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學什么知識都是要付費的,而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其實是帶來了一種反向推動——付費越便捷,我們追求知識的動力也更強了。
向國際進軍的大伯大媽
可不要以為知識付費是年輕人的專利,退休老人一樣沒落下這波風潮。
退休后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買菜做飯,含飴弄孫,跳跳廣場舞,旅旅游……在辛苦了大半輩子之后,盡享天倫之樂?可是來自寧波的退休教師、68歲的周可人阿姨,卻開啟了學英語的全新冒險。
當年,老三屆的周阿姨,在最青春的年華里,并沒有學習英語的機會和條件。回過頭看這樣的技能短板,可人阿姨不甘心,“希望能彌補這個人生遺憾”。
正巧,歐洲朋友向她發來了邀請,請她遠赴異國他鄉小住。英語口語不好,怎么能和當地老外交流?這個契機,更激發了可人阿姨學英語的念頭。“剛巧我弟弟給我介紹了滬江網校,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報名了滬江生活口語系列的課程。”

年近古稀,從零開始學英語,還是在網上——跨出這一步,可人阿姨比很多年輕人都前衛;而她飽含激情的學習狀態,更讓不少年輕同學自愧不如。為了克服上了年紀之后的記憶力短板,別人一次性就能記住的單詞和句型,她就花上三倍、四倍的時間去記憶;每個單詞和句子都會反復跟讀很多遍,直到模仿得和原文發音差不多為止。
不只是在課堂上學習,可人阿姨還充分實踐了學而時習之的真理。“課程配套的開心詞場非常好,每次都是拿它先背詞、過關,反復好幾遍,再去學課件課,這樣效果比較好。”
就這樣,每天花上三四個小時學英語,可人阿姨自己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現在可以說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了,和外國朋友有一些簡單的對話,簡短的文章也能看懂。”但她也并沒有滿足,“閱讀比聽說能力好一些,口語水平還是很弱,要繼續努力!”
學外語之外,周可人阿姨還經常自駕旅游,玩玩攝影,如此豐富充實的退休生活,讓人不得不感嘆:為知識付費,什么時候都不算晚。
據滬江網校統計,日語零基礎、英語四六級和劍橋國際青少外教口語一對一,是目前中老年學習用戶最熱衷報名的Top3課程。如此看來,退休在家的大伯大媽也開始向國際進軍了。
“科學隊長”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孩子臨睡前的故事時間,總是媽媽們的大難題。隨著孩子們的日漸成長,他們不再滿足于天線寶寶、小豬佩奇或是安徒生童話了該怎么辦?黃小姐想的辦法,是給自己的兒子“動動”請來了一位“科學隊長”。
“科學隊長”是一群科學家自發組建的項目,通過App,面向3-9歲的兒童講故事。主打的“科學日課”,每天6分鐘,一年的收費是199元。之所以選擇“科學隊長”來給自己的孩子講故事,是因為黃小姐本人是一位記者,曾經采訪過不少“科學隊長”里的講課人、“都是很大牌的科學家,比如有北京天文館的館長、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等等,不僅如此,他們講述科學知識的方式也充分考慮了小朋友的接受能力,講得通俗易懂。”黃小姐的兒子有時候聽一集都覺得不過癮,聽完一集還會要求再聽一集。“有時候我們一起看電視,正好看到電視上講關于黑洞的內容,他還會跟我回憶,這是科學隊長講過的,黑洞是如何如何……也許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科學知識,但是能夠形成這樣的基礎概念,我覺得就很好。”
“誰說科學很遙遠,12位名校博士生告訴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據悉,科學日課的365期中英文音頻,分別立足數學、天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計算機七大學科,結合每天的歷史事件、科學家誕辰、節日、紀念日、節氣以及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自然現象,分享相關的科學小知識。12位主講人都是來自世界知名高校的博士生。

除了每天6分鐘的日課,“科學隊長”還推出了99元52期的專題科學課,比如請來古生物學家、世界上命名恐龍最多的人——徐星,來給孩子們講恐龍的故事;請來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劉敏,帶領孩子們探索海洋的世界,認識深海中的神奇生物;請來天文學家、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為孩子們講述廣袤的天文奇觀。
朱進曾經帶領項目組發現了2728顆小行星,而他本人對于天文的興趣,也是從初中時就開始的。“我上初中時,碰到一位特別優秀的數學輔導老師。他留學德國,學的就是天文,在他的熏陶下,我對天文的興趣一發不可收。1981年,我高中畢業,考入北師大天文學系,從此開始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天文。30多年里,我和我的團隊一共發現了2728顆小行星,獲得1214顆的國際永久編號和命名權。當上北京天文館館長之后,我有更多的機會開展天文科普工作。十幾年來,我給一撥又一撥的孩子講述天文知識,帶著他們看月亮、數星星,沉浸在天文的世界里。”朱進表示,“在科學隊長,我會用一年時間,52節課,把這些知識,都講給孩子。希望他們也能從小心懷宇宙,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
比停車費還便宜
無獨有偶,家住北京的陳女士也為她的兩個孩子訂閱了“科學隊長”“凱叔講故事”、喜馬拉雅、悟空識字、悟空數學、悟空拼音、Brainpop、Kids a-z等等,每年的花費達到上萬元。
在陳女士看來,學什么知識都是要付費的,只是付費的方式與以往不同。“就算是九年義務教育,難道不花書本費嗎?上大學不要花錢嗎?買一本書看不要花錢嗎?這些和我選擇在微信群里、在App里聽網課、聽故事一樣,都是要花錢的。”
但如今創新的知識付費方式,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更省事,獲取知識的成本其實是在降低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她選擇App教學有四大理由:“第一個原因當然就是時間靈活。為什么那么多小孩選VIPkid、選無憂英語啊?一次課25分鐘,一對一的教學,跟在外面小班教學價錢是一樣的,外面一小時課該學的東西我都學會了,而且我還不需要出門!要是我換上衣服、穿上鞋、吃好了飯、開車停車、跟別的家長搶車位,最后進了教室,等著老師來,再等著遲到的同學一個一個進來,然后把課上完啦,這要花多少時間成本?省下這個時間,學校的作業都做出兩門來了。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網上太資源豐富了,我要聽故事,想聽誰講的就聽誰講的,凱叔講故事那么紅,就是因為他講得好聽嘛,出個門,路上的碎片時間夠聽兩個凱叔的故事,小朋友也能學兩個成語呀,對不對?如果實體課教不好,我要換一個外教,又需要多少成本呢?孩子還要重新熟悉地方、熟悉機構、熟悉老師;但是網課如果不喜歡,我連個iPad都不用換,就可以換老師了呀。第三個原因是,其實很多課都可以上網課、或者用語音解決。回想我們在大學里上課,也是一直低著頭寫筆記,這跟網購有什么區別呀?網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還可以隨時倒回去看。第四個原因還是因為便宜。一節網課多少錢?20塊錢就能聽一個出國留學介紹,比去任何機構聽的停車費都便宜。”
好聲音也可以習得
除了幼兒教育、英語教育這樣常見項目,如今的知識付費還有一種趨勢——越是專業、越是稀缺的知識,變現的可能也越大。
市場愿意為稀缺的經驗性知識付費——比如“不加V”和“獸爺”在不同的平臺開設了自己的服務號,分別介紹的是感情經驗和投資經驗;市場也愿意為小眾的專業知識付費——比如園藝大師教授多肉種植技法、手工藝師傳授編織技術。越是精準的靶向知識,越容易得到受眾的青睞。
你有沒有想過,“好聲音”也能學?兩個孩子的媽媽葉子就報名參加了知名主持人李蕾開設的“聲優課”,學習發聲的專業方法,學習如何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更動聽。
“我曾經是事業單位的員工,生完老大之后決定全職陪孩子,一年兩年下來發現每天很辛苦,但是在年終回頭看,卻無法看見自己一年到底做了什么。”葉子告訴記者,“所以我給自己立下一個目標,每年考一兩個證書,以視為自己一年的勞動成果。從一開始的盲目選擇,到后來的按喜好選擇,比如親子咨詢師、高級催乳師、IAIM國際嬰幼兒撫觸按摩講師、IAIM國際兒童按摩講師、李蕾老師的聲優課……你可能會問我為什么要學這么多?其實每年的學費是我的固定支出,這第一是我感興趣,我想去弄明白為什么;第二是因為我感覺全職媽媽全職帶孩子是病態的,需要新的知識,需要新的朋友,需要新的環境去改善自己,完善自己。哪天在孩子長大之后不再需要我的時候,至少我還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管是信息還是技能都得保持在行業前端。”
從前,每逢講話時間一長,葉子總會得急性咽喉炎,嚴重到用激素治療。參加了李蕾老師的聲優課之后,她認真進行課后練習,再也沒有因為講話多而失聲,對聲音的掌控更自如,氣息也更穩了。
如今的葉子,自己也是一位知識付費的輸出者。她是國內最早一批學母乳喂養指導的人,“2012年學的,那個時候沒人懂什么叫無痛通乳,甚至覺得這個職業是低級別、不需要知識的。直至2017年的現在,仍然有很多母乳媽媽,或者是醫護人員,都認為通乳就是比生孩子還痛,要忍。”葉子說,“當時學費非常貴,僅僅是國際泌乳課程就花費了近10萬元人民幣,交學費的時候兩眼一閉,就當買包、旅游花掉了,學到的東西是自己的,別人拿不走。”
為了取得國際泌乳考試的資格,她還在醫院實習了9個月,“送完孩子就去醫院臨床實習咨詢,大多數媽媽很歡迎、感謝我的幫助,也有很小部分的媽媽或家屬會防備拒絕我,甚至認為我是在騙錢。要知道這9個月是義務咨詢,不收一分錢。甚至還有一次我走錯樓層,被那一層的主任醫生當場趕出病房。”
2015年,葉子在自己的城市開了培訓班,她的身份也從知識付費的付費者,轉變成了獲益者。現在,她的母乳喂養咨詢費500元/次,輔食課230元/位,寶寶睡眠課280元/家庭,堂堂滿額開班。她的另一位同學、中國首批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季明慧,也開發了線上培訓收費課程,成為“分答”快問育兒板塊答主,還被“千聊”評為最具價值潛力獎得主。“現在可以邊照顧家邊工作,一個月的收入也有上萬元。能做到現在的位置,我拼的是遠見,拼的是先機,拼的是勇氣。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當別人反應過來,你已經在收獲了。”

動動手指,知識入手
除了教育成長、累積經驗、職場發展,知識付費還可以很簡單——純粹出于興趣愛好。欣欣就為了自己的愛好付費了——她喜歡畫畫,在帶兩個孩子之余,畫畫成為她最好的休息和陶冶。
“從學前班到高中畢業,小孩時間有多緊,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大人也是一樣,我每天的自由時間是晚上10點到11點,就一個小時時間,上上網刷刷朋友圈也就過去了,不夠出去上課的。但是上個網課就沒問題啦。”欣欣報名了微信上的課程,“每到那個時間,我就把手機拿出來聽一下,照著老師講的畫一畫。要是多上幾門網課,我保不定還夕陽紅,能當畫家呢!”
她先報了一個叫“彩鉛美食”的課,“為什么報這個課呢?因為這個課看上去用的形體都很基礎。大概學了三四個月吧,每一次作業做出來都是一個驚喜,自己做完了作業以后,老師也會很認真地給我點評。雖說不會像藝術學院那樣,點評得那么具體,可是詳盡程度還是遠遠超過了我們的中學美術課。”
上課的方式也非常簡單,“一個班建一個群,班級的人數大概在二三十人左右,上課的時候老師先點名,然后就開始發語音視頻、圖片,一次課一個多小時。下了課之后,同學們就開始畫草稿,草稿畫出來之后,老師會給一個簡單的點評;然后上色,上色的過程,老師還會發非常詳細的課件說明。最后老師還會把自己畫這幅畫的過程視頻從頭到尾放出來。”

沒幾個月,欣欣已經能畫出很棒的彩鉛畫,尤其是美食,畫得栩栩如生,看得人垂涎欲滴。“這是我的第一門課,上的過程很舒服,很快樂,而且畫得也蠻有成效的。但是上第二課呢,就不是那么愉快了,第二次課的老師可能是跟我氣場不合,他的作業我也不愛做,他的課我也不愛聽,所以第二門課基本上就是浪費了。現在在上第三門課:水彩課,這個很有意思,但是挺難的,所以要反復看老師視頻——比如說一開始是一朵花、一片葉子的練習,這個練習就要反復做好幾遍。好在網課不需要著急,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用自己的節奏慢慢畫,老師講到哪里可以存下來,以后慢慢看。”
用知識付費來陶冶情操的不只是欣欣。最近,微信號“Know yourself”推出了情緒治療的課程,針對“人際關系中的安全感”和“如何停止習慣性焦慮”分別推出了6節課程,售價是每種780元,不算便宜,但相對心理咨詢而言也不算貴,響應的讀者頗多。除了講課,所有的學員還被拉進了同一個討論群,大家在其中暢所欲言自己的焦慮情緒,有些情感互助小組的療愈功效。
隨著大家對于心理健康的日漸關注,一些心理學公眾號推出的付費心理測試項目也深受歡迎,花費10-20元,就可以隨時測試自己的情商、安全感指數、MBTI職業性格、九型人格等等。
從前需要穿戴整齊,需要動用三四種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知識傳授過程,現在只需要動動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