輝.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J].科學導報,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