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金山嘴,老滬杭公路,海堤上的那一段,曾經風起云涌,濁浪滔天,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則歸于田園般的寧靜。唯有不知疲倦的海鷗,以優雅的姿勢,頻頻捎來大海的消息。一家特殊的酒店正在形成氣場,吸引著背包族、時尚達人以及美食家來這里體驗。
我在進入這個空間時卻不免狐疑:這里本來是五戶漁民的普通住宅,何以成為一份時尚樣本?
酒店的主人叫李偉,一個文藝范的帥哥,畢業于華師大美術專業,以藝術教育起步,前幾年創建了一座海闊美術館,在美術界贏得了應有的名聲。他與太太還在金山開了多家咖啡館,都是那種文藝味極濃的時尚場所,直到現在,仍是白領們聚會的首選。關于這座酒店,他一開始都是當作一件藝術作品來打造的。他本來想在老街上尋找的,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后來經旅游部門的推薦,看中了海邊一處房子,它們有五戶人家,前面有庭院,院子里有樹,后面靠著河,房子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蓋起來的,用的建筑材料也不像今天那樣精細。那種式樣記錄著改革開放的年代,剛剛富起來的漁民對城市生活的想象。所以它不像傳統江南民居那樣有豐富的文化元素,就是直截了當地追求規整和最大的使用面積,可以容納現代化的家具和電器設備。
李偉租下來后沒有推倒重建,經過審慎思考,決定最大限度地保留它的框架結構。當然,這意味著他要面臨一次挑戰。
所以,這處房子從使用角度來設計、施工,比如有限地打通原有住宅之間的隔墻,保留各戶人家樓層之間的落差。山墻與山墻之間本來是有縫的,如果開門聯通的話,也必須妥善處理。拆除多余的樓梯,重建一個主樓梯。因為房子是建在公路邊的,那么就將實際上處于二樓的幾個庭院打通,在庭院里往下挖出12個天井,將自然光導入底層的房間。這些個天井雖很小,但引入了陽光,植了樹木,有了光影,磚墻上有苔蘚,有時還會置放一座小型石雕在墻角,入住客人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加固房屋的橫梁和立柱,有的地方就采用從別處老房子里拆下來的材料,有的地方則只能用鋼結構,但盡量隱蔽起來。室內的地板和走廊里的地板,包括樓梯等處,都是從老洋房里拆下來的舊材加工而成的,足夠厚實,木紋清晰,腳感很好。
酒店大堂有很大的公共空間,多個區域體現不同的用途,客人進入以后一點也不會感到緊迫感,可以從容享受。大堂面對庭院的有四開間立面,一長排都是落地窗,其實就是頂天立地的大玻璃木框門,這與傳統民居的格式與原住民的生活習慣是一致的,坐在里面可以看到庭院和街面的景色。
原有建筑大的輪廓線都沒有改動。酒店的后面有一條河,穿過早餐廳推門而出,就是一條狹長的露天平臺,是品茗聊天、觀賞河景的好去處,這里空氣清新,四時花卉輪回,還有一座中式風格的廊棚,構成了江南古鎮的一抹風景。
數百年來,江南園林融匯了住宅和娛樂的許多功能,也寓意著造園者的人文理想和生活意識,表達了園主人的哲學、文學、藝術、人生的諸多觀念。中國園林以其體量、面積、形式的特殊性,成了中國哲學思想的最高體現。李偉是按照江南園林的思路來設計的。
現在,這里成了金山嘴景區的一個地標建筑,一個老建筑改造的樣本,李偉希望周邊的居民都能從這個案例中獲得啟發:舊房子其實不必都拆了重建,它完全能以充滿現代感的形式重生。
明代著名的造園專家計成在他的《園冶》一書中強調:世人興造,專主鳩匠,獨不聞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諺乎?非主人也,能主人之人也。這句話說明: “能主”就是要體現自己的審美理想和觀念,還要將這份智慧的結晶讓更多的人分享,以實現文化上的傳播。