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寧晨+張惠忠+程錫敏+吳義+袁準+陸怡婷
摘 要 本文在總結國外解決高新企業融資問題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嘉興高新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國外經驗對“示范區”建設條件下的嘉興高新企業融資創新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 “示范區”建設 國外經驗 高新企業 融資啟示
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高新技術企業代表著經濟轉型和產業提升的方向,其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尤其是其研發投入不僅比重大,而且持續不斷。由于高新企業一般成立年限較短,普遍“輕資產”,爆發式增長,傳統的融資方式難以滿足要求,因而融資瓶頸更為突出。所以,解決高新企業的融資問題一直是國內外政府、學界和企業界十分關注的課題。本文基于嘉興市創建“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簡稱“示范區”)的背景,總結國外解決高新企業融資問題的經驗,探討其對嘉興高新企業融資創新的啟示。
一、國外高新企業融資創新的經驗做法
為了鼓勵技術創新和企業發展,幫助高新企業解決創新資金不足的問題,發達國家和地區政府普遍采用了金融支持政策。具體而言,各國鼓勵和支持高新企業融資的機制和措施大致分為三種模式:一是政策性融資模式。政府在高科技產業化投融資體系中處于基礎性位置,通常采取貸款貼息、信用擔保、稅收優惠和高新企業創業基金支持等辦法。第一,在支持創業投資發展方面。美國小企業局(SBA)實施的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R)和小企業技術轉讓計劃(STTR)以及小企業投資公司(SBIC)計劃、新市場創業投資(NMVC)計劃,以色列的政府引導型風投基金“初創”計劃(YOZMA),澳大利亞的政府創新投資基金計劃(IIF),歐洲的投資基金計劃(EIF)等,都起到了彌補資本市場“投資空白”的作用,成功地扶持了技術創新,取得了明顯成效。第二,在信貸支持和貸款擔保方面。日本是最早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國家,建立了世界上最發達、運行最規范、覆蓋面最廣的政府信用保證(擔保)制度,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也分別于1953年、1954年、1961年和1981年開始實施,向因資信不足而不能按例行標準獲得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商業貸款的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印度是政府采取信貸支持方式對中小科技企業進行資金支持的典型,1990年4月,印度專門成立了受印度議會監督和管理的印度小產業發展銀行(SIDBI),以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第三,在稅收優惠方面。國外政府主要是通過對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實施稅收優惠,以此鼓勵投資者向中小高新企業投資。加拿大、德國、英國等政府還為創業投資個人和企業提供無償補助。二是市場化融資模式。市場化融資模式,即由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機構和個人提供資金,主要通過創業銀行、以風險資本為主的私募融資和以創業板市場為代表的股權融資。三是內源性融資模式。內源性融資模式主要依靠所有者的資本投入或尋求合作來獲取資金。在實踐中這幾種模式總是相互配合、協調發展。
在有效的政策引導和市場競爭選擇下,西方各國都涌現出一些在高新企業融資方面不斷創新的專業金融機構,也出現了互聯網金融時代“去中介化”的新型產品與服務模式。例如,風投基金成為支持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日本、以色列、美國表現突出,尤其是美國的硅谷銀行與創業機構、風投機構密切合作,根據不同行業、企業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為創業企業提供差異化的特色金融服務,并通過投資與貸款相結合、運用知識產權質押、直接投資和參股、貸款限額控制和組合風險管理等多種手段,成效明顯。同時,美國等國的網絡眾籌讓投資者得到股權、商品、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回報,效率出眾;印度班加羅爾等集聚各類資源的產業園區為企業成長提供“一攬子金融方案”。尤其是美國,政府財政和大型公司投入、風險投資、小企業管理局以及納斯達克市場三大要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為處于各個階段的高新企業提供資金,各要素彼此銜接、相互配合,形成了有效的投融資機制,很好地促進了技術的創新,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臉譜(Facebook)的發展、壯大和騰飛過程就充分體現了美國多層次融資支持機制的優越性。
二、“示范區”建設下嘉興高新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2017年3月29日,嘉興市成為“浙江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省發改委、嘉興市相繼印發和出臺了相關《實施方案》及《行動計劃(2017—2020年)》,著力打造創新政策率先接軌地、高端產業協同發展地、科創資源重點輻射地,全面承接上海產業、資本、人才等資源溢出效應,為浙江全面接軌上海提供示范。此前,嘉興與上海經過二十多年的接軌,兩地在跨區域產業(科技)合作方面已初步形成密切接軌態勢;如今,嘉興建設“示范區”進一步全面深化,與上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交流與合作,更主動地接納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輻射,不僅要對接技術和人才,也要對接金融和融資,積極引進上海金融資本服務本地發展,建立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本良性互動的高新企業融資體系。
近幾年來,在高新企業融資方面,嘉興政府和金融機構采取了不少得力措施。2011年,嘉興成立了第一家科技銀行支行,2014年啟動了“創建省科技金融試驗區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搭建科技融資平臺,深化相關政府服務、融資渠道和對接機制創新,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緩解了部分高新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全市科技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末,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669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153家,全市規模以上高新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的45%。
然而,從幫助高新企業解決融資難的角度來看,嘉興市還做得不夠。面對科技創新高風險和債務融資低收益的不對稱局面,科技銀行和傳統商業銀行出于風險控制的考量,對高新企業的準入十分謹慎,能提供的資金與高新企業發展的所需仍有不小差距,試點的投貸聯動等產品,受益對象不多,融資中介服務機構及其資金實力還不夠強。嘉興市中小企業擔保有限公司的科技擔保業務、政企共擔的風險補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引入和發展、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投入規模都不大。而高新企業的其他融資渠道又受到各種條件限制,整體上缺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途徑,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中高新企業和科技企業占比不到一半。因此,對照“示范區”建設要求,嘉興高新企業融資中還存在許多困難。高新企業規模偏小、發展融資難、融資模式單一仍是當前嘉興政府、金融機構和高新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endprint
三、國外經驗對嘉興高新企業融資創新的啟示
(一)從政府層面看
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表明,雖然政府支持高新企業發展的模式有以日本為代表的側重政府推動和美歐為代表的側重市場導向兩類,但政府都注重出臺支持高新企業融資的優惠政策,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培養市場主體和競爭機制,建設多元化科技投融資機制,加大對技術創新研發的投入力度。當然,這也是解決高新企業融資問題的有效辦法。在實施支持高新企業的融資政策時,各國政府都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的“計劃”,取得了較好的政策效果,同時解決高新企業融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相關部門政策的協調配合,重視科技政策與金融配套政策的銜接,提高配套政策的可操作性。另外,各國政府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都非常重視服務,通過建立相應的網絡平臺和服務平臺,為高新企業提供信息、技術、融資等各種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市場效率。
目前,嘉興市要進一步完善以政府資金為引導、社會資本為主體的創業資本籌集機制和政府資金、金融資本、風險資本及產業資本共同參與的市場化創業資本運作機制,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和風險補償共擔機制,打造創業投資基金集聚區,形成高新企業多渠道的股權融資體系,努力承接上海科技、資本、人才等資源,引入上海國內外知名創業投資機構,形成滬嘉資本與技術深度融合的“雙輪驅動”新引擎;同時,進一步健全多元化科技金融體系,在充分利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和本地資源條件的前提下,打造集科技信貸、科技擔保、科技保險、投貸聯動等于一體的科技信貸生態鏈,不斷完善適合嘉興高新企業成長和發展規律的融資支持體系,打造科技金融服務創新先行區。
(二)從資本市場層面看
在加快建設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方面,成立于1971年具有寬松、有層次的上市標準的美國納斯達克(NASDAQ)最為著名,為中小高新企業技術創新成功開辟了融資渠道,還為風險投資完善了高效的退出機制。
在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方面,嘉興市要加強對中小高新企業的培育,遴選資質優良、符合“示范區”建設要求的科技產業發展導向的高新企業納入培育計劃,大力支持其引入上海戰略投資者實施股改,加快推動嘉興市高新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和新三板掛牌;同時,到境內外市場上市,并推動高新企業根據自身優勢或聯合利用集合債券等直接債務工具融資,拓寬高新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打造高新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示范區。
(三)大力推動風險投資
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拓展高新企業融資方面的一條重要經驗是發展風險投資。他們在完善法治環境、健全激勵機制和優惠政策的條件下,大力拓展風險投資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包括公司、養老基金、保險公司以及慈善基金和其他各種基金,形成了如紅杉資本等許多優秀的風險投資機構,致力于投資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項目,從而形成了完備的風險投資市場機制,在激勵創新創業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第一助推力”作用。
在“示范區”建設條件下,嘉興市應該在保護投資者利益和知識產權的條件下,加大政府扶持風險投資的力度,開辟多渠道的風險資本來源。除了大力發展種子基金、天使投資、私募基金等風險投資,支持個人和社會資本開展天使投資外,嘉興市還必須擴大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建立嘉興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不斷擴大產業引導基金,構建財政科技投入競爭性資助模式,引導社會資本、風險投資進入科技創新領域。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新企業融資模式對“示范區”建設下嘉興市高新企業融資具有借鑒和啟發意義,嘉興市應該結合高新企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借鑒和應用。
(作者單位為嘉興學院)
[作者簡介:嚴寧晨(1997—),女,浙江諸暨人,嘉興學院財務專業2016級學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張惠忠(1966—),男,浙江海寧人,中國注冊會計師,嘉興學院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程錫敏(1998—),女,浙江長興人,嘉興學院財務專業2016級學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吳義(1998—),女,浙江湖州人,嘉興學院財務專業2016級學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袁準(1997—),男,貴州六盤水人,嘉興學院金融專業2016級學生,研究方向:金融管理。陸怡婷(1998—),女,浙江嘉興人,嘉興學院財務專業2016級學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基金項目:本文系嘉興學院2017年度校級重點SRT計劃(B類)項目“‘接軌上海示范區建設下嘉興高新企業的融資創新”資助論文。]
參考文獻
[1] 李懷森.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理論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7).
[2] 楊濤.國外中小科技企業“招錢”有招[N].人民日報,2015-04-22.
[3] 聞岳春,蘇云.美國解決技術創新融資難題的經驗和啟示[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2).
[4] 湯仲堯,薛春松.嘉興市科技金融制度設計及實施對策[J].嘉興學院學報,2017 (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