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主明
摘 要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驅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眼和視覺》(獲2012年順德區問題驅動教學主題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課例出發,分析了生物教學中問題驅動的意義和實際操作方法,為如何落實問題驅動教學提供一些參考方法。
關鍵詞 問題驅動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驅動教學的概念
問題驅動教學是指教師把課程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形成版塊性學習活動,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問題相整合,用問題探索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擁有學習的自主權,學生通過對活動任務進行分析、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活動,完成學習任務。
2問題驅動教學的理論依據
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是基于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學生應在學習過程中親自體驗各種經驗,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和獨立自主的個性。他主張教學要用間接的、不命令的、啟發性的形式,人類具有天生的學習愿望和潛能,這是一種值得信賴的心理傾向,問題驅動即符合這一特性。
即在教師的引動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習者個體與群體之間進行協商討論式和交流互動式的學習。
3生物教學中問題驅動的意義
一方面,生物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生物學的許多現象興趣濃厚,教師若能做到因勢利導,將大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生物科在初中教學中地位尷尬,應試教育大背景下非中考科目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如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盡可能提升學生求知欲,將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最后,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的學習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無形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4生物教學中問題驅動教學的可行性
一方面,我校全面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改革,這種課改模式對學生的問題協同分析和解決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如前文提到的,生物科學融于生活現實中,學生對生物學現象的有一定了解,這種學科背景下更容易執行問題驅動教學,通過把現象問題化,層層設問,解問的方式達到對知識的理解。
5問題驅動的具體實踐
問題驅動教學法不是簡單的為提問而提問,而是有目的地設問,通過指向性的問題推進學生的下一步學習,筆者認為,在實施此教學方法時,需要掌握如下幾個原則:
5.1問題驅動的背景前置
問題驅動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恰當地為問題設置一個好的情境,這樣才能使問題不突兀,通過情境的加工和包裝,提高問題的趣味性、思考性和綜合性,提高學生解問的興趣。如在《眼和視覺》一節中,在“眼睛的結構和功能”、“視覺形成的通路”、“眼睛知識小結”這大知識版塊的問題驅動前,都設置了問題情境,使得整個設問恰如其分,水到渠成。如“眼睛的結構和功能”這一版塊,我設置了問題情境——“每年的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去年的“全國愛眼日”時,小明參加“知識問答”比賽獲得二等獎。他的獎品是一個盒子和一張圖紙!我們把小明和盒子拆開來看,是一個眼球儀模型。剛好我們這一節課學習眼睛的結構,小明對這個眼球模型非常熟悉,能熟練的拆裝并標出各部分的結構,他的最快速度是3分鐘,”。如果直接突兀地發問眼睛結構和功能,學生的積極性顯然調動不高,通過小明知識問答這個情境融入,使得學生有一種“比一比”的積極心態,對于最后“同學們,你手中的眼球模型有幾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有什么功能?”這個問題更有驅動性。在近視眼如何矯正的問題上,我也設置了如下背景:用兩個不同曲度凸透鏡代表正常和曲度過大的晶狀體,觀察成像情況。(凸透鏡成像實驗)——晶狀體曲度過大的實驗裝置中,小白板(視網膜)要有清晰的像,必須往前移動。現實中,近視眼的矯正不可能移動視網膜,而是采取什么方式?這樣通過一個場景遷移,就把問題自然地拋出來,對學生思考和回答指向性更明確。
5.2問題驅動應體系化
問題驅動是一項教學策略和方法,是一堂課的體系化設計,不是單一零碎的設問發問,應該注意連貫性和體系性。如果東一個情境,西一個情境,問題間毫無關聯,那么無疑增加了學生在思維的跳躍和轉化上的難度,在這一點上,筆者認為要借助于問題情境的一體化,也就是問題間情境的相互關聯。如在《眼和視覺》這一節教學過程中,筆者設置了“小明和小剛參加全國愛眼日知識問答”這一大背景,使得所有的問題“眼球結構功能?”、“視覺形成通路?”、“近視眼矯正方法”、“分析眼睛詩的含義”等問題都圍繞著這一背景有序展開,所有問題都轉化為小明和小剛在知識問答這一天的經歷,使得整個問題驅動過程連貫性、體系化很強,學生容易接受。
5.3問題驅動需注意層層遞進
問題驅動教學的主旨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通過問題驅動將課程教學進程逐步深入,因此問題驅動必須注意問題間的層層遞進。如在《眼和視覺》一節中,筆者的問題驅動體系:(如前文所述,在問題驅動前有背景前置)。
(問題驅動1)拆卸手中的眼球模型,你手中的眼球模型有幾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有什么功能?(問題驅動2)同學們,請迅速重裝眼球模型,觀察一下,外界物體所反射的光線要在人體形成視覺,依次要經過哪些結構呢?(問題驅動3)為什么無論較近還是較遠的物體,正常人都能看清?靠哪一結構調節?(問題驅動4)近視眼的病因是什么?怎么矯正?(問題驅動5)同學們,預防近視眼,你有什么建議?
五次問題驅動看似無序,但實際上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只有解決了前一個問題,后一個問題才能解答。這就使得整個學習過程猶如登山,只有步步登高,才能縱覽凌云風光,也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框架明晰、系統化。
5.4問題驅動需掌握藝術
教學是一門藝術,問題驅動教學亦然。問題驅動教學中,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以達到藝術效果。筆者前文所述的設置問題驅動情境,在《眼和視覺》一課中構建小明和小剛參加全國知識競賽的背景,就是技巧之一,但技巧要提升到藝術性,筆者還有很長的路要探索實踐。
問題驅動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單一的、絕對的方法,它需要緊緊圍繞整個教學實際情況去設計和實踐。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筆者在問題驅動教學上的實踐還很粗淺,在問題驅動的藝術性上更需努力探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