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盛
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工業發展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利于真正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圍繞綠色發展理念,開發可行的綠色發展路徑,是保障工業健康穩定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建設需求的有效措施?;诖?,本文在概述工業綠色發展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工業綠色發展面臨的困境,并以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煙臺開發區”)的發展實際為例,嘗試探索出一條工業綠色發展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 工業 綠色發展 內涵 困境 路徑
一、工業綠色發展的內涵與困境
(一)工業綠色發展的價值
工業綠色化的基本要義在于在既有工業經濟空間格局下,使工業發展重心向清潔、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續發展等新興經濟形態轉變,追求環境友好、技術領先、產業融合、統籌布局、綠色先行,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對傳統工業經濟結構加以調整,選擇合適的路徑。當前,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堅持綠色發展對產業關聯度高、經濟發展貢獻大,但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工業已提出了轉型發展的新要求。工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否實現綠色發展目標的關鍵領域。作為國家級開發區的煙臺開發區,始終將工業作為立區之本。工業綠色發展,要堅持統籌當前和長遠、數量和質量、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這一理念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廣泛共識,并正付諸實踐。
(二)工業綠色發展的困境
結合煙臺開發區的發展實際,對當前工業綠色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概括如下:一是工業綠色發展理念扎根不牢,一些傳統工業行業落后的生產模式仍然占主導地位,由于觀念影響、資金約束、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傳統工業企業并不熱衷于綠色發展,而有的企業即使認可綠色發展理念,也由于缺乏指導而遲遲找不到切入點進行轉型升級;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龐大,但真正擁有領先于國內外同行的核心前沿技術的企業并不多,部分行業甚至盲目跟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力度亟待加強;三是工業園區建設導向不準,有的工業園區仍然以能否推動當地經濟利益作為最主要的評價標準,從而誤導產業重返強調傳統工業發展模式的老路,阻礙工業綠色發展。
二、工業綠色發展的可行路徑
工業綠色發展對于經濟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面對上述發展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提供如下幾條關鍵發展路徑,希望可以作為參考。
(一)工業發展應當堅持綠色化理念
發展理念具有統籌發展決策的功能,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已經確立了綠色與共享發展的新理念,為工業可持續發展指明了道路。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經濟水平與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重大的提升,但同時也導致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一系列負面影響,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工業綠色發展必須將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放到工業生產的首要地位,堅決不能以犧牲環境來獲得經濟增長,堅定不移地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在保護好青山綠水的基礎上,努力爭取“金山銀山”。以煙臺開發區為例,通過及時確立“工業+綠色”這一經濟發展新理念,堅決拒絕任何污染企業進入,著力引進優質高效、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的大項目和優質項目,大力實施環保改造項目,成功榮獲“聯合國綠色工業園區”稱號。
(二)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傳統工業生產模式生產方式相對落后,管理粗放,生產效率不高,環境污染嚴重,而且產品多為原材料類型產品,綠色化改造面臨巨大困難,但這些正是改造的重點領域。在煙臺開發區傳統工業的轉型升級改造過程中,高度重視三項工作:一是采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技術是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依托新技術,傳統工業的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節能環保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提升。近三年來,煙臺開發區累計實施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環保改造項目200多個,改造資金達到300多億元,先后在150多家企業推行清潔生產,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持續低于國家生態工業園區標準。二是圍繞供給側改革,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市場供需不平衡是傳統工業面臨的另一困境,推進供給側改革,傳統工業必須嚴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的放矢地實現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僅2017年,煙臺開發區陸續實施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35個,累計投資超65億元,如推動富士康工業園機器人項目擴產、上汽通用東岳基地投產高端車型,等等。三是提升產品質量,樹立品牌價值。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離不開工匠精神的支撐,借助新技術與新管理理念提升產品質量,培育良好的市場口碑與品牌價值非常重要,這些是傳統工業企業實現綠色發展的軟實力來源。目前,煙臺開發區累計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名牌產品、山東省著名商標50多件,MDI、保險粉、等離子體無燃油點火設備等11項高科技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首位。
(三)全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主要集中在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非常高的成長潛力,而且物質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較少。因此,全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工業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為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煙臺開發區緊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光電、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高新精尖技術為導向,引導和支持企業組建高層次、高水平的研發中心,集中優勢資源開展科研攻關和新產品開發,全區累計256家企業建立了研發機構,其中國家級平臺18個、省級平臺72個、跨國公司研發機構4家。同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機構與高校院所的支撐作用,推動創新體系高效運作,搭建了同濟大學煙臺研究院、天津大學(煙臺)技術轉移中心等產學研合作平臺,創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山東省院士工作站5家、省級國際合作中心1家,全區企業先后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135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系,95%以上的重點科技型企業建立了產學研聯合體。
(四)做大做強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是技術成果轉化的平臺,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工作能夠為工業綠色化的實現提供支撐。堅持做大做強工業園區,煙臺開發區一方面嚴格按照工業綠色發展理念來建設園區與發揮園區功能,在招商引資、培育項目中,嚴格落實國家綠色發展政策,并結合自身資源儲備、區域發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不斷完善園區運行管理機制,有效提升園區在工業綠色發展方面的價值。以煙臺開發區的資源再生加工示范區為例,園區的18個重點項目被列入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的補貼范圍,總投資過百億,園區內有山東省具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質的4家企業中的兩家,兩家企業投產以來累計拆解處理電子產品超700萬臺,獲得國家補貼達5億元。另一方面,堅持圍繞技術創新、環境保護與民生發展來完善考核與激勵指標,在全區統一實施企業社會責任考核評價辦法,杜絕以經濟指標為導向的單一考核方式,確保工業園區不斷推進工業綠色發展進程。
(作者單位為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網絡宣傳管理辦公室)
參考文獻
[1] 郇慶治.生態文明創建的綠色發展路徑——以江西為例[J].鄱陽湖學刊,2017 (1):29-41.
[2] 冉丹,郭楠.傳統工業城市綠色經濟轉型路徑選擇[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5):110-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