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凱紅
摘 要 國有企業經濟發展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營改增”的稅收改革對企業的沖擊比較大,稅制改革既能拉動國有經濟發展,也能制約國有經濟水平,國有企業要抓住“營改增”的稅收改革機遇,促進企業發展,同時控制財務風險,準確披露財務信息,規避稅制改革的風險。
關鍵詞 “營改增” 國有企業 財務工作 機遇 挑戰
2016年5月,全國全面實施“營改增”稅收改革,各界對于改革十分關注,這一改革改變了對企業重復征稅、無法抵扣、無法退稅等,減少了國有企業的稅負,但也伴隨著企業財務風險和企業財務信息披露的風險。
一、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機遇
(一)改善稅收體制
增值稅是世界上主流的流轉稅種,和營業稅相比有很多優勢。營業稅和增值稅是兩個相互獨立而且不能交叉的稅種,就是交營業稅時不能繳納增值稅,繳納增值稅時不能繳納營業稅。實施增值稅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減少重復征稅,促進社會經濟的良性循環,降低了國有企業的稅收負擔。“營改增”可以理解為一種減稅的政策。最重要的是,“營改增”徹底改變了市場經濟中的價格體系,把營業稅的價內稅變成增值稅的價外稅,改善了我國財務稅收體制。在“營改增”之前,許多國有企業在前期銷售產品時繳納稅款,后期銷售產品還要繳納稅款,這樣的稅收機制不利于國有企業的發展,在實施“營改增”之后,國有企業可以用固定資產抵扣交稅,國有企業的稅收減少,增強了國有公司的供給能力,提高了盈利水平,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的轉型發展。個體企業轉型成功,就會使整個產業或者整個經濟體產生結構性改革。這是一次改善稅收體制的機遇,國有企業可以借助“營改增”稅收體制,充分發展自身優勢,壯大企業實力。
(二)降低國有企業稅負
“營改增”最大的變化,就是有效地避免營業稅重復征稅、不能退稅、不能用固定資產抵扣的缺點,實現了增值稅層層抵扣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國有企業的稅收。國有企業是共和國的長子,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國有企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的命脈,國有企業要抓住此次“營改增”的稅收體制變革機遇,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對于征收增值稅的國有企業而言,向納稅人購買應稅服務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也就是說國有企業的稅負肯定會下降。
(三)優化內部結構
實行“營改增”改革計劃,范圍擴大到各個行業,經濟市場也在不斷變化,稅收類型的改變也降低了服務業的稅收,那么國有企業就可以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將服務業加入發展的鏈條,全面開展服務業。國有企業不僅為客戶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還抵扣了部分與外企合作的稅,這就降低了國有企業與外企合作的門檻,使國有企業和外企協同發展。
二、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挑戰
(一)財務管理風險
“營改增”的稅收改革對國有企業來說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國有企業要把握住稅收的優點,規避稅收改革帶來的缺點。稅收制度的改革不可能全面徹底地鋪展開來,這中間一定有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時期,如果國有企業的財務人員自身的職業素質低,沒有積極主動地學習了解稅收制度的內涵,導致財務人員一直錯誤理解稅收的制度,將為以后開展財務工作帶來困難。“營改增”稅收制度的改變也同時要求財務人員增強工作能力,因為增值稅的計算方法較營業稅要復雜得多。也就是說,“營改增”在降低國有企業稅負的情況下對財務人員有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要不斷學習,使得國有企業穩步發展。
(二)財務信息披露
財務信息披露決定國有公司的治理情況,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關系到國有企業的治理成敗,隨著“營改增”的稅收改革,財務信息披露制度也會隨之改變,如何保障財務信息披露的完整性,這無疑是所有國有企業面臨的問題。“營改增”的稅收改革改變了國有公司控制財務的手段與方法,國有企業必須找到改善財務信息披露的方法,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應對“營改增”稅收改革帶來的沖擊。
(三)技術更新
“營改增”的稅收改革,國有企業的稅負減少和增值稅的抵扣政策,使國有企業有足夠的精力和資金去引進、研發新的技術,雖然“營改增”可以適當抵扣,減少一部分引進或研發成本,但是抵扣的只是小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長期投資。這就增加了國有企業的財務壓力,而且技術研發還有可能失敗,不僅沒有給國有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增加了負擔。
三、應對策略
(一)財務風險的防范
注重培養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長期且定期對國有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保證安全度過“營改增”的稅收改革艱難時期。“營改增”的稅收改革時期對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的培訓能夠提高會計核算的專業性,做好宣傳工作,幫助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盡快適應稅務改革,及時發現財務問題且及時解決,避免信息傳遞不對稱。重視財務審計工作,確保相關的業務操作不違規,避免在關鍵時期觸紅線,降低國有企業財務的風險。
(二)準確進行財務披露
財務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學習新的財務知識,解決改革后財務披露出現的問題,確保財務披露的準確性,讓國有企業對于財務問題有明確的了解,準備好應對改革的風險。“營改增”的稅收改革,不要把財務信息披露當作負擔,要確保國有公司財務信息的透明化,這樣才有利于國有企業持續發展。
(三)增強核算能力
進行財務分析之前要先了解國有企業的實際財務情況,從多個方面分析,確保財務分析全面性和分析過程的細致性。在得到準確結果以后,分析國有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及時找到規避的方法和手段。“營改增”的稅收改革過程中,國有企業應該基于維護國有資產、保障人民利益的角度,在注重營利性的同時,更要發揮公益性經濟調控功能,所以必須采取靈活科學的財務核算手段,實現利益最大化。
四、結語
“營改增”的稅收改革對于國有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國有企業要找到合適的方法,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增強國有企業的實力,積極轉型升級。同時,要找到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解決辦法,應對挑戰,實現企業稅制的徹底改革。
(作者單位為吉安市城建檔案館)
參考文獻
[1] 雷昆.論“營改增”下國有企業財務的機遇與挑戰[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7:00267.
[2] 馬玉鳳.“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挑戰[J].現代經濟信息,201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