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屹
摘要:基于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管理會計理論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全面預算管理得到了廣泛應用。如何科學控制成本幫助企業獲取成本優勢作為現階段全面預算管理的首要工作,但是從現階段管理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并不理想。基于此,下文主要結合筆者近年來工作經驗,對作業成本法融入企業成本預算管理進行分析。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企業;成本預算管理
為了全面解讀企業運營發展與資源問的關系,要立足于企業經濟戰略構建切實可行的全面預算控制系統,有效實現預設的發展目標。作業成本法將企業消損的資源依照資源動因分配作業,同時將作業成本按照制動因匹配到管理方法與核算活動中,對比傳統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更具時效性。通過將作業成本法融入至成本預算管理中,不僅能減少低效工作的發生率,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能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落實與管控提供有效依據。
一、緊密聯合企業戰略與預算管理
預算實質是一項財務性發展戰略,與企業制定的經濟戰略息息相關。只有將預算真正落實到預算指標中,才能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合理配置,從根本上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因此,企業方面需要提高對其的重視,立足于自身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預算指標,將預算落實到企業多個部門及個人身上。同時,要將經濟戰略中涉及到的多種資源,滲透進企業經營管理預算活動中,依據實踐應用情況調整相應數據。將其與項目流程銜接起來,借助理清與優化企業的資金鏈與作業鏈,第一時間發現作業中途出現的問題,從而實現資源的科學配置。
二、作業成本法下企業成本預算管理的具體步驟
作業成本法對于產品而言,資金成本匹配更為合理與精確,能夠為生產型企業提供非常合理的成本考量標準,從而利于經濟企業優化完善戰略決策,依據存在的問題制定精確的控制預算方案,合理評價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通常情況下,成本預算管理按照如下方式編制工作:首先,準確定位銷售預算。銷售預算作為全面預算的開端,企業依據市場供需情況預定銷售預算值。其次,分配作業。若是想充分發揮作業成本法作用,必須要重視作業消耗。在實際工作中,在考慮企業經濟能力及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借助產品與勞動動因將其分化成多種作業,按照動因值確定資源需求量。再次,合理計算資源量。借助判斷作業耗損資源的情況,精確預測執行計劃所需的資源,幫助企業管理者更好調試資源,保障經濟戰略有序進行。最后,按照事先預測的單價成本,整理生產運營期間多項資源的耗損情況,合理管控資源成本。在此基礎上,對各項作業進行歸納整理,確定成本預算、人員消耗、資金成本等內容,依據求得的結果對照作業情況優化改進,從而實現預設的經濟目標。
三、基于作業成本法制定績效評價機制
全面分析與考核作為實現企業作業成本預算目標的首要前提,計算預算工作的執行力,準確判斷兩者間的數據誤差。一般情況下,預算綜合分析有兩種情況即橫向和縱向分析。前者是對企業自身的成本支出對比整個行業而言;后者則是對比企業內部工作執行情況與預算間的差距,尋找出現差距的原因,準確分析差距,全面改善企業成本。同時,構建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將績效考核與作業聯系在一起,真正實現作業的科學評價。以財務指標為例,要綜合最近幾年的指標變化趨勢,預防管理者出現短期行為;在原有基礎上引進非財務指標,巧用平衡積分卡從質量、周期性、數量等方面人手進行考察,自主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斷調整考核內容,建立與之配套的管理機制,滿足財務管理動態化的發展需求。
四、作業成本法融入企業成本預算的實施保障
首先,切實做到企業項目流程的秩序化。要求企業內部多個生產部門做好協調工作,密切配合,精確各項資源的耗損標準,幫助工作人員更好的規劃作業步驟,盡可能降低企業資金成本,從根本上提升生產質量與企業運營能力,切實提升企業經濟影響力。
其次,融入信息技術。若是發揮作業成本法的作用,需要將其滲透至企業生產運營的始終,從初期的產品設計到后期的成本信息的共享,提出了多項規定。企業方面需要依據所需建立專門的管理信息平臺,提升信息技術能力,使財務信息系統在滿足成本預算管理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管理能力。
最后,以人為本,注重人員支持。企業管理者需要提高對作業成本的重視,善于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管理活動中。同時,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深化工作人員對于作業管理的認知,使其能夠站在作業管理的角度去看待經濟問題。對于企業內部相關部門,需要意識到自身職責,從個人做起關注財務預算工作,使其意識到成本預算的價值,并巧用此方法去合理控制成本,實現企業經濟價值的最大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成本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將作業成本法融入其中,能夠實現動態化的信息追蹤,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精準合理的成本信息。因此,企業管理者與工作人員需要提高對其的重視,深化員工對財務信息化的認知,注重員工技能培訓,以此實現企業成本預算的全過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