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姜中華+朱霖東+于正祥
蘇州供電公司是江蘇省電力公司所屬特大型供電企業,共擁有營業客戶315萬戶,在蘇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公司供售電量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遞增。面對“十三五發展”新形勢和蘇州電網發展新機遇,公司必須創新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效能與質量,在經營管理上實現提質增效。要實現管理提質增效,必須優化組織結構、深化業務融合,其中完善人力資源支撐是關鍵。因此,必須立足公司發展戰略要求,結合公司人力資源現狀,以前瞻性、實踐性、效益性為原則開展管理末端融合人力資源支撐體系建設與優化,突出人員選拔、培養、考核等關鍵點,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創新開展人力資源工作,為公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基于“三集五大”體系末端融合的人力資源支策略分析
(一)創新組織模式
為了有效提升優質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以及完善市場化服務機制,按照省公司要求,蘇州供電公司在工業園區研究設立了營配合一、實體化運作的服務機構——工業園區供電公司。機構按“層級扁平、業務融合、管理柔性、分權制衡”原則設置。
層級扁平:工業園區供電公司不設置中間層(部門),公司層面僅保留少量的管理(技術)專職,負責行政管理、安全管理、綜合管理、后勤管理、大客戶服務、設備監控、設備運維、低壓服務等工作;業務層設置大客戶服務、監控運維和低壓服務三個全能型工作團隊。
業務融合:園區公司按“營配合一”模式組建,整合10(20)千伏配網運維、搶修調度、大客戶服務等生產和服務功能,實現供電服務資源的統一平臺調配。
管理柔性:業務層采取柔性組織的運作模式,團隊內部打破專業(工種)界限,采取分工協作的方式,依據工作計劃安排,組建臨時作業組織,任務完成后立即解散。對于重點項目,園區公司也可以在團隊之間進行資源和人員的統籌調配。
分權制衡:在大客戶團隊設置高級客戶經理崗位負責提供“一口對外”服務,設置規劃與分析師崗位負責制訂供電方案、節能服務方案等,為高級客戶經理提供方案決策和技術支撐。在監控運維團隊設置監控與研判師,為規劃與分析師提供設備數據支撐。各崗位間業務相互支撐,相互制衡,規避廉政風險。
(二)進行專業融合,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1.實施專業融合。在“大檢修”專業內部,開展35~110千伏業務的區域化整合,相關變電類班組不再按電壓等級分設;適應狀態檢修工作的開展,整合變電檢修班、電氣試驗班,實現檢修試驗一體化;從縮短工作半徑和工作時限的角度出發,整合配電運檢班、配電搶修班、配電電纜班,組建綜合性的配電班組,并按區域劃分工作范圍,搭建分布式的配網運維與搶修網絡。
在“大營銷”專業內部,需按照高壓客戶、低壓客戶兩類服務群體,分別推進相關勘查、驗收、裝表和接電類業務的進一步整合。在高壓方面,對高壓客戶的前端服務進行優化整合,整合原分散在市場拓展班、大客戶經理班、高壓用電檢查班、電力保障班的高壓客戶服務職能,統一開展高壓客戶的業擴報裝、安全用電服務等業務,實現一口對外。在低壓方面,整合低壓用電檢查班、裝表接電班,統一開展低壓客戶的業擴報裝、用電檢查、采集運維、現場補抄等工作,實現臺區(片區)的專業融合和網格化管理。對業務類型相近的采集運行班、檢測檢驗班、資產班進行整合,組建綜合性的計量班組。
在“大檢修”專業與“大營銷”專業,需要在園區和鄉鎮地區,將配電、營銷兩類班組進行試點整合,推行配電運維、設備管理、臺區營銷服務一專多能的臺區經理制,打造全能型班組。
在“大營銷”專業與“大運行”專業,開展市縣層面95598遠程工作站與配網調度搶修班組融合,對外統一接收省客戶服務中心下發的各類工單,受理市級其他渠道轉辦的各類業務;對內協同開展搶修服務協調、實施“五個一”(一個報修、一張工單、一支隊伍、一次到達現場、一次解決問題)的故障搶修模式。
2.建立完善園區供電公司人才評價考核機制。園區公司積極建立并完善適應市場競爭的人才應用機制。一方面,對公司設立園區市場競爭考核指標,明確財務、規劃、運檢、基建和物資等職能部的連帶考核責任,量化評估公司的市場化服務能力,使每個人感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建立明確的復合型人員 評價、選拔和退出標準。同時,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人員建立“崗位底薪+市場貢獻獎勵”相結合的薪酬體系,并將薪酬差距擴大到1~3倍,充分肯定一線高級客戶經理對公司的貢獻度。
3.設置復合型崗位,培養綜合能力人才。一是適應深化“大運行”體系建設要求,培養和建成“三類工程師”人才隊伍。分別是在線安全分析工程師、信息綜合分析工程師、配網故障主動研判工程師。二是適應深化“大檢修”體系建設要求,提升運檢人員的綜合能力,培養運檢指揮人才。針對檢修公司變電運維人員、地市供電公司劃轉人員進行針對性培養,提高變電站運維的綜合實力。同時,以公司運檢專業技術技能專家為基礎,開展分析管控、設備監控崗位人員技能培訓,培養具備信息監控、分析指揮、專業管理綜合素質的復合型指揮人才。
(三)統籌組織工作實施,保障項目順利進行
1.注重統籌布局,實現各專業、層級、需求綜合統籌推進。業務集約重點在運行、檢修、營銷大專業,但整體推進時,頂層設計統籌考慮“三集五大”各專業,做到規劃建設配套跟進,人財物資源保障支撐,信息、技術手段創新先行,實現了各專業集約統籌,使再集約工作綜合效應更為突出,充分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了各方面綜合統籌。
2.注重管理優化,實現各專業緊密協同、有序推進。在業務集約的基礎上,配套完善各專業的業務流程優化、作業模式創新、技術裝備提升、信息手段支撐等相關措施,明確各專業的工作目標、管理舉措及預期成效。綜合考慮三個集約專業的協同關系,實現大運行、大檢修、大營銷統籌配套,緊密協同,有序推進。
二、實施效果
(一)實現了業務流程簡化,降低管理成本
按“集約化、扁平化”原則,通過設立園區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和檢修專業“大班組”制,有效整合原有資源,減少因專業劃分過細而帶來的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優化資源配置,解決了企業實際問題。
(二)固化了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力資本
通過專業融合、專業協同,形成人才培養保障標準模式,促使各類人員在專業融合過程中得到鍛煉,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素質,持續提升職工的工作能力。通過實踐,打造了一批復合型人才,為有效推進末端融合奠定人才基礎。
(三)優化了崗位考核機制,營造良好的氛圍
通過將薪酬考核、專項獎勵以及先進評比等方面指標與末端融合工作相結合,并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和目標達成情況,將相關指標和考核進一步深化,從而有效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激發工作熱情,激發了各類技術、技能和管理人員能力素養提升動力,營造崗位建功立業的良好氛圍。
(作者單位為國網蘇州供電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