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
摘要:十九大會議的勝利召開掀起了全民踐行十九大報告核心精神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高潮。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密契合,在新的歷史階~,Z-將發揮更重要的現實作用。本文結合十九大報告,談儒家文化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及未來展望。同時,探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新面貌。
關鍵詞:儒家文化;內部控制;信息環境;代理成本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十九大的圓滿結束形成了全民學習并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風尚。儒家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提供了文化導向和文化資源。內部控制的效率及質量深刻影響企業發展,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人”的控制,儒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個人行為影響深遠。因此,本文綜述儒家文化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并結合十九大報告進行未來展望。
二、儒家文化發展歷程概述
儒學源于殷周,成于春秋。周文王、周武王等通過行德政,以“小邦周”取代了“大國殷”,這場朝代的更替使周朝統治者意識到敬德愛民的重要性,并在周朝逐漸建立了一套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及“禮”、“孝”的價值觀念。儒學思想真正成為一套集道德、倫理、政治于一體的思想學說是在春秋末期。儒學思想學說是由孔子及其弟子提出的,這一學說的興起使儒學進入到持續了2000多年的發展正軌中,也使儒學文化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
吳光(2015)t~把儒學的發展分成了三盛三衰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代表人物為孔子、盂軻和荀況,以《論語》《孟子》和《荀子》為代表作,該階段的儒學一方面繼承了殷周時代的“禮孝”思想,另一方面從天命的角度提出了“仁”的思想。“仁”這一思想的提出,溝通了人事天命、連接了人道天道。自此,儒學思想開始體系化,形成了以“德之仁”為本體、以“禮孝”為外在的理論,并由此形成儒家學派。第二階段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的焚書坑儒、推行法家專制政治。第三階段是西漢武帝執政后一直到三國鼎立初步形成的三百多年。這一期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太學,經學形式的儒學新形態得以確立。東漢章帝聚集了大夫、郎官和諸生在白虎觀召開的儒學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學術會議一白虎觀講經會議,以“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為主體的“三綱五常”核心價值觀得以確定。第四階段是魏晉到隋唐之間的七百多年,道教、佛教盛行,玄學大興,儒家文化逐漸發展停滯。第五階段是宋元明清經歷的八百多年,以朱熹理學、邵雍象數學、陸九淵心學為代表的兩宋儒家文化為開端,陽明心學、明清實學逐步發展創新,儒家文化基本處于“一家獨尊”的地位。第六階段是清末至當代,傳統儒學失去了制度支撐,新派儒家學說出現并興起。中國改革開放后,在多元、民主、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改革開放后的學者開始尋求定位于新環境里的當代新儒學,這是儒學發展的第六階段,預兆了儒學復興新時代的到來。
從古至今,儒家文化的發展三起三落,但其核心的文化思想卻始終保持不變。從周朝的“孝”、“禮”價值觀念到孔子的“仁者愛人”,從漢武帝的“抑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太學這一中央級教育機構到東漢初期皇帝欽定的“三綱五常”這一核心價值觀,從兩宋時期的里學派、象數學派、心學派到明清實學,從五四運動前后的維新派儒學、新心學到改革開放之后的多元化儒學理論的發展,儒學的根本價值都是內在道德。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儒家思想長期居于主導地位,且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文以化人,儒家思想始終堅持經世致用,其發揮的教化功能對中國公民影響深遠。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文化,結合新形勢的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都有著深刻影響。
三、儒家文化對內部控制影響研究綜述
本文借鑒樊行健、肖光紅(2014)的觀點,把內部控制定義為企業的職能部門及其員工為實現財務報告可靠性、經營過程高效性、資產安全和企業價值最大化而采取的綜合可變的企業管理活動。
王怡心(2013)董事會、管理層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主體,因此,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很容易受到人的影響。
文化是影響人行為的因素之一,因此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受到文化的影響。
何建國、周秀明、冀冬鴿(2009)認為管理層可以通過建設和諧企業文化,為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形象層、行為層、制度層、精神層的非制度環境。非制度環境的改善,提高了企業風險評估、控制、溝通、監控的運行速度及效果,進而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能力。
趙雯(2010)認為確立“誠實信用”、“守法執法”為主導的信用觀念和法制意識是消除控制環境的基礎缺陷的第三要義。
李志斌(2012)認為文化對制度執行有著重要影響。對于企業而言,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項組成部分,其執行過程有較高的不確定性。文化作為一種價值觀在其中起到關鍵性的引導和調節作用。儒家思想強調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精神的獲得過程就是自我約束機制形成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進展和完善將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對員工的外部控制內化為員工自身精神層面的道德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發展的終極目標。
劉志遠(2014)認為我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文化因素在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構建過程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國家文化對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的作用是其他機制不可替代的。
鄭石橋、鄭卓如(2014)。圳認為核心文化價值觀從制度理性和制度倫理兩個方面影響內部控制設計。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內部控制制度理性的兩種類型,而“義”與“利”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主題之一。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中國儒家文化先驅“重義輕利”的思想導致價值理性碾壓工具理性,成為內部控制制度理性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進而引起內部控制中強調道德行為,強調自律,強調組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是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成為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和遵循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沈烈(2014)認為“以人為本”是和諧內部控制環境的核心。人與人之間實現了相互尊重和理解,企業員工才能有無窮的斗志和創造力去實現共同目標。而儒家文化“以人為本”的思想促進了包括內部控制目標在內的企業目標的實現。
王清剛(2014)認為道德和文化建設是內部環境培育的重要內容,文化能夠凝聚人心,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張軍成,趙明明(2015)認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體和精髓的儒家文化時刻影響社會發展和民族的價值觀取向。
古志輝(2015)經過論證證明儒家文化對代理人的自利行為有約束機制,這種約束機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差。
程博、潘飛、王建玲(2016)以A股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數據為樣本,發現儒家文化從兩個方面影響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從信息傳遞角度來看,“仁、義、禮、智、信”和“隆禮貴義”等儒家文化理念內核向代理人灌輸了誠信的價值觀,產權交換的信息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息傳遞成本顯著降低,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明顯提高。其次,儒家文化育人思想強調的“君子慎獨”向代理人灌輸修身自律的職業倫理。由此,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合約得以更好地履行并獲得持續改進。從這一角度出發,同樣能夠得出代理成本降低、企業內部控制質量提升的結論。
綜上所述,儒家文化的“和為貴”、“以人為本、以德為體”的人文主義思想有利于內部控制環境的和諧;儒家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人們的行為形成一種非制度化的約束力,有助于減輕企業代理人的自利行為。總之,儒家文化使企業的內部控制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四、未來展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劉濤、彭旭丹(2017)認為儒家文化的一體化統籌思維、創新思維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文化導向。
習近平同志指出:“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因此,本文認為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必將對中國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影響深遠,從而作為一種非正式制度,深刻影響個人行為,影響以“人”為主體的企業內部控制。結合十九大報告對文化的闡述以及儒家文化的特征,現將內部控制的未來展望如下:
一是提高信息的對稱及時傳播有利于改善信息環境,而企業不同層次的管理者之間、管理層與股東之間以及管理層與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之間內、外部合約相關信息在儒家“忠信”“向善”的文化氛圍中透明度及傳遞速度都得以加強,產權交換的信息環境得以改善,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信息傳遞成本得到降低。而十九大報告對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次強調必將發揚儒家文化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對改善信息環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是“修身養性”是儒家文化提倡的內修之道。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代理人能夠謹言慎行、控制欲念、減少自利行為。這種代理人的“慎獨”行為能夠保障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合約有效、持續進行并不斷改進,因此,十九大報告之后,儒家文化能夠深入強化合約履行,更加有效地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和質量。
三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十九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再次強調能夠提升公民個人的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準則性,同時改善企業文化和企業環境,使之更加和諧。另外,“和為貴”的儒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企業實施內部環境提供良好的人文控制環境,由此企業內部控制能力也將逐步增強。
四是儒家文化倡導“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體現了儒家推崇的開放、發展的歷史觀。當代中國正是在開放共贏的環境中不斷發展,不斷強大。儒家文化強調的與時俱進、開放變革的辯證思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的內部控制的主體一“人”不斷適應新的變化,企業的內部控制也將隨新的環境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