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福
金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甘肅金昌 737100
針灸結合康復指導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李光福
金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甘肅金昌 737100
目的該研究就針灸結合康復指導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進行研究及觀察。方法選取該院在2013年9月—2016年8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50例。對參照組患者施以針灸治療,實驗組在針灸療法基礎上加用康復指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疼痛度以及膝關節功能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Lysholm評分、VAS評分的改善程度對比參照組更加顯著(P<0.05)。結論應用針灸結合康復指導治療膝骨關節炎,對減輕患者治療期間的痛感、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均有積極作用,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針灸;康復指導;膝骨關節炎;VAS評分;膝關節功能
膝骨關節炎是臨床中常見的骨關節疾病,主要以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滑膜炎癥增生以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等為病理變化,也被稱之為退行性膝關節炎[1]。該病多發于50歲以上的女性群體中,患者發病后是以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為主要癥狀,對其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均有嚴重影響。臨床中對于膝關節炎多采用西藥治療,雖然能夠緩解疼痛,但停藥后易反復發作。為探尋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對該院近3年的部分患者采用針灸結合康復指導療法,康復效果已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高度認可,現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是選取2013年9月—2016年8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膝骨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例總數為100例;均符合《骨關節炎診治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9例、61例;最大年齡者為74歲,最小年齡為44歲,平均年齡為(59.2±4.5)歲;病程為 2 個月~7.5 年,平均(3.2±0.4)年;左膝48例,右膝5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的資料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排除標準:將局部感染患者、嚴重外傷、治療前1周內使用過止痛藥物患者予以排除,將風濕患者、類風濕患者、伴有骨結核以及骨腫瘤患者排除研究小組。
參照組患者予以針灸療法,取患者的膝眼、梁丘、鶴頂、血海、足三里、陰陵泉、陽陵泉以及曲泉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采用指切進針法向關節腔進針,進針深度為25~40 mm,進針過程中如有阻礙感要停止進針。同時予以患者紅外線照射,0.5 h/次,每隔1 d治療1次。
實驗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基礎上予以健康指導:①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訓練,先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將患側下肢伸直,先保持股四頭肌緊繃,將患側下肢抬起,停留5 s左右再放下;再取側臥位,指導患者伸展膝關節,將髖關節屈曲,角度以30°為宜,外展之后進行髖關節內收練習;再轉為坐位,收縮患側的股四頭肌,伸展膝關節;最后轉為臥位,伸展膝關節,進行大腿后肌群收縮鍛煉。以上動作反復鍛煉,20 min/次,每日堅持2~3次。②生活能力指導:指導患者進行走步、站立、蹲起、跑跳以及上下樓梯等。同時要注意膝關節保暖。
Lysholm評分:應用Lysholm評分法[2]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說明膝關節功能越良好。
VAS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患者的疼痛度,最低分為0分,表示無痛,最高分為10分,表示劇痛。
患者膝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等癥狀消失,Lysholm評分的提高范圍在10分以上,則為顯效;患者的癥狀表現明顯減輕,Lysholm評分的提高范圍為5~10分,則為有效;未達到顯效、有效標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3]。
整理研究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檢驗,Lysholm 評分、VAS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表示,比較結果采用t值進行檢驗;治療總有效率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比較結果采用χ2值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48/50),其中顯效29例,有效19例,無效2例;參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8.00%(39/50),其中顯效15例,有效24例,無效11例;實驗組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Lysholm評分、VAS評分的改善程度對比參照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及疼痛感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及疼痛感對比[(±s),分]
注:a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b表示與參照組比較,P<0.05。
組別Lysholm評分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n=50)參照組(n=50)61.3±3.4 61.1±3.6(77.4±4.5)ab(68.3±4.1)a 4.5±0.6 4.3±0.4(1.6±0.3)ab(2.5±0.3)a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自身衰老疾病,患者會逐漸出現關節間隙、骨骼結構以及骨質密度等一系列衰老變化,從而引發退行性病變、關節軟骨面增生等。中醫將膝骨關節炎歸于“骨痹”、“筋痹”、“痹癥”等范疇內,主要是因風寒濕邪入侵、肝腎虧虛、創傷等引發筋脈失養、氣血失和,最終導致脈絡痹阻不通[4],因此治療當以通經活絡、祛濕散寒為主。該院主張為膝骨關節炎患者采用針灸結合康復指導療法。其中針灸療法可通過穴位刺激、經絡傳導作用而發揮調理血氣、平衡陰陽之效,利于血液循環[5]。對膝眼進行針刺可起通利關節之效;針刺血海具有活血和營、疏通經絡之效;針刺足三里、陰陵泉具有良好的行氣通絡、健脾化濕之效;針刺陽陵泉具有強筋壯骨的作用;為膝骨關節炎患者取以上穴位進行針刺,共同發揮活血通絡、祛濕散寒之效。同時配合康復指導,進行股四頭肌等張鍛煉、關節活動,可有效增強膝關節穩定性,對關節面的負重可起到平衡作用。針灸配合康復指導能夠發揮內外兼治的效果,可促使患者膝關節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復。此次研究中,對參照組患者施以針灸治療,實驗組在針灸療法基礎上加用康復指導,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Lysholm評分、VAS評分的改善程度對比參照組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足以體現針灸聯合康復指導治療膝骨關節炎的優勢所在。
綜上所述,應用針灸結合康復指導治療膝骨關節炎效果理想,有利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秦大偉,李旻,郭天龍,等.運動療法對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5)∶466-467.
[2]邊愛東.溫針灸治療虛寒型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7)∶102.
[3]陳佳紅.針灸結合康復指導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3,28(1)∶54-55.
[4]王木林.針灸與康復訓練相結合療法在膝骨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療養醫學,2016,25(10)∶1041-1042.
[5]張潔,沈曄,黃谷,等.灸法結合膝關節康復鍛煉操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5(8)∶7-9.
R274
A
1004-6569(2017)06(b)-0183-02
李光福(1981-),男,甘肅永靖人,主治醫師。
20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