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馬蓮
摘 要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民健康事業的發展,醫療衛生行業經營方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加之“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推行,對醫療衛生行業產生了新的影響,也對基層稅務部門的稅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關鍵詞 醫療衛生 稅收
一、醫療衛生單位戶籍管理情況
銀川市興慶南區轄區范圍內現有衛生行業單位102戶,其中100戶已辦理稅務登記納入稅務管理,2戶企業為軍隊系統直管醫療單位暫未接受稅務管理,稅務登記率為98.03%。從注冊類型看,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共19戶、股份公司5戶、其他有限公司11戶、私營有限公司3戶、內資個體61戶、其他企業1戶。
二、醫療衛生行業地方稅收征管現狀
第一,醫療行業稅款征收情況。2015年
1月~2017年10月,轄區內醫療衛生行業入庫稅收收入7538萬元,占同期第三產業稅收收入的7.05%,占全部稅收收入4.85%。其中,個人所得稅累計入庫6850萬元,占醫療行業全部稅收收入的90.87%。
近三年來,醫療衛生行業稅收收入逐年增長,在反映行業利潤的同時,也說明地稅機關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稅源精細化管理等征管措施的執行效應明顯。近三年來,醫療衛生行業稅收收入雖然逐年增長,但稅收增長幅度卻逐年收窄,由2015年的48.76%下降至2017年9月的27.71%,也能看出衛生行業稅收高度集中在單一稅種上。其中,個人所得稅一個稅種入庫就占據了行業稅收的九成以上,表明稅務機關在稅種精細化管理上還有待加強,在管理手段上還有待創新。
第二,目前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對軍隊、部隊下屬的醫療單位未實施稅收管理。由于軍事涉密等敏感問題,軍屬企事業單位有理由游離于地方行政管理之外,同時國家對國防事業一直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目前軍屬企事業單位的稅收管理處于真空狀態。在實際存在個人所得發放和房屋場地租賃經營等應稅行為的情況下,仍拒絕履行納稅申報義務和個稅代扣代繳義務。二是對醫療單位非醫療服務收入稅收征管不足。“營改增”前我們在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進行稅收管理時發現,其從事非醫療服務取得的收入,如租賃收入等普遍未按規定申報納稅。同時,部分醫療單位通過與其他社會組織或個人合資合作設立非獨立法人營利性“科室”“病區”“醫療項目”等,納稅人取得的收入未單獨核算。三是個人所得稅管理需進一步加強。由于納稅人內部管理不規范,少征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現象較為普遍;存在如公立醫院等事業單位發放給員工的過節費、加班費等不納入工資薪金所得核算,少征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部分公立醫院專家到聯營醫院坐診,按月取得高額坐診費以開具勞務費發票的形式按1.5%繳納個人所得稅,未通過明細申報正確扣繳個人所得稅。四是收入成本核算不實,企業所得稅征收率較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多為老的事業單位,普遍執行“收付實現制”的核算原則,對應納稅的非醫療服務收入未按“權責發生制”原則正確核算利潤,造成利潤核算普遍不實。營利性醫療機構由于服務收入減免稅條件嚴苛,部分納稅人為少交稅,取得收入能不開發票就不開,購進藥品發票真假難辨,人員工資發放、勞務費傭金支付等更多是白條入賬。五是減免稅程序性管理不到位。根據稅收征管法的規定,企業享受減免稅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備案或批準。通過調查發現,無論是營利性醫療單位還是非營利性醫療單位,均存在未辦理稅收優惠備案手續,直接享受稅收優惠的情況。
第三,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征管問題原因分析。一是較高的個體私營經濟占比導致醫療行業隱瞞收入現象較為普遍。就所管轄的醫療衛生行業而言,61戶個體經營單位都屬定期定額戶,而且規模均較小,沒有建立收支憑證粘貼簿,導致地稅機關無法準確核定月營業額,對納稅人所報收入無依據可查,稅收定額普遍低于經營實際,個體經營單位稅負率幾乎為零;部分私營企業財務核算不嚴,基礎管理不牢,在降低稅負率利益驅使下出現隱瞞收入、虛列成本費用的情況,致使涉稅檢查工作難度較大。二是納稅意識不強導致地方稅申報率較低。一直以來,醫療機構游離在稅務部門的監管之外,導致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納稅意識淡薄,甚至許多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和財務人員都認為醫療機構是免稅行業。多數醫療機構在簽訂租賃合同、建筑安裝工程合同、藥品采購合同等未繳納印花稅,有的醫療機構甚至連經營賬簿也未貼花;部分納稅人使用房產、土地和車輛,未按規定申報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稅。三是行業稅收管理方式滯后制約了稅收征管質效的持續提升。個別基層稅務人員思想認識不夠,認為醫療衛生行業是公益事業,稅收管理可管可不管,思想放松了。創新管理意識不強,在企業改制和經營形式變化后,不積極探索行業稅收管理的有效措施,形成人為性管理漏洞。
三、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征管的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認為基層稅務機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醫療行業稅收管理:
第一,加強納稅宣傳輔導,優化稅收優惠管理。加大誠信納稅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納稅人座談、政策公告等多種渠道和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持續稅收宣傳,不斷增強醫藥行業投資者的納稅意識。加強對醫療衛生從業者的納稅指導和培訓,促進納稅人準確核算,據實申報,依法納稅。同時,加大減免稅后續管理力度,定期對納稅人減免事項進行監督巡查,嚴格規范下戶巡查,提高稅收管理員的執法水平。
第二,著力稅源摸底調查,加強戶籍信息管理。認真貫徹執行《稅收征管規范2.0》,認真做好設立、變更、注銷稅務登記等工作,著力整頓漏征漏管戶、隨意認定非正常戶、注銷稅務登記不規范、登記補錄信息不全面等現象和行為。定期監控醫療業管戶真實的經營情況,及時了解稅源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稅收管理。
第三,突出部門協調配合,嚴格發票監控管理。以加強國地稅合作為契機,加強發票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依托國稅系統信息共享、功能完備、安全規范的發票信息化系統,定期開展申報納稅情況與發票使用情況稽核比對,提高發票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時,充分發揮國稅、司法、藥監、衛生和工商等職能部門的作用,推進發票管理綜合治理建設,營造良好的醫療衛生行業發票用票環境。
第四,依托稅收風險管理,細化重點稅種管理。開展重點行業重點稅種稅收分析和風險管理,不斷完善風險指標體系,促進醫療行業稅收風險管理水平循環上升。定期開展醫療行業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納稅情況分析,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流失,促進醫療衛生行業健康發展。
第五,加大稅務稽查力度,維護稅收執法剛性。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對那些有意隱瞞應稅行為或通知申報拒不申報納稅的單位,一經查實,從嚴處罰。構成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切實發揮稅收“黑名單”制度作用,依法、依規有序公布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積極協調和督促相關部門落實聯合懲戒措施,促使經營者增強依法誠信納稅意識。
(作者單位為銀川市興慶區南區地方稅務局)
[作者簡介:馬勇(1979—),男,寧夏固原人,碩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通訊作者:馬蓮(1975—),女,寧夏吳忠人,本科,法規科長,研究方向:企業所得稅。]
參考文獻
[1] 李晶.醫療衛生稅收政策的調整與完善[J].稅務研究,2012(05):75-78.
[2] 劉柏惠.增值稅擴圍背景下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制度選擇[J].地方財政研究,2015(06):57-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