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育活動作為人民群眾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的一種表現,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位置也日益突出。本文重點闡述了如何做好體育產業普查,如何解讀結果數據,以及后期如何優化普查方式以及深度運用普查結果。
關鍵詞 體育產業普查 幸福產業 增加值
一、體育產業概述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綜合。體育產品既包括有形的體育用品,也包括無形的體育服務。體育經濟部門不僅包括市場企業,也包括各種從事經營性活動的其他機構,如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乃至個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17號令,我國體育產業現在共計分為十一大類,包含體育管理活動類、體育競技表演活動類、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類、體育場館服務類、體育中介服務類、體育培訓與教育類、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類、其他與體育相關服務類、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類、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銷售、貿易代理與出租類、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類。
2016年6月27日,在達沃斯論壇國際性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的概念。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可見,隨著體育事業的產業化日益完善,人們對體育的需求日益增長,體育不僅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也不再是僅僅為了身體健康需要的產品,體育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可供娛樂的消費品。人民群眾與體育活動、體育教育、體育競技變得息息相關。體育產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分支對國民經濟增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進行獨立的核算和統計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二、體育產業普查工作回顧
順應新時代的需求以及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探索和建立體育產業的長效監測機制變得非常迫切。繼2008年全國體育產業普查之后,重慶市體育局從2015年重新啟動了全市體育產業的普查工作,對該項工作進行了有益的嘗試。2016年,由國家體育局統一部署和發起了全國體育產業普查工作。2017年開始,全國多個省份(含重慶)將體育產業普查納入當地體育局的常態化工作之一。
三、體育產業普查方法簡述及結果
體育產業普查包括對屬于體育產業分類的各個經濟主體的多個經濟指標進行調查和統計,從而真實而全面地反映過去一年或一段時間內該地區體育產業的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關鍵指標包括市場主體數量、主體分類、增加值、規模、從業人數、投資額等。其中,增加值可以通過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進行相應經濟指標的統計核算。目前,國家和各地的體育產業核算辦法未進行統一要求。國家體育局借助國家統計局核算處和全國體育直報系統的力量對主營業務屬于體育產業的企業進行調查和統計。其他各省市一般是依托全國體育直報系統的數據以及其他渠道的補充數據與當地統計局或者社會第三方機構進行產業普查和核算。
經核算,2015年,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總規模)為1.7萬億元,增加值為5494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8%。從國家體育產業十一大類看,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制造業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1238.2億元和2755.5億元,占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5.7%和50.2%;體育服務業(除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制造業、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外的其他九大類)總產出和增加值分別為5713.6億元和2703.6億元,占比分別為33.4%和49.2%(見表1)。
筆者連續3年參與了重慶市體育產業普查的組織和核算工作,截至2016年的核算結果為:[1]2016年,重慶市體育產業總產出(總規模)達到309.15億元,比2015年增長17.6%;實現增加值143.94億元,增長13.0%,占同期重慶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0.82%;體育及相關產業單位數30895家,比上年增長10.0%;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共計170491人,比上年增長3.8%。
重慶市體育產業近3年一直呈現較高增長速度,每年都跑贏了當地GDP的增速。與全國制造業占半壁江山的情況相比,重慶體育產業在銷售貿易、體育休閑健身領域的表現突出。同時,在新興服務領域,如體育中介、體育培訓與教育、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呈現出積極的增長亮點。此外,伴隨成渝經濟圈的快速增長,重慶作為新興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宜居城市,加速了全市在體育場館、體育設施等基礎建設上的投入和投資。2017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萬盛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命名為“萬盛經開區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類似的特色體育示范基地、體育小鎮、體育賽事,在重慶的各個區縣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當地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和經濟增長。當然,從重慶市的整體發展階段來看,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越來越富有的城市居民對新興的體育活動和體育服務有了更多的訴求,推動了休閑健身體育和高端競技體育體驗的興起,如全民熱情高漲的馬拉松賽事、體育視頻付費業務較快增長以及重慶際華園的開門營業;另一方面,廣大的農村地區在體育發展上仍停留在原始而自發的階段,發展緩慢。體育消費呈現出巨大的城鄉差距,恰恰是城鄉幸福生活品質的差異表現。
四、體育產業普查工作的意義
通過體育產業普查的長效監測和動態分析,有利于摸清體育產業的總規模和發展速度,查實體育市場主體的經營現狀,清楚了解市場主體數量、分布及產業結構占比,動態掌握各區域、各類別體育產業的增減變化和發展趨勢,并能定期更新體育產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建立統計電子地理信息系統。為全國、全市、全區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和資源配置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五、未來體育產業普查工作的展望
總體來看,我國體育產業占GDP比重偏低、產業結構發展不完善、市場化程度偏低、職業體育發展有待加速,體育工作在全民奔小康的道路上任重道遠。未來的政府決策越來越需要“用數據支撐,用事實說話”。體育產業普查工作通過長效的監測機制,能較好地幫助相關部門進行數據的動態監測并提供決策參考。endprint
但是,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之間的跨界融合為體育產業普查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其中,包括互聯網的線上銷售統計的難度,線上銷售統計工作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有待加強;每年一次的產業普查結果是一個時點數據,不能動態地反映時期內的變化起伏;增加值體現的是一種增量效果,但對質量效果反映不明顯,雖然能評估體育產業蛋糕的大小,但是對蛋糕的味道無法作出更精準的評估。
因此,在全國體育產業普查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體育產業普查工作則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措施。
第一,需要在普查期間建立對體育產業線上銷售統計的補充機制。借助阿里、京東等電商后臺數據,對傳統普查結果進行補充和比對。
第二,體育產業目前的十一大分類仍然存在部分界定不清楚、標準不明確的情況。一方面,在體育產業普查的實際工作中,需要加強團隊的內部培訓、典型案例分析,保證團隊成員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另一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明確和完善體育產業的分類界限和標準,保證普查對象不重不漏,不存在歧義和交叉。
第三,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在年度普查的基礎上,可以對部分企業進行定期抽樣調查或者建立跟蹤機制,實現月度或者季度動態數據的體現,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和決策需求。
第四,在傳統普查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對體育產業在供給側方面的深度挖掘。包括對企業層面在人工效率、人員工作環境方面的調查,以及對城鄉居民在體育消費類別、消費金額、消費頻率上的調查。
第五,把大而廣的體育普查工作向小而精的體育落地服務轉換。通過前期的物質投入轉化成有質量、有效率的政策輸出,將紙面數據轉化成可實施、可改善、可優化的政策措施和產業決策,則是體育產業普查的終極目的。因此,運用數據做更有價值的深度研究和決策,是體育產業普查的追求。
綜上所述,未來我們既需要全方位、多渠道、持續地開展體育產業普查工作,又需要深入研究專項體育類別,讓體育產業未來的發展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訴求。
(作者單位為立信<重慶>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周欽(1981—),女,重慶人,中級統計師,立信(重慶)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經理,主要研究方向:社會科學,市場經濟。]
參考文獻
[1] 2016年重慶市體育產業普查工作成果匯編[Z].
[2] 周欽,徐振樞. 2016年體育產業普查成果匯編[Z].立信股份,2017.
[3] 周欽,徐振樞. 2015年體育產業普查成果匯編[Z].立信股份,2016.
[4] 國家體育總局.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2015年體育產業統計數據[EB/OL]. http://www.sport.gov.cn/n316/n337/c782558/content.html,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